从国有资产流失谈政府不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1:54

 

  从国有资产流失谈政府不作为

古有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借刀杀人”、连环计”典故,读之令人叹为观止,肉食者谋,今人思之恐难望其项背。然则山西“三矿一站改制”始作俑者造成巨大国有资产流失之谋略,比之三十六计之谋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君不见,自2003年起山西省沁水县“三矿一站” (永红煤矿、永安煤矿、侯村煤矿、嘉丰煤炭集运站)的改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发生后,便频频被新华社等主流新闻媒体曝光,从《山西内参》、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到《新华每日电讯》,新闻报道不断质疑沁和改制的种种问题。尽管山西省主要领导也分别就此事进行批示,然而事件曝光后,有关当事人居然能使出浑身解数,如处心积虑抵制调查,且以过户变更手续的方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极尽四处托关系之能事,找地方高官作保护伞。而沁水县人民政府不作为态势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该县政府文件[沁政发(2003)99号]中提交的关于“三矿一站企业改制有关情况的报告”,居然将沁和改制说成改制典范,“引入资金1.27亿元”……

 据说,针对当事人吕中楼等人先后侵吞了两座国有煤矿、两座集体煤矿,包括以500万元超低价吞入永安矿接替矿之事,当地政府听之任之。面对这么大数额的国有资产流失,改制中的职工和部分老干部,为了自己和国家的利益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据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沁水人士告诉记者:“山西省沁水县的吕中楼盯上了这颗摇钱树。1998年2月20日,吕中楼勾结原嘉丰镇党委书记马刘勤,将年产15万吨的南凹寺煤矿,以60万元的超低价承包,无偿取得了总资产65亿元和年利润2000万元的南凹寺煤矿的永久经营权,并以该矿为载体,注册了属于他自己的‘晋城中嘉煤炭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2001年初,吕中楼又把他贪婪的目光瞄向了沁水县国有煤炭骨干企业“三矿一站”。“三矿一站”资产精良,占沁水县国有资产总额的80%,其经济收入占沁水县财政总收入的70%,总价值(含探矿权、采矿权、土地使用权)800亿元。于是,吕中楼再次伙同马刘勤,并暗中勾结沁水县原县委书记申会,假借国有企业改制之名,将账面资产总值5.2亿的国有资产低估为1.27亿,并联合四家外来民营企业共同组建“沁和煤业有限公司”,吕中楼只交了1250万元就拿到“三矿一站”的75%的股份,将国有煤矿揣入了他个人的囊中。

  直至2004年2月,以吕中楼为首的“沁和煤业有限公司”又以超低的价格先后将沁水县永安煤矿、南凹寺煤矿、端氏镇曲堤煤矿、中村镇北庄煤矿以及刚刚改建完的中村煤矿一并吞入,使20万沁水人民根本利益乃至国家资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沁水采访期间,有许多居民告诉记者:“在山西,我们这儿煤资源最多最好,可我们也最穷,国家的钱都进了个人的腰包,你看看这县城哪有个样子。”

  由于“三矿一站”改制中存在问题民愤极大,沁水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02年10月15日、2003年3月前后两次派出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赴“三矿一站”调查,而后却都作出了肯定改制的结论性评价,这种掩盖事实的调查结果,更激发了当地百姓的义愤。2003年一位领导人在新华社一份内部文件中作了批示,要求山西省政府,严查办理此案。

  谁知这并没有让吕中楼等人停止侵吞国资的违法行为。拥有优质煤炭资源10平方公里,储量近亿吨,年产量60万吨的永安煤矿以500万的超低价格被“沁和”吞入,随后嘉丰镇南凹寺煤矿,端氏镇曲堤煤矿和中村镇北庄煤矿也被一并吞入了“沁和”,2004年2月“沁和”用“三矿一站”产生的3000万利润,将刚刚改建完的中村煤矿(沁水最后一座国有县营煤矿)收购。

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吕中楼为了逃避国家税收,不断更换股东。2005年8月15日,沁和煤业公司成立之初的两家外来公司即:中国大通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润新投资有限公司了无声息的退股,引进新增股东“北京中信”占有33%的股权。2008年3月10日据《太行日报》披露,除“晋城中嘉实业有限公司”以外的五家公司相继全部消失,代替他们的竟是一家注册地址在维尔京群岛的名为恒能国际的有限公司。据沁水县一位业内税务人士透露: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沁和能源有限公司已逃避国家税收高达7个亿。而吕中楼依旧在借扩张之名,加速转移资金,先后投资数亿元用于控股晋城市城市信用社、购买国债理财、在北京成立担保公司等,并且掌控了北京东海房地产公司。而如今他正在与南非商洽新的投资项目。

此种行迹,不治何为?!

尤其是政府不作为之风,是需要令行禁止的时候了。此风不止,夫复何待!民生至大,民心至上,毕竟已是今之主流……

越南势必成为中国在南海争端头号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