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韵书院.个人专栏.游荡的眼睛/斩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2:03:53
加州随笔:葡萄乱弹
□ 斩鞍
加州随笔: 葡萄乱弹
翻开这一期的旅游杂志,一位憨憨的墨西哥大叔举着紫嘟嘟的葡萄乐呵呵的站在彩页上对我笑。也是,又到八月,葡萄熟了,酒乡能热闹上三个半月。
旧金山湾区地理位置不错,北上南下的好去处很多,幽色美地和太浩湖不过是四个小时的车程,两个小时以内的州立公园更是大把。可是我搬着指头算了算,三年里面去了酒乡五六次,原来比去哪个国家公园都多,可见腐败的很。
惭愧了一阵子,我还是拿出电话来打给圣地亚哥的同学。“葡萄熟啦。”我得意洋洋地说,“你上来一起去酒乡吧!”
索诺马和纳帕
从101公路过金门桥往北,不到半个钟头酒乡就在脚下。
在美国说到酒乡,习惯上都是说纳帕。这个定义十分可疑。加州的葡萄酒产量占美国的90%还多,可纳帕的酒产量只占一小块。其实整个北加州的葡萄酒加起来也还是小头,主力都搁在中加州的旷野里面。要说历史,最早开始在加州种葡萄的是索诺马的修士。要说高端葡萄酒,纳帕倒是很有几个出名的牌子Louis Martini,Beringer,Franciscan什么的。不过索诺马和曼多西尼也很有些名牌,奖牌一点不少拿,不少纳帕的酒厂还是从索诺马买葡萄酿酒的。硬要拿出个理由来,就是纳帕的市场推销很下本钱。酒乡专列,葡萄酒学院,航空节这些标志都是纳帕制作,一来二去的就成了酒乡的形象。所以说葡萄酒酿的好,不如纳帕广告好。
然而我们每次去酒乡,走的总是索诺马曼多西尼一线。索诺马在纳帕东,是紧邻的两个县,距离很近。我们倒不是标新立异,实在是因为索诺马的风光要美丽的多。索诺马近海岸山脉,树木丰茂。12号公路是州命名的SCENIC DRIVE,路两边尽是线条柔和的山坡,林子边缘绿油油地一片一片种满了葡萄。其实索诺马境内不少小路更美,只是不出名罢了。等12号进入了纳帕,就看见山忽然秃了,除了满山遍野的葡萄园就是黄黄的土坡,那多少就乏味一些。说到底,我们还是喝不惯葡萄酒,酒乡一派田园风光,散散心起起哄是极好的,这也算是学习欧阳大人遗风。
从俄国河到共和国
我们家门口有条82号公路,叫做EL CAMINO REAL,西班牙文的意思是皇家大道。旧社会里,天主教传教士团结在以朱尼派罗神父为中心的传教机构周围,派人把这条路从圣地亚哥城沿着海岸山脉太平洋一侧一路修上来,串起了二十一座传教所,终点就在索诺马。索诺马传教所是1823年建立的,保存的非常完好。现在进去看见的建筑基本就是当年的模样,只有小小的翻新,加州的第一棵葡萄是教士们在这里种下的。这也是唯一一个在墨西哥政府统治下建立的传教所,所以索诺马市中心是非常典型的墨西哥殖民城市构造:广场绿地被教堂,兵营,政府机关围绕着。
索诺马是印地安语,意思是许多个月亮。。这里的印第安部族是人类历史上原始部落中最富庶的:河里都是鳜鱼和三文鱼,森林是充满了飞禽走兽,土地肥沃阳光又好,温暖的气候让印第安人不需要为衣着烦恼。传教士们到来的时候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印第安人大多不穿衣服,蒙昧到了极点。”征服北加州海岸线上这些蒙昧的印第安人是件轻松的工作,只要派几个传教士就能做到。墨西哥之所以派了年轻的瓦莱霍上尉和几十名士兵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主要还是对付俄国人。
俄国人在加州活动的历史也很长,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那里出产最好的毛皮。北地的漫长冬季是俄国人最头疼的问题,吃饭成了大问题。1812年,俄国人沿着北美大陆西海岸南下,在曼多西尼的一个海湾建立了要塞俄国堡。跟随来的俄国农民进入肥沃的索诺马谷地开始耕作,准备为不断扩张的皮毛贸易提供后勤补给。他们的聚居区就是索诺马的俄国河地区,也是产酒的好地方。
19世纪上半页的加州大部是无主之地(反正也没有人把印第安人当作主人),可是俄国人跑下来墨西哥人当然很紧张。那个时候抢地盘真是容易,几十个当兵的隔着几座大山对峙着,保卫着后面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仗始终没有打起来。俄国人最终觉得设置要塞是赔本的买卖,当他们从加拿大人那里得到了给养,就草草把这块地盘贱卖给了瓦莱霍上尉(不知道他这个时候还是不是上尉,总之最后是以将军的身份老死的),带着一帮俄国移民回北边去了。过去俄国人经常做这种冤大头买卖,大家都知道卖阿拉斯加的事情,现在好歹是学乖了。
还好没打仗,因为瓦莱霍上尉的士兵战斗力是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比较关心收税和发饷。虽然还没有发现黄金,来加州的人也多起来。那年头闯西部的美国农民都是狠角色,好容易看见块肥沃的土地却发现有墨西哥军官在收税,收得还不少,他们立马就毛了。1846年6月14日,30个农民冲进索诺马的官邸把瓦莱霍抓了起来,建立了加利福尼亚共和国。这个共和国的旗帜现在还在加州飘扬,就是加州的熊旗。当然了,现在是州旗,其实独立了没半个月就变成州旗了。
我发现那个时候的美国人民非常热爱建立各种共和国,比如加州共和国,比如佛罗里达共和国,前两天看的电影ALAMO就是讲德州孤星共和国的,夏威夷的美国商人也扳倒了夏威夷王权建立了共和国。最后,这些共和国都光荣地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州。这说明,只要独立了,就能加入美国。
酒庄
到索诺马之前的景色颇为乏味,海岸山脉吸收了大部分的降水,所以田野上都是黄黄的一片。我爹曾经面对这无尽的荒原感叹:“要是太平洋里是淡水多好?引进来可以种多少粮食啊!”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地少人多的窘况。可是自索诺马县城向北,就不太看得到什么荒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生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俄国河入海口放入了水汽的关系。
大片大片的梧桐林和橡树林中间零散地点缀了一座座维多利亚式的大宅子,青石铺就的步道在草地上流淌。我们看的BENZIGER酒庄就座落的这样一个青翠的山谷里面。酒乡到处都是酒庄,大部分都有很体面的品酒室和可爱的礼品店,对于我们这种酒盲来说实在没有太大区别。到BENZIGER来只是因为在索诺马的旅游办公室看见这里的广告,很大的拖拉机带着游客餐馆,好像很有趣,这再一次证明广告的重要性。
BENZIGER规模不大,只有85公顷的坡地。一间维多利亚式的白屋子座落在玫瑰园和橡木林中,那是主人的房子。花园入口处的国旗下面是一块海军陆战队颁发的铜质勋牌,原来这一家的大儿子在91年海湾战争中是获得了英勇勋章的。我不记得英勇勋章是什么东西,但是显然他们的家人自豪的很。BENZIGER是典型的家族酒庄,一家子四十多人都全职或者半职在酒庄工作。酒乡原本多有家族酒庄,就象法国酒庄一样。但是葡萄酒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原来的酒庄倒闭大半。BENZIGER不过25年的历史,也是当年买下一个破产家族酒庄后设立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查了几个出名的小型私人酒庄,历史都很短,大多是80年代那场破产风潮里入行的。这些人酿酒是因为热爱,所以终于可以出头。现在买葡萄园也还是一件时髦的事情,看见过几次有家居杂志介绍金领退休进入酿酒业的故事,那都是有钱人的消遣而已。真正经营私人酒庄是风险很大的事情。市场上的私人酒庄还在不断减少,多数幸存的小葡萄园靠着向大酒庄出售葡萄苟延残喘。BENZIGER有着很先进的酿酒设备,去年又在山坡上挖了一个新的酒窖出来,他们也收购大量的私人葡萄。虽然还是家族酒庄的名义,实际上的经营已经正规化了。
BENZIGER的酒很多,加州所有主流葡萄都有:美乐,金粉黛,黑比诺,雪得耐,卡波内。这是加州第一家提出绿色葡萄酿酒的酒庄。猛听见绿色葡萄四个字我只是失笑,现在居然连葡萄也要讲绿色。看了介绍才知道他们种葡萄真的只用有机肥,也不用农药,葡萄园周围种着特别的乔木吸引鸟类以控制虫害,等等等等。当然,在品酒室里我喝不出什么区别,只有最昂贵的钵酒才能入口,惭愧,那是因为比较甜。
对于热爱葡萄和酒的人来说,BENZIGER可能是个好去处。因为那里不但有关于各种葡萄和各种酒的介绍,还有专门的试验区展示土壤结构,葡萄架子的帮扎方式,怎么样招鸟怎么样驱鸟,林林总总看得我们都困了起来,只好匆忙撤出。
我们的营地在秀丽的俄国河边,离营地不到一英里就是美国最大的香槟制造商KORBEL的酒庄。其实我们中午看酒庄已经看的无趣了,这时候很想下俄国河趟趟水,不过同学从圣地亚哥上来不容易,还是陪着走了一趟KORBEL。再怎么说,这是真正的名厂,120多年的历史,和BENZIGER那样的小酒庄毕竟不同。
果然KORBEL看着就不一样。三层楼的石灰岩酒窖高大威严,好像是个火车站。(后来看了看历史那地方过去还真是一个火车站。)品酒室回廊高低,藤蔓妩媚,正对着公路对面的葡萄园,小资的不得了。而且KORBEL非常大方,每个酒庄都有TOUR,KORBEL这个不但内容多,还能品尝七种香槟,关键的关键是不收钱,我顿时觉得来得很值。以前酒乡品酒都不收钱,自打7,80年代酒业萧条,旅游业成了酒乡的一个重头收入,品酒收费也流行起来。象KORBEL这样坚持品酒不收费的已经是恐龙了。
话说KORBEL一家原来不是酿酒的,他们带过大锯,做过雪茄盒子,终于有一天发现这谷地里种葡萄不错。以前新东方的老师说,没有失败,只有放弃。不过这样看起来放弃有放弃的好处,要不然现在超市里卖得不能室KORBEL的香槟。
索诺马地区地形比纳帕复杂的多,里面细分的产酒区品质差别据说是很鲜明的。俄国河地区更加复杂,几乎每个河谷的微气候都适合不同的葡萄种类。KORBEL主要种的是黑比诺,也有些美乐和雪得耐。黑比诺是传统的香槟酒葡萄,KORBEL骄傲的宣称他们使用的是传统的高档香槟酿造法,甚至在引入了机械摇酒架以后,还有大量的摇酒是人工完成的。至于他们用的橡木桶也已经有百年历史啦!程序问题其实和消费者无关,但是后来品酒的时候,我确实觉得那个SEC很是爽口,问了一下价格也不便宜。香槟的制造工艺比普通葡萄酒要复杂的多,价格却普遍不高,这个道理我不太弄的明白,不知道是否有个说法?
关于香槟,我还有个疑问。记得香槟的命名很严格,必须是法国香槟地区出产才行,其余的都叫气泡葡萄酒。可是KORBEL的香槟是堂堂正正挂着香槟的大名。问了问讲解员,她诚恳地点头说:“你说的对。”居然没有继续回答。继续追问,她才含糊地说:“我们不受这个约束。”我不由起了好奇心,回家查了一下,原来香槟命名是凡尔赛条约(哪个凡尔赛条约?)中的规定,美国觉得这个规定没啥意思就没有签署。这样一来,美国生产的气泡酒都可以叫香槟,实际上美国葡萄酒叫波尔多或者波根地酒也没有问题,下面注上美国制造就好。对于美国香槟,法国人当然大大不满意,嘟嘟囔囔地说是误导消费者,不过没有什么办法可施。
我搜了一下,还真有美国产的波根地酒,看得不由笑了起来:美国人真是十分了得!实际上,行规毕竟有影响力,多数的气泡酒都老老实实自称气泡酒,KORBEL的香槟声誉在外,也就不算辱没。然后命名规则总是双刃剑,真要打擦边球的话,美国境内何尝没有这样的问题?前几个月看新闻,一家纳帕的酒厂把中加州的大量葡萄酒运来,然后理直气壮地写上装瓶于纳帕就拿出去卖,很是被同业投诉了一番,不知道结局如何。
加州酒VS 法国酒
写到这里,忽然想说说无关话题。
学过一个案例是讲加州酒跟法国酒的竞争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新世界酒和法国酒的竞争。殖民时代开始,太平洋一线的酿酒就兴旺起来。时至今日,中低端市场上法国的席位已经非常可怜了。如果对此法国人还可以熟视无睹的话,1979年开始的一系列WINE COMPETITION上,以澳洲酒和加州酒为代表的新世界酒一再攻下前五的排行,这就让他们如坐针砧了。今年刚举办的布鲁塞尔EXPO,澳洲酒,加州酒和智利酒为代表的新世界酒再次击败法国酒,夺取了大半金牌,连中国也分了一枚(不知道是哪一家),法国酒的地位尴尬的很。
其实法国酒的衰落是必然的过程。葡萄喜欢砂质的土壤,喜欢充沛的日照。这样的自然条件在加州,在南美西岸和澳洲相当普遍。法国人得看天吃饭,气候好坏变幻无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葡萄酒的品质。之所以法国酒特别讲究年份,也就在此,两个相邻的年份出产的葡萄可能有天渊之别。加州两百天的日照几乎年年确保,葡萄品质就要稳定的多。撇开自然条件不说,工艺上也很多差别。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法国师傅酿酒用的白橡木要分产地,哪片森林什么季节采的木头对酒质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加州简单的多,只要是新英格兰的白橡木,管它哪里产的,注重的是制桶师傅的手艺,因为桶的水分,烘烤时间对酒产生的影响更加直接。
其实看酒瓶的标牌就能看出端倪。法国酒的标牌什么县什么乡什么桶这个那个一大堆,不是专家哪里看的明白?加州酒干干净净,只有品牌年份和葡萄种类,消费者看了就知道大概是个什么味道。法国人视美酒为艺术,艺术的意思就是没有办法完全掌握。按照法国的做法,那么多的细节那么多的限制,确实只能以艺术冠之。艺术之下,好酒当然有,劣酒更加多,因为大师少嘛!出产真正高端酒的,品尝真正高端酒的都是极少数,一个庞大的酿酒业还是需要依靠普通消费者来维持。
某种程度上,酒乡自己也走过了法国的路子,80年代的大萧条淘汰了一大批守旧的酒庄。传统消费市场连年下降,现在的酒乡依旧在苦苦挣扎。象法国人那样嘟囔着过去的辉煌,指望产地命名的保护,有点打蹄铁的看不起造轮胎的意思,眼看就要没戏。然而撇开商业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那些充满的差异的酒庄,那些自豪的酿酒人。要是有一天我还是这样开着车子北上,沿路的葡萄园中却都是一块大大的GALLO标牌,那该有多么无聊。这样说话,我就象米国那些反对中国现代化的那些“中国迷”一样卑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