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迈克尔·杰克逊何以来不了中国(东方早报 2009-7-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5 20:34:43
迈克尔·杰克逊何以来不了中国
2009-7-5 3:04:59

陶短房
迈克尔·杰克逊的去世引起全球乐迷耸动、悲伤,相关纪念活动层出不穷,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为一个旷世音乐天才的辞世感到惋惜。
死后得享殊荣的杰克逊,生前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1993年和2005年,他曾两次牵涉娈童丑闻。他的不少著名的MV如《黑与白》、《颤栗》,公开播放的都是剪辑本而非原本。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被临时取消过几次现场音乐会,一度被讥讽为“跳票大王”;进入新世纪,他献给“9·11”的纪念歌曲刚推出不久就被强行撤架。
据说迈克尔·杰克逊很想在中国内地举办演唱会,但最终未能成行,原因是中方审查时认为,杰克逊在现场演唱时的某些肢体动作“不雅”,“不符合中国大陆道德习惯”。这样的封杀对于许多国内乐迷而言,不能不说是永久的遗憾。
许多文娱明星都和杰克逊一样,才华和弱点并存,对于他们,社会该怎样看?文化审查部门又是否应该加以干涉?
其实迈克尔·杰克逊并非仅在中国遇到这种麻烦:他的“9·11”纪念金曲被下架,是因为合作者有同性恋倾向;《黑与白》原版MV始终难窥真容,是因为原版的舞蹈中有较多“超越尺度”的大胆动作,被认为“儿童不宜”;他的演唱会被多次取消,自己迟到的固然有,但也颇有几次是被“管制”,管制的理由五花八门,有家长抗议,有犹太社团认为他有冒犯之举。
由此可见,不仅在中国,任何国家对待艺术家和艺术品,都有其社会道德的尺度,对“越线者”也都不宽容。同样,各国的文化管理部门也都有自己的“分寸”,不该放行的,照样卡你没商量。
问题是,同样是非议、管制,在许多国家杰克逊照样可以上台、上镜,而在中国他却干脆被“谢绝”;在许多国家,杰克逊得到的告诫是“不得在台上不雅”,而在中国则连台也上不了。
俗话说得好,天才总和任性共生,不但流行音乐圈中存在无数和杰克逊一样才华横溢但也“毛病百出”的人物,如滚石、U2乐队等,其他领域这种“两头冒尖”的现象也同样存在,如足球场上就有既能连过五人又会使用“上帝之手”、且不时传出吸毒丑闻的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吸毒不足为训,但其球艺不可抹杀。同样,杰克逊们的某些瑕疵可以也应该被“把关”,但不宜以此为由,连其独一无二的演出本身也拒之门外。
有人说,色情与艺术不过一纸之隔。就商业表演来讲,哪些是雅、哪些是不雅,哪些是线内、哪些已经越线,不同的人确实看法各不相同。艺术的演绎,只有艺术的眼睛方能破译,过滤、审查、把关,都需借重“艺术的眼睛”,惟如此,才不会将激情误认为挑逗,将艺术的灵光一闪误认为“放毒时刻”的到来。
魏晋时有无数酒徒,但能如阮籍一样写出不朽诗篇的却寥寥无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垮掉的一代”成千上万,但滚石乐队却只有一支。虽然人们也知道马拉多纳的吸毒、迈克尔·杰克逊的诸多“古怪”之处,但能让那么多人牵挂他们,让他们永恒的,却只能是他们的球技、音乐天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杰克逊的去世,对热爱他的人们来讲,又何尝不是松了一口气——他不再会制造非议话题,但他的音乐却从此永恒。
迈克尔·杰克逊中国内地音乐会之梦难圆,对于他,对于国内乐迷都是永恒的遗憾。往事已矣,对于后来人而言,所能够且应该做到的是,在严守道德尺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天才须秉持一颗理解、宽容的心。(作者系旅加学者)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1771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