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勒评点联想购并IB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44:18
--------------------------------------------------------------------------------
发布者:朱小玲   发表日期:2005-09-16 15:09:46.717
【摘要】 科特勒评点联想购并IBM全球PC:这是一笔有争议的生意.
联想和IBM就已经组成了战略联盟。在两家结盟的前夕,我曾预言说,不出五年联想一
定会收购IBM的PC业务。结果这一切比我预计得更快,而且对于联想来说,比我预计的更不
明智。
联想为此支付了17.5亿美元一?6.5亿的现金,5亿用于支付IBM的净负债,还配发了6亿
的普通股,这样IBM将持有联想18.9%的股份。今后,联想主攻生产,而IBM则通过其全球过
万的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员工来掌管设计、销售以及服务。在未来五年内,联想可以使用IBM
品牌,而之后它将只拥有ThinkPad和ThinkCentre的商标。
对于一直亏损的个人电脑业务,IBM早已萌生退意,从而可以将资源集中到一些附加值
更高的产品线上:比如大型电脑和全球服务业务。而联想正好相反,作为中国电脑市场的领
军者,通过并购它可以将自己的全球销售额提高4倍,到达12亿美元。从表面上来看,这场
交易是双方各取所需,理所应当。但美中仍有不足,在五年后失去IBM品牌,对联想而言,
Think商标还能有什么价值吗?
如果没有了IBM品牌,联想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的台式电脑还会有许多
的消费者乐于支付高价来追捧么?ThinkPad从创立伊始就是IBM的子品牌,当消费者购买
ThinkPad时,他们其实是在用IBM的ThinkPad。ThinkPad没有自己的品牌根基,它一直都依
赖IBM在PC界权威。
现在这个品牌转到了联想旗下,IBM就要全身而退了。Think的商标将不得不倚赖于联想
了。可是,联想并没有IT界的标杆力量,它从不是研发的领袖。哪里有见过联想的超级电脑
哪里见过它在软件硬件方向取得的卓越成就?还有是谁的机器曾经打败过国际象棋冠军呢
这些都是成就IBM品牌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IBM有绝对的理由自豪。
但是,当这个Think的商标转给了联想,它就不再是背靠一个强大的主品牌,而是成为
了联想的一个子品牌。昔日风光无限的子品牌最终还是投入联想这个弱势主品牌的麾下,无
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海外上,联想都不具备成为王者的基因。它在中国个人电脑上的市场份
额正在下滑,而它的产品也比戴尔、惠普以及一些日本的品牌都便宜。唯一可以保存Think
品牌地位的交易其实正相反:联想成为IBM的一部分,而不是IBM品牌暂时的被联想所拥有。
从公众的角度来理解,这场交易只是IBM的退出战略,在苛刻的限制条件下通过短期的
品牌授权,从而获得丰富的现金流、债务偿还、还有股权。如果聪明的话,联想可以通过购
买IBM的股份,而不是让IBM购买联想的股权,从而将自己紧紧的挂靠在强大的IBM身上,从
而提高联想自身品牌的认知价值。IBM可以而且将会出手这些股权;如果当它预见到联想的
失误从而来弥补自己的投资损失。联想,从另一方面来说,将不会剥离它在IBM中的股份,
这些股份将增值而且真正的帮助联想参与IBM的业务,即使将来在它的产品中已经没了IBM的
标志。这些都是公关们应该做的事情。
不知道联想的董事长柳传志在获得IBM这样短期的品牌授权时作何感想。李东升,TCL董
事长,在收购汤姆逊电子时也购买了RCA品牌20年使用权。但他不需要汤姆逊的保护伞来经
营RCA品牌,RCA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强势品牌,无论谁拥有它。
既然Think一直都作为IBM的子品牌并具有独立的商标,联想现在有5年的时间来用自己公司
的品牌价值来挽救它。但是,这个代价将比支付给IBM的17.5亿美金还要高昂,这意味着耗
费公司大量的时间金钱去不断地研发创新。
于是,联想陷入了这样一个两难境地:认真投资打造联想的主品牌因此减少了近期对联
想IBM Think系列产品的投资吗?这就意味着要放弃短期的销售收益,但是很可能赢得长期的
品牌价值和联想公司形象的提升。或者是花钱支持近期的IBM Think产品的品牌建设,从而
放弃了对于联想这样一个初级制造商提升远期的附加价值的机会。如今的悖论将吞噬联想的
品牌价值,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20年对于让RCA品牌完全脱离汤姆逊的影响来说,已经足够了,因此这完全值得在上面
进行数十亿的投资。但是对于联想在5年的时间内,品牌建设方面投资的理性是什么呢?缺少
了IBM的品牌支持,Think的商标黯然失色。对于那些有意购买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人来说
,IBM是商务成功人土的标志。一旦Think贴上了联想这样低价品牌的标签,这些人很可能转
向其他的美国和日本品牌。
对于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来说,品牌的战略都包括最少5年以上的计划和财务安排。如
果不是实施这样一个五年期的品牌战略。而仅仅是随便进行一个为期一年的品牌投资将是出
于一些策略性的考虑。是打造一个联想的品牌来支撑Think还是打造Think来力挺联想,这样
的两难困境使得联想无法实施如何理性的品牌投资。
TCL收购汤姆逊点燃了中国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热情。我个人坚持认为这样的收购
战略比自己去海外进行品牌推广更高效。但是,我这里推崇的国际品牌收购,意在拥有这样
的品牌而不是租用。
实际上,这笔交易对于联想来说,相当于每年支付1.3亿美元来租用IBM品牌,另外还需
承担5亿的债务。这个非常高昂的租赁费用!如果不在协议里规定联想品牌“租用”的协议
过期后,IBM可以在五年后出售其拥有的联想股权而且不遭受贬值风险,那么它今天收购来
的这些有形资产可能来完全贬值,一文不名。
为什么联想要接受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的制造商没有真正领会
品牌的文化和内在逻辑,以及它对于消费者和市场营销的根本意义。品牌通过降低消费者对
于价格的敏感度,从而支持着高价产品策略,但是品牌的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尽管对于其
产生的边际收益来看这样的投资完全值得。品牌就是更高价格的指向。
中国目前的商业文化仍然是生产和价格主导;而不是品牌主导。他们更相信低成本是他
们最终致胜国际竞争者的秘笈。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品牌不过是廉价商品的象征。实际上
,这个名字越具有符号意义,商品就可以更少的依赖低价来竞争。但是,任何试图减少这种
价格依赖性都不值得花上17.5亿的租赁费。
品牌远远不只是一个标识,它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品牌也不是高堂庙宇,每年
让消费者顶礼膜拜?次。它就是生活中个人成功的标志,像星巴克、耐克、索尼、宜家以及
IBM。这就是为什么公司愿意巨额打造品牌,因为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售出,从而换来丰厚的
回报。
可能另外一些联想用来平衡这个交易劣势的内幕没有公布。那些没有公布的品牌使用条
件和更新条款仍不为公众所知,联想应该为自己留有余地。如果这样的话,联想应当透露这
点,起码让他们的股东们可以坚信公司并未陷入圈套。
但是,当然股东们会严重关注这笔交易的荒唐性,而理智地表现出他们不满。因为这场
交易使他们的股权被稀释,长期的品牌价值能否抵消这种稀释的可能更是很渺茫。
这里真正的赢家是I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