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人自称孔子后裔:这亲可不能乱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43: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孔子家谱
《孔子世家谱》从1993年3月开始张罗续修以来,全球各地总共有120万人来认亲。如此庞大数量,身份鉴定将成为一个难题,有报道说,将用验DNA的方式严明正身。还有报道说女性将首入家谱。虽然现在已不是文革时期,不需要打倒“孔老二”,可是如此多的人热衷于攀亲,我们仍不免担心孔子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
孔氏家族迄今已传裔八十三代,历经2500年。目前正在进行续修的孔氏族谱,恐怕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长久、最完整的族谱了。它自宋朝元丰年间成谱,一千多年来谱系不乱,宗文亲疏关系是井然有序。《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体例之备、保存之全,素有“存世谱牒之冠”的称号。自明以来,《孔子世家谱》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约,但受历史条件限制,世家谱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最近一次是1930年。因此,此次大修,世人关注。
中国人有重视家庭、尊敬祖宗的传统,相应地,就比较注重家谱。家谱,作为一个家族最重要的文献,它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发端与延续,体现了一种历史沿革。前段时间中国曾掀起一股百家姓丛书热、寻根热,在这些事情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萦绕在人们心头的依旧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千古难题。而家谱恰恰提供了一种答案,它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你的祖先是何人,来自哪里。在一定意义上,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灵魂,丢了家谱,人们在心理上必然是茫茫然行同孤魂野鬼般没了寄托和失了依靠。
一个平民家族的家谱都如此重要,而作为“天下第一家”的孔氏家族,其续修家谱的意义更超越了家族意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120万人争相认亲,都声称自己身上流淌着孔子的血,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其身份如何鉴定恐怕还是一个大难题。有公司称,可以帮助进行DNA鉴定,可是拿谁的DNA作样本呢?孔子他老人家已作古两千多年,孔子墓还是个衣冠冢,到哪里去找寻呢?如果拿现在的孔家德字辈的DNA,可孔子后人延续两千年,中间免不了有个过继什么的事情发生,谁又敢说你采取的样本就一定是嫡传呢?由此,DNA鉴定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
DNA鉴定是不可行了。那凭什么认定你是孔子后人而我不是呢?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称,凡申请进入孔子家谱的后裔,都必须说明上三代的姓名,并提供支谱、户口簿或身份证等证据,以表明传承关系。这就能认定他(她)是孔子后裔了?他们的提供的支谱就百分百准确?我们深表怀疑。几百年的老家谱一路跌跌撞撞地传将下来,中间难免会出什么纰漏,别的不说,就是号称“族系之明、体例之备、保存之全”的《孔子世家谱》,在1930年重修的时候就发现了许多错误。
而且,最要命的是,即便都是姓孔,家谱也能对上号,可天下之“孔”还分两家,一内孔,一外孔,两孔非同祖同宗,且其后代永为世仇。如此认亲,也保不齐误将仇人作亲人呢。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声认亲之下,应者云集响应。这之中恐怕不乏鱼目混珠之徒,他们想的是,让自己顶上至圣先师后人的名头,日后可公然摆香案于家中,每逢初一十五焚香祷告一番,人前人后,均以孔子后人自居,可说是长了一张大脸了。再不肖者,还可以四处打着孔子后人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可谓,要名得名,要利得利。其成本,不过是填一张表格,递交或者伪造一份支谱而已。成本如此低廉,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以来,《孔子世家谱》还不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到时候真是令孔子蒙羞,后人不耻,不知续修者该如何去面见先人。
女性后裔如何加入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简单地列入姓名、配偶尚可,如果是将其夫家一族都详细列入,恐怕这家谱就要修个千秋万代。而且,事物都是必然发展联系的,终究有一天,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人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到时候,再也不用要什么各家各族谱了,单单一个孔氏家谱就可以囊括一切了。
孔氏家谱的续修历来就不是一件小事,续修者们需要谨慎从之。(文/ 星岛环球网 舍利子)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