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蕴初大战日本商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0:19:27
吴蕴初大战日本商品吴蕴初(1891-1953),上海嘉定人,原名吴葆元。自幼聪敏,10岁考上清朝的“童生”,但是他却对西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化学。14岁时改名吴蕴初,到上海学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满清政府被推翻,20岁的吴蕴初也从上海兵工学堂化学专业毕业。毕业之后,他曾经短暂做过教师,后转到武汉发展。
    1913年,他在汉阳铁厂任化验师,试制矽砖和锰砖成功,这是吴蕴初在化学事业上最初的成就,很快担任了厂长。1916年,吴蕴初转到汉阳兵工厂担任理化课和制药(炸药)课课长,授少校军衔。吴蕴初在这段自己最初的化学事业生涯中,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的民族工业,因此,吴蕴初的事业起步显得非常顺利。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纷纷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向中国实施经济剥削,吴蕴初的事业顿时遇到重大挫折。
    1919年,吴蕴初与人合作,在武汉办了一个火柴厂。火柴虽小,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化学原料却很多。这个火柴厂刚办起来没多久,就引起了西方的注意。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缓过劲来的西方企业,立即采取低价倾销的战略,将这个火柴厂打垮。1920年,不甘心的吴蕴初回到上海,又与他人合作,办了一个生产火柴原料的企业。这个企业在西方商品联手打压下,再次失败。这一连串的失败,使得吴蕴初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事业方向。
    吴蕴初意识到,中国人只有生产出同等质量、成本更低的化学产品,才有可能打败西方产品。1921年,吴蕴初把目标瞄准了日本产品“味之素”。当时的“味之素”全世界只有日本生产,中国的调味品市场上也只有日本的“味之素”产品。吴蕴初从这里开始,与日本产品展开了几十年的搏斗。终于创出一片中国化工产品的天地。

    吴蕴初首先买了一瓶日本的“味之素”回家研究。他发现,所谓“味之素”成分就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谷氨酸钠1866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德国人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这种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
    1915年,受德国人的启发,日本化学家池田从海藻和鱼类、豆类中成功提取谷氨酸钠,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调味品“味之素”。同时,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长期垄断世界市场。1921年,吴蕴初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终于,他获得了第一批产品,重量只有十几克。
    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开始寻找投资人。当时上海有一个张崇新酱园,老板名叫张逸云。张逸云在上海有十几家分号,资产达100万银元。吴蕴初通过张逸云的合伙人找到了张逸云。同样抱有振兴本国工业理想的张逸云当即同意,与吴蕴初合作建立“天厨味精厂”,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

 

吴蕴初最初的合伙人,主要投资人张逸云。1933年去世。


    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吴蕴初的工艺使得他的味精成本比日本要低,他把产品的定价也定在低于日本“味之素”的水平上。产品推销的口号之一就是,“国货味精”,“完全胜过日本味之素”。天厨味精的上市,正好迎合了一个历史潮流。从五四运动后,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提倡国货的声音响遍全国各地。因此,短短3年时间,日本“味之素”在中国失去了80%的市场。日本人便开始反扑。

 

佛手商标,至今仍在使用。


    1924年,日本首先向北洋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吴蕴初的味精工艺是抄袭日本,不能算作发明,也不能算作自有专利。这种做法与当今日本等国对付中国DVD生产企业的手法极其相似。但是,日本在味精专利上的理由站不住脚。虽然最终产品相同,但是原料不同,工艺不同。日本人是从鱼类、豆类、海藻中提取谷氨酸钠,而吴蕴初是从谷物(面粉)中提取。而且,吴蕴初也根本没有见过日本人严格保密的提取工艺。因此,按照国际专利标准,吴蕴初的“味精”完全能够获得自己的专利。

    在第一回合战胜日本“味之素”后,1925年,吴蕴初将自己的生产工艺公开,在英美等国申请了专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中国的化学产品第一次在国外申请专利。1926年,佛手牌味精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金奖。1930年,1933年,吴蕴初的味精继续在世界博览会上连续获得奖项,佛手牌味精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日本“味之素”在东南亚的市场也被中国产品取代。

 

天厨味精


    然而,日本人并不甘心第一次失败。在专利上没搞出名堂后,日本领事馆又向北洋政府农商部起诉,指控天厨味精的“味精”两个字是剽窃日本的“味之素”。因为在日本“味之素”的一个广告语中,有“调味精品”四个字。然而,广告语并不属于保护的范围,而且,“味精”剽窃“调味精粉”一说也太牵强,日本人的伎俩再次失败。在这个回合中,我们看到,一个企业之间的纠纷,却由日本领事馆跳到前台,企图仗势欺人,用日本政府的力量,逼迫软弱北洋政府屈服。北洋政府的官员们还算有骨气,顶住了日本的压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日本政府对于中国的政治、军事侵略,背后的实质就是经济。
    在前两个回合战胜日本之后,吴蕴初开始主动发起第三个回合的进攻。按照北洋政府的专利法,吴蕴初的味精专利可以享有5年的专利保护。1926年,吴蕴初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的专利,希望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此后,国内各地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国货味精市场极大繁荣,日本的“味之素”除了在日本关东军占领的我国东北地区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化工实业家吴蕴初


    然而,吴蕴初与日本人的搏斗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又把同日本的实业竞争推向更高潮。味精制造需要使用盐酸,当时,中国还不能自己生产盐酸,生产味精所需要的盐酸都要从日本进口。吴蕴初意识到,日本人在味精上输了之后,很可能会从盐酸上刁难。于是,吴蕴初立即向股东提出,建立自己的酸碱厂,自主生产盐酸。1929年,“天原”电化厂成立,吴蕴初开始自己生产盐酸。“天原”的含义就是“为天厨提供原料”。1929年,天原电化厂投产,日产盐酸两吨、液碱四吨、漂白粉三吨。这些产品与味精一样,在此前的中国是没有的。而且,这三种产品当时在中国都是日本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天原投产之后,日本的这三种产品全部败下阵来,天原的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甚至出现断货。

 

化工实业家吴蕴初


    面对中国实业的发展,这一次,日本人联合英国等西方企业,仗着财大气粗,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在中国销售天原出品的三种同类化工产品。这种手法在今天叫做倾销,西方国家都会采取各种法律手段对付此类倾销行为。但是,当年,他们在中国无法无天,他们的倾销无人能管。他们的目的就是压垮刚刚起步、财力不足的天原。幸亏吴蕴初先有了一个“天厨”。吴蕴初向天厨的股东发出呼吁,一定要顶住外商的倾销,保住民族企业来之不易的第一个成果。吴蕴初将“天原”的产品价格定的比日本、英国产品更低。幸亏“天厨”战胜日本后,拥有了雄厚的实力,加上中国人民和相关企业的爱国热情,在没有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天原最终顶住了西方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日本、英国等联手的倾销行为,终于自己支撑不下去了。后来改名“天原化工厂”的这家企业,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化工企业的重要支柱。
   吴蕴初成功地生产盐酸后,又向日本发起了新的竞争。盐酸是一种危险产品,盛盐酸的容器有较高的要求。虽然中国陶瓷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以前没有盐酸之类的东西,中国的陶瓷产品在耐酸性上并不好。因此,天原生产的盐酸所需要的容器,仍然需要从日本进口。1935年,吴蕴初在上海建立“天盛”陶器厂。利用自己当年生产矽砖和锰砖的技术,采用江苏宜兴陶土,试制成功。“天盛”的含义就是给“天原”提供盛盐酸的容器。从此,日本耐酸陶器也退出了中国市场。
    继“天盛”后,吴蕴初又建立了“天利厂”。天原厂在生产盐酸时,电解盐会产生大量氢气,只有少数用于生产盐酸,大量都被浪费了。吴蕴初决定采用氢气合成氨的方式生产硝酸。硝酸也是一种军工产品,可以生产炸药。“天利”就是“利用天原下脚料”的意思。从此,吴蕴初“天字号”化工系列全部完成。


    吴蕴初是一个爱国的实业家,他把爱国的热情统统投入到创建本民族实业之中。中国人以前都有家长给后代的名字排辈份的习惯,吴蕴初给自己的后代辈份排了八个字:“蕴志兴华,家与国永”。

    1932年,日本进犯上海地区,淞沪抗战爆发,为了对付日本人的毒气,吴蕴初为中国军队生产防毒面具。1934年,吴蕴初个人向民国政府捐献了一架德国制造的战斗机,命名为“天厨号”。吴蕴初的一系列举动,招致日本对他的仇恨。淞沪抗战期间,吴蕴初的“天字号”企业也是日本人轰炸的对象。日本在商业中的失败,只好用战争来报复。

 

天厨号德国战机


    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后,吴蕴初将自己的企业分别搬迁到重庆、宜宾和香港。其中“天厨”味精分厂建在了香港。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远在重庆的吴蕴初立即电报指示香港“天厨”拆运撤退。但是,日军强迫天厨复工,并企图拆运“天厨”可以用来制造硝酸的设备。有些董事表示,把这些设备卖掉算了,但是,吴蕴初说,能搬走的尽量搬,搬不走的,毁掉也不能留给日本人。
    吴蕴初后来曾经拒绝了蒋介石要他担任民国政府经济部长的邀请。1953年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位于上海嘉定县城的吴蕴初故居已经对外开放


    现在有很多人主张抵制日货,在我看来,抵制日货还难以完全实现。比方说,在电视行业,90%以上的产品都是日本制造。而且,在全世界范围,电视行业不用日本产品,根本没有可能。我本人长期主张使用国货,然而,我们现在的国货有太多假冒伪劣产品,用得实在让人不太放心。21世纪的中国实业家、企业家,为什么不能像吴蕴初那样,为自己的同胞多生产一些一流的产品呢?

    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劝说某些企业家,研制电视相关产品,打破日本电视产品垄断世界的局面。光中国就有几千家电视台,这个本国市场就足以养活未来本国的电视产品制造企业。而且,世界上很多并不富裕的国家,也应该对未来中国相对便宜的电视产品有很大需求。我就不相信,连磁带这样消耗品中国都生产不出来?现在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好好学学吴蕴初。爱国光凭热情还不够,还应该落到实处。在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爱国对于企业界来说,就是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