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3.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1:00:49

刘少奇冲毛泽东嚷:饿死这么多人 历史会写上你我(2)


http://cul.news.tom.com  2005年11月14日09时48分来源: 光明网

因此,对刘少奇等人对形势的估计,毛泽东非常不满。1962年夏,在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当面批评刘少奇:“你急什么?压不住阵脚了?为什么不顶住?”“西楼说得一片黑暗,你急什么”,“三面红旗也否了,地也分了,你顶不住?我死了以后怎么办!”刘少奇激动地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在随后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一线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当作“黑暗风”来批判了。他指出:“我周游了全国,从中南到西南,找各大区的同志谈话,每个省都说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看来并非一片黑暗。有的同志把情况估计得过分黑暗了”,“这两年讲困难讲黑暗合法,讲光明不合法了”,“农业恢复要五年、八年,讲的那样长,就没有希望了”。他还批评李富春和国家计委“上不联系中央,下不联系群众,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报告,四时八节,强迫签字。我说再看一年,不行就换班。有人劝我不要等了,现在就可以换”。

  二是关于包产到户问题。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几起几落。高级社建立后,由于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产生许多矛盾。1957年春一些地方农民要求包产到户,但在两条道路大辩论中被看作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受到批判。1959年第二次郑州会议后的几个月中,河南、湖北、江苏、湖南、陕西、甘肃等不少省份出现了包产到户的做法,庐山会议后,再次遭到批判,认为“包产到户,实际是恢复单干”,“是猖狂的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逆流”。中央还转发了江苏省委《关于立即纠正把全部农活包到户和包产到户的通知》和河南省委《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几个典型材料的报告》,认为包产到户归根到底“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企图使资本主义在农村复辟,实质上是反党反人民的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

  面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安徽省委对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意见,加以变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包工包产责任制,即“责任田”,得到毛泽东“可以实验”的谨慎同意。同时,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都对包产到户予以支持。当时负责农村工作的邓子恢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支持安徽省委的意见。他指出:“有些地区,特别是受灾地区和山区分散地区,如果适合搞包产到户,农民也有搞包产到户的积极性,那就让他们搞。”朱德于1961年在浙江视察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三包到组,在一部分地区可行。”陈云看了安徽搞责任田的材料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叫‘分田到户’也好,叫‘包产到户’也好。总之,国家遇到了如此大的天灾人祸,必须发动全体农民按照《国际歌》词中‘全靠我们自己’的话办,尽快恢复生产。”6月下旬至7月初,陈云就用重新分田的办法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农业产量问题,在北京分别与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邓小平交换看法,并取得基本一致意见。时任中南局书记的陶铸也多次讲到包产到户,他认为:“边远地区、山区包产到户,不管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1962年4月,他到河南检查工作,提出借土地给农民自耕,有的同志认为这样做可能导致资本主义,陶铸回答说:“如果这也叫资本主义,我宁可要资本主义,也不要饿饭、死人!”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本来不赞成包产到户,但经过湖南农村调查后,认为包产到户在当前具有优越性。调查期间,田家英到上海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很冷漠,并说:“我们是要走群众路线的,但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听群众的,比如要搞包产到户就不能听。”而陈云却称赞“观点鲜明”,刘少奇也认为很好。杨尚昆也从北京打电话给田家英:“总理要我问你一下,可不可以把农村的私有部分放宽一些?”回北京后,田家英立即向刘少奇作了汇报,汇报刚开了个头,就被刘少奇打断了。刘少奇说:“现在情况已经明了了”,接着就提出关于实行包产到户的主张。

  出乎刘少奇的意料,毛泽东不仅没有同意包产到户的主张,而且严厉批评了田家英等人,说:“回到北京后不修改《农业六十条》,却搞什么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并问田家英:“是你个人意见,还是有其他人的意见?”田家英为了不在中央领导层中造成裂隙,回答是个人意见。据陈云后来回忆说:“谈话以后,毛泽东同志很生气。”同时,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工作也表示不满,指责他在包产到户问题上为什么没有顶住。在随后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批评说:“1960年以来,不讲一片光明了,只讲一片黑暗,或者大部分黑暗。思想混乱,于是提出任务:单干,全部或者大部分单干。据说只有这样才能增产,否则农业就没有办法,包产40%到户,单干、集体两下竞赛,这实质上叫大部分单干。单干势必引起两极分化,两年也不要,一年就要分化”,“赫鲁晓夫还不敢公开解散集体农庄呢!”“有些同志一有风吹草动,就发生动摇,那是对社会主义革命没有精神准备,或者没有马克思主义”,并多次批评田家英的60%包产到户、40%搞集体的主张;批评中央农村工作部搞资本主义,邓子恢是“资本主义农业专家”。

  (摘自《四清运动实录》,郭德宏 林小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