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股票,不平常的股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15:11

 

平常的股票,不平常的股民



也许有人会说了,‘靠,要求还挺高的。’是的,别相信那些说投资很简单,似乎也很容易的言论,不管它们出自谁的口。

 

到现在为止,我们谈的也许有点空,那么具体怎么起步?

要出人头地,必先谦卑在心,理念先行。低调努力是一个普通股民的出发点。

中国股民喜欢将中国股市比照美国股市,中国股市中不少人谈起美股来头头是道,虽然没有几个人有真正的操作经历,更别提经验。而且,很有点将老美宣传的东东奉为金科玉律的味道。

我却感到,老美西方的体系过于具体,什么都想量化。现在这儿很多公司,包括不少对冲基金,还大量引进数理人才,搞什么自动交易系统或交易模型之的。我不知道中国业界的方向如何,如果外资进入A股的限制取消时,国内业界仍然是价值投资横行霸道,跟在美国后面搞交易系统或者交易模型,我看得死一大片:搞同质化的东东,由于规模,实力,薪酬等差异,国内业界,除了少数公司外,别的小公司拿什么与外国大饿竞争?股市又不是制造业,你没法打价格战,就是打,小公司也挺不了多久;股市又不是一般服务业,可以分出高中低端客户,细分市场的策略也没有戏。所以,一定得改进自己的模式,可能还得回归东方文化的一些特质,在高端即采取与西方投资界不同的思维和体系,才是扬长避短,生存发展之道。

比如说,中国的中庸之道在投资交易中有它的作用。并不是说我们不求卓越,而是在投资中,应该本着追求高概率情况,如果碰上运气,就有那些十倍股。而刻意追求顶尖完美,并不一定有好结果。人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局限,做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平和的心态反而有可能带来好运,碰到大牛股。其实,巴非特和彼得林奇一生操作过很多很多股票,他们真正碰到的大牛股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十几个,占整个操作数量的比例其实很小,现在只是因为舆论媒体聚光在那几个上,吸引了大部分眼球,给大家造成一种幻觉,以为有什么金科玉律,可以找出十倍,几十倍股,然后大家趋之若箢,当成秘芨。

大家不愿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找到经年大牛股或者所谓的‘十倍股’, 很大程度上是运气。

市场上多数人的心态是:我赚了是我牛,亏了是我运气不好 。这是种不太妙的心态。如果保持一个平和,谦卑的心态,就应该是这样的思路:我赚了是我运气好,冷静有理性;亏了是我的教训,回头再来。【交易之路www.irich.com.cn 收集整理】

结合现在的股市,从去年1800,1900点过来,就不断有人叫顶,要当铁口神断的英雄。也许某一天,有人真的成为‘英雄’ ,但炒股的实质却因为过分关注‘顶’ 或‘底’ 而变味了。作为有资金或仓位的股民,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一个整体价位上,收益与风险的比例,这其实也是个概率,是个约数,很难量化,更不是什么利润最大化。

理念上,欲作不平常的股民还得先承认自己的‘平常’ ,要想伸,请先屈,承认自己的普通,不求最好,但求对整体的把握,对高概率的追求。老美追求的是个人主义,出人头地,我们不妨追求一下中庸,平和,理性。这是我多年经验的总结,我用这种理念,再加上别的东东,与白人们共事,总体表现与他们比,还是不输给他们中绝大多数的。也许你也可以试一试。

再比如,东方文化讲究写意,西方文化讲究写实。看看国画与西洋画间的区别就知道了。在信息的处理上,美国基金业,特别是对冲基金业及其操盘手们,越搞越细,恨不得一个数字都掰开分成两个,就象我前面说的,什么都想量化,什么都想自动化。这固然有它的道理,一部分人和基金的确现在仍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赚些钱,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这种思路和方法,可以肯定的说,在可预见的不远的将来,这些人和基金会走进胡同。

东方文化讲究神似,强调对整体的把握而相对忽略细节,这固然有其局限,但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这些东方人,东方投资交易者,如果能够体会这种写意的精髓,再结合一些西方文化写实的特长,是有可能达到一种相对独特的投资境界的。比方说,对企业的研究,理论上似乎是细节知道得越多越有利,实际上,信息并不是越多越有用的。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研究通常需要知道的是一些对企业大面影响较大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了解清楚,就可以掌握企业的‘神’ 了。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事无巨细的深入研究,从而避免掉进‘研究过度’(overanalyze)的陷阱。

又比如,在市场和个股方面,只重大市的研究,轻个股的基本面和自身技术面的研究,已经被证明是很难取得稳定而不错的收益的。相反,现在一些人说的轻大盘重个股,也会误人,最后误己。

以前就有朋友举出中国几年熊市中个别牛股的例子来为自己辩护。这种熊市牛股现象的确存在,除了少数防御板块的股票外,这种股多数是短时间内部分资金由于某种原因聚集产生的现象。举个例子,在1999年底2000年初,我在美国股市买了一个股票KEI,当时还在华人股坛多次推荐。虽然后来众所周知,道纳大跌,但KEI在2000年3月份后仍然狂飙了好几个月,就是资金短暂聚集的结果。虽然象茅台等个别中国市场的熊市牛股,逆市上涨的时间要比当年KEI长一些,但如果2006年市场大跌的话,神话究竟能否永远持续下去,很值得怀疑。

换个角度,用操作系统的观点,信息的收集只是操作系统中的起点(这个以后详述) ,信息的处理也只是一个方面,即便两者相加,也仅占整个操作系统的一半。一味的追求精细和自动化,过于注重局部,很多时候会忽略整个的大画面。一个人受悟性,能力,知识等的局限,都有一个掌握大局与关注细节比例的平衡点,在这个点上,对这个特定的人来说,是既能掌握大势,又能关注必要的细节,可以兼顾两者,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偏离这个点越远,都可能犯过分关注大局或细节的错误,直接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损害投资的长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