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溪 二十四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3:45
瑶溪        金 叶任朝亮


利济桥
云桂桥是“瑶溪二十四景”中的“石马帆影”。
绿树成阴的河岸

  《瑶溪二十四景诗》

  石岗双树:坦然若平台,上有双树绿。万象一茫茫,海天此遐瞩。

  独榕厦:万间庇孤寒,杜陵抱虚想。何如此树阴,人牛恣偃仰。

  河南茶市:摘茶日当午,卖茶日向晨。青娃白头姥,也非游手民。

  双洲涤砚池:墨池湛明瑟,疑有蛰龙府。会当兴大云,去作人间雨。

  泉中泉:先天有玉液,乃在沧波里。甘美孰比伦,扬子江心水。

  云林画意坡:山隅树无多,气韵疏以逸。林下不逢人,简远高士笔。

  十丈红棉道:兀然依傍空,照影红如火。青山绚四维,时见行吟我。

  劳农亭:台笠喜相望,田歌喧处处。午■饭闻香,团坐亭边树。

  石马岗:石马尚名岗,刘王殿前路。古人气力尽,我辈且延伫。

  樟坪:浓荫匝四维,赤日行其外。幽鸟如唤人,啼破碧云界。

  听秋居:筑室古松下,茅檐俯溪流。茶香客对坐,耳边无限秋。

  待月桥:待月月东升,溪光浩无极。烟村人静时,万物雪霜色。

  吟虬径:径树种何年,年久生鳞甲。天外啸云声,一路遥相答。

  蒸霞岸:霞影照远近,春艳花开时。不意烟波外,又见昌黎诗。

  鉴空处:云去天皭然,月来波湛若。并为大光明,我心了无著。

  来鸥闸:春水舍北南,依然浣花宅。群鸥如我闲,惯作不速客。

  人外山房:人外得静理,闭门若深山。安得静酬夜,常如栖鹤闲。

  景融轩:舟屋虽非水,篷窗亚沧浪。主者问何客,疑即张思光。

  藤花坣:灼灼枝上雨,沄沄水中波。即此是春海,春光艳若何。

  谑翠堤:浩趣蘸凉波,烟条近相谑。此地即濠梁,我乃知鱼乐。

  枕涛屋:百钱买松风,波涛入幽梦。羲皇夫何如,夏午梦魂冻。

  合流津:鸭墩潮东来,凤冈水西长。有约买松风,乘潮各打桨。

  素馨田:今日种玉田,昔日埋香地。枉是同乡人,不作上农计。

  茶田:新绿上茶田,低鬟小笠偏。莺啼花复笑,最好采茶天。

  撰文:金  叶

  任朝亮

  摄影 黎旭阳

  一个美丽的地方

  “河南”最美丽的地方叫做瑶溪。

  在昌岗中路,你会看到一条默默流淌的小河,当地居民习惯称其为“马涌”。马涌北岸是整齐划一的小区楼盘,南岸这边则是一片不起眼的横街窄巷。

  这是城市里一处一不小心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寻常风景。曾经,有二十四处倾国倾城的田园风景,就曾经驻扎于此。

  马涌的东段,旧称瑶溪。那是一条长5.83公里的小河,自北向西南由鸭墩涌、小港涌、马涌、三丫涌4段组成,统称马涌。它横贯东西,出口分别同珠江航道相连。河水清澈,花木扶疏。瑶溪二十四景恰恰处在这灵山秀水处。

  清代及民国初年,这里开始因绮丽的风光闻名于世,成为旅游胜地。河道两端建有两座石桥,东端是利济桥,西端是马涌桥。石桥中间是素妆雅朴的田园景貌。无数游人逸士,骚人墨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瑶溪二十四景如何得名?要从头说起——

  瑶溪最早是一个村的名字。“瑶”与“窑”音同,宋代开始,在这里曾经是个以盛产陶瓷砖瓦而闻名的小村子——窑头。村中有一小河汊流过,注入南边的泉塘,北与马涌相接,称瑶溪,因而把村名改称瑶溪,今称瑶头。

  瑶溪的风光有多美,历史上并无太多记载。我们得感谢一个叫刘彤的人,如果不是他,瑶溪的美景也许会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

  刘彤,字子言,清代处士,从小在瑶溪边长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他避客蛰居于故里,闲来无事,常常桐帽棕鞋,重寻旧迹。

  天天在瑶溪畔的山山水水中浸润,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在他的眼中变得生动。刘彤忍不住赋诗以寄情怀。没有人知道刘彤到底写了多少这样的山水诗,只知道,后来他在这些作品当中精挑细选,终于总结出24景。每景附一小序,遂成《瑶溪二十四景诗》。

  刘彤的最后归宿无比神秘:道光二十一年(1841),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占广州,珠江两岸罹遭兵燹,不忍见美景生灵涂炭,刘彤远游不返,音讯遂绝,不知所终。

  刘彤平生所作诗文,亦因此而只字不存。

  刘之挚交、著名画家居巢,在刘彤失踪之后,曾经想要编辑刘彤的诗歌纪念朋友,却苦于无资料。后来,有一姓蒙的书生,偶于市上残书故纸中获诗一卷,居然就是大家苦苦寻觅的刘诗。里面一共有刘彤所作的诗歌一百余首,“瑶溪二十四景诗”也在其中,这位书生将诗卷买了下来,赠与居巢。居巢如获至宝,摘其二十四景诗,并将自己及友人写的和诗编入,斥资开刻。《瑶溪二十四景诗》一书由苏道芳序,杨永衍刻,于光绪三年(1877)面世。不久,杨永衍又把自己及诗人墨客的吟咏,编成《瑶溪二十四景杂咏》,于光绪十年(1884)出版。

  刘彤在《瑶溪二十四景诗》的自序中简述了他提出“二十四景”的初衷:“他日过是地者,按名探胜,幸不哂其词之陋,肯赐和而即如把臂,以证欣赏焉。则余诗正不妨为先路之导也。”

  寻找瑶溪:今夕是何夕

  上个世纪中后期,河南的水乡美景隐匿,而瑶溪二十四景的确实地点,也渐渐成谜。

  黄锡凌1937年曾著有《瑶溪二十四景寻踪录》,并绘制了《瑶溪二十四景游览图》。但该图只标出大概的位置,根本不可能“按图索骥”。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广州的文史爱好者梁为铁,数次到景点现场查勘。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真有《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之感。

  经过长期的考察,他发现瑶溪二十四景的大部分景观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蛛丝马迹留下来。比如现在的昌岗大街,就是过去瑶溪流经的地方。”

  通过分析《瑶溪二十四景诗》、《瑶溪二十四景杂咏》等书所描述的内容,比较《瑶溪二十四景游览图》和多个版本的现代广州市地图,结合勘察材料,瑶溪二十四景曾经的所在,渐渐清晰…… 

  石马岗:也称走马岗、上马岗、下马岗,位于今晓港公园内。是处岗峦起伏,蜿蜒至四边烧烤场一带。相传南汉(917~971)帝主常同一群宫女在此骑马习射,寻欢作乐,故名。有名的刘王殿、是岸寺和云桂桥就在岗之附近。

  待月桥:又名利济桥。东距今江南大道中马路桥约120米,北距江南西路约53米。桥原为木造,后改以石,易名“利济”。桥之左右皆水松,唯东面水田空阔,直连鸭墩珠江边。现桥尚在,日寇侵华时损毁之桥栏早已修复。桥之两端,今有海珠文化中心大楼、海洋石油大厦等高层建筑林立,已处于闹市中。 

  吟虬径:与待月桥两岸左右衔接,上铺花岗石板,各长一二里,迂曲有致。靠岸水边广种水松,枝叶繁茂,有如百万翠虬,又似仪兵夹侍。二十世纪80年代整治马涌时,利济桥两岸砌石护堤,堤面用水泥构件铺成平坦宽阔的行人道,道旁更遍植槐、柳和大红花树,一河两岸,容貌一新。

  蒸霞岸:处在待月桥之南,溪岸村民围田种桃无数,春日览望,粉云袅袅,红霞泻影。唐朝韩昌黎诗中的“川原远近蒸红霞”的意境灵活眼前。 

  鉴空处:位于今江南新村靠马涌一带。此处沿溪多水松,但隔马涌支流向北望,遥山落翠,近浪归帆。杨文桂《鉴空处看云》诗“心目两澄清,水天相吐纳。痴云本无心,不散常遮塔”(《瑶溪二十四景杂咏》)的描写。二十世纪70年代末,此处还是菜田,自辟江南西路和江南新村后,已成闹市。

  来鸥闸:位于利济桥南,今广州市第七十六中学附近。村落由马涌支流所围抱,居巢、居廉的“十香园”就在其间。清代萧馥常《来鸥闸垂钓》诗曰:“杉尾烟逢落照迟,沙鸥几点乱涟漪。” 

  人外山房:是普荫道院的闲斋。从来鸥闸沿马涌北岸南行到今怀德对涌(街)附近,便是人外山房。刘彤喜负幽面野,因以“人外”名之。他亲种两株桃树于山房外,并赋诗:“人外得静理,闭门若深山。” 

  枕涛屋:乃茶寮也,处在今马涌西部南岸汇源大街附近。屋外皆水松,窗俯漪流,座环恬翠,以唐人诗句“一枕波涛松树风”之意境而名之。

  合流津:今仍存的马涌桥即汇津桥横跨其上。过去珠江潮涨时,潮水分别东由鸭墩关、西由凤凰岗口同时入马涌,到合流津两潮汇合,故名。

  独榕厦、听秋居、樟坪:三景位于今马涌以东、隔山新街、怀德大街一带。以前此地是土坪,有一株古榕,覆盖数亩,有如屋盖,村民称之曰“独榕厦”。独榕厦以东不远,是听秋居茶馆。稍东另一土坪上有古樟树一株,三伏盛夏,凉风自生。诗云“炎暑不到处,夏凉生古阴”。今这三处的景观已荡然无存,成为现代化商业居民区。 

  十丈红棉道、劳农亭:在瑶溪东北今隔山、南昌大街一带。道长约33米,有木棉树一株,矫挺独立,花时照映云红,时闻鹧鸪声声。由红棉道北折,阡陌弯环,有小阜田心突起,昔有神庙一间,门外一小亭四敞。农事忙时,农民常于此用饭休息,相慰劳苦,故名。杨永衍《劳农亭喜雨》曰:“团团午饽尚闻香,喜听春禽布谷忙。” 

  谑翠堤、藤花坣、景融轩:此三景所在地已难确认,从《瑶溪二十四景》中“堤沿小汊通藤花坣,非至舟屋不涉此,盖冷僻径也”这段话来分析,似是在瑶溪的一处支流、今之石桥大街、田心大街和西市大街附近一带。

  茶田:瑶头以南,据《瑶溪二十四景诗·序》称:“茶田多在瑶溪。茶虽小丛,而根及泉,毋劳灌溉。”春日清晨,采茶姑娘边采茶,边唱歌,堪称一景。正是“河南好种花,春日茶田晓,一抹绿烟微,茶歌出林表”。

  石岗、茶市:位于今昌岗路与江南大道交接处。石岗乃瑶溪村之主山,“岗石如秀陀”。岗上有两株榕树,婆娑蓊蔚。茶市在石岗西麓,凌晨茶农推笼挈筐在此卖“茶生”(未加工的茶叶)。诗云:“青娃白头佬,卖茶日向晨。”“日高茶市散,归籴始晨炊。”石岗于1970年前后开辟马路时被推平,茶市遂湮没。

  双洲书院、涤砚池、泉中泉、云林画意坡:位于今泥岗即礼岗路一带。听瑶溪父老称,双洲书院就在礼岗路与昌岗中路交接处的星都大酒店附近。该书院旧在天后庙左,倾圮,嘉庆二十年(1815)重建,为上下十三村学童读书之所。书院四周岗峦相接,丛林遮掩,远避市尘嚣扰,是个研究学问的好地方。书院之前有涤砚池,池宽虽不足200平方米,但一泓净碧,真是“墨池湛明瑟,常凝翰墨香”。在涤砚池内,有甘泉从池底喷出,状如浮钵,外池水凝碧而内泉水澄澈,界线分明,故称泉中泉,奇观也。云林画意坡在涤砚池之南坡,细草厚苔,苍翠欲滴,有古树成林,疏密有致,缀以蓝天白云,真是一幅活图画。释宝筏和诗曰:“平远见寒林,斜阳淡苍翠,此即天然图,水墨觉多事。”说的即是此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