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80后的差距比较及其社会现象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5:11:33
去大北窑一带到处溜达了2个多小时,再一次见识到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西方文明的威力。由此,联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国内外的80、90后的成长经历与环境,于是恍然大悟。

国外,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就决定了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从小的时候开始不断积累其将来赖以生存的知识和职业能力与技能,这样的一个指挥棒贯穿了他们从几岁到二十多岁的这十多年中的所有环节。在这些国家中,没有人去过份地强调学习的其余目的,包括什么赡养老人、给母校高考争光什么的。所有人学习、成长、积累、中学打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将来生存,非常直接。至于给整个社会创造价值这个间接的目的,是宗教信仰的作用,我们没有宗教信仰,暂不讨论。但至少,给自己去学、给自己去劳动这个目的非常直接,非常明朗。在这样的动力驱动下,无疑每个人都能以最大的效率发挥出他自己的最大潜力,没什么内耗和浪费,因为没有人会傻到自己冲着自己去内耗浪费的地步。几百年下来,自然也就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生产力和社会文明,人的精神状态自然也就体现了出来。他们从小开始的教育,正是处处以此为指挥棒来安排的,少了很多冗余的无用功,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以人为本。

再来看咱们。为什么80后,90后这两个词现在叫得这么流行?80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幼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相当鲜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过来的,从小就根本没有受过“为自己而学习、而奋斗、而生存”这样的观念熏陶,一点都没有。至于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创业、机会成本、个人价值体现等概念,更是只能在大学之后才能被少数有心人所留意。大家头脑中包括就业就医就学等各种观念以及实际行动,或多或少地都带着十足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完全的公有制的味道,向往一切靠分配,向往一切依靠国家和政府来提供,遇到了困难不是首先想到自己如何通过想办法奋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摆脱困境,而是首先想到去找政府、找国家。碰到就业不充分、物价腾贵、幼儿园数量太少、路上太堵,竟然都是政府的责任,自己没有动力也没有责任去自己扛。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光停留在了口号上,一点都没有渗透进头脑里,头脑里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还都下意识地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去走。即使是白领、企业家,多数人也还都带着不少这方面的残余。即使选择出国,相当多数人也是先瞅瞅哪里是福利国家,朝着北欧诸国跑,这些观念就那么难以改变。90后相对于80后,好一些,但这方面的观念倾向也很明显。

危险之处就在于,外资企业已经进来了,资本已经打开国门进来了。人家一进来,就完全是西方那一套观念,默认你是一个从小经历了个人奋斗教育的人,有强烈的自立与创业意识,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与市场经济头脑。企业的文化、生产流程等等也都是这么设计的,当然现在外企的中国本土化趋势也比较可观了,但其市场经济的本质不会改变。20多岁的国外同龄人基本都能达到这个水平,他们进入了外企,游刃自如,如鱼得水,必要的时候诸如加班啦、充电啦,由于有强大的信念和实际能力作为支撑,都是乐此不疲的。因为这种个人奋斗、自我实现、自我创业的精神不但已经成了他们价值观的全部,而且他们十多年来,已经受了很多这方面的教育,不,更多地是社会实践,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始自己市场经济下个人职业生涯起点的各方面能力。他们到了中国,为了开辟抢占中国市场,会主动去学习汉语、结交中国人,其热情和动力是我们所不及的。

而我们呢?从小接受了那样一整套思维路径、模式,相信将来长大后会生活在那样一种环境和体制下,可长大了,毕业了,却发现那种环境和体制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即使有,也很可能无法依靠。就业,几乎都是地球那一边另一种环境和观念下的那种就业岗位,而进入这些就业岗位工作,无论是心态和意识,还是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综合素质,我们都没接受过对应配套的教育,都没有。(所谓“学校教育和实际脱节”这句话,有很多表面现象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但其根本实质其实就在这里!)。因此必然会有人唱出“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等等这些东西。反观,国外包括香港的理工科大学从大一开始所讲授的全都是应用性极强的东西,一学完了立刻就能用到工业界当中,而我们稀里糊涂跟着教授们学了两年微积分,到头来还需要自己花暑假到处找实习去弥补上这一课,也不一定补得过来。

所以,为什么公务员、铁路部门、普通国企、学校等其实很普通的行业——亦即残留至今的计划经济色彩行业——现在火爆得很不正常,为什么创业没人敢干,为什么每一个进入外资企业的年轻人天天除了抱怨加班太累没法睡觉之外几乎没别的任何想法,原因就在于此。这些在外国人看来都已经是十分不正常的现象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十分复杂,其中有的因素确实短期内谁也解决不了,但我们每个80后小的时候接受的教育和观念的培养熏陶与现实职业与情况,严重脱节、严重不配套,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大家可以看到,近十几年以来,确实有一些中国人快速转变观念,接受了西方的价值体系,在出国留学的经历中,也特别留心学习人家这方面的所有东西,他们虽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行业骨干和精英(因为民族歧视、天花板效应等东西客观存在),但如果到了现代化的企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远远高于同龄人,未来的潜力也更大,原因就在于此。

作为80、90后年轻人,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弱点与缺憾,尽快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提高认识,增加国际化视野。不仅要树立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强大观念与内心动力,尽快学习从事现代职业所需的技能知识和本领,更要充分具备商品经济和国际化大环境中作为个体生存所需要的本领与头脑。要以实际行动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建设、跟紧世界潮流,在商品经济的历史潮流中不但力争实现不掉队,更要在同龄人当中把握住更多的机遇,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强自身建设,形成推进发展强大合力,从而超越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