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1:59:47

    古代的年轻人,因为没有什么信仰,从小灌输的是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一切围绕着“学而优则仕”。封建的思想统治着国民的灵魂。一句话就是认命。这个非常漫长的年代统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有两千年之久。

近代的年轻人,特别是五四以后的年轻人,打倒了“孔家店”,开始创立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还是单纯的一味改变过去的一切。没有找到一条能够使自己看得到的仕途。

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进化,机械化的革命,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他们开始反封建,反压迫,反殖民主义,用不太适合中国的西方的“先进思想”要去建立民主,建立政党,鼓动人民大众,促进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国家通过快五十年的努力终于走上了一条属于无产阶级统治的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自力更生的年代,闭塞的社会主义,我们又进行了三十年,虽然我们希望的是社会的进步,改善全体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但是一个新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所歧视,中国的一切可以用一句话归纳:就是闭门造车,于世隔绝。中国的年轻人在共产主义的思想理念的熏陶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而真正为什么要这样去奋斗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是茫然的,是空洞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理想。

1978年开始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了。中国的年轻人从此再也不是单纯的一味去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化,而是实事求是的面对现实的社会,要去改革,要去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年轻人真有点象五四以后的那时的情景,蓬勃兴起,情绪高涨。在中国人中,两种思潮的激励斗争互不相让。这个时候有的人迷茫,有的人激进,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旁观。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人们已经开始知道,变革要比不变革要好,开放要比不开放要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在那时谁也说不清楚。

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了。这三十年的所走过的进程,远远要比中国两千多年已经走过的路程要远。要快。这个时代的进程和发展,完全可以用一句“突飞猛进”的话来形容。人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愿望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都是感到无比的新鲜和好奇,并由此融入到了其中。

三十年改变了中国,三十年打破了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三十年让中国和世界的之间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三十年的中国,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发展的影子。

世界的进步和社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像洪水一样冲破了我们中国原有固守的传统思想的防线。这个防线有我们的传统的思想和传统的理念,有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民族特点。有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情操。中国的年轻人从原来血液中流淌着传统的东西,而眼睛里所看到的新鲜的事和物,由此的在激烈的冲撞着。他们在思想上开始迷茫起来,他们不认为原来的东西有什么不好,但他们开始接受新鲜的东西时是如此的饥渴。他们没有了主见,对本来就不是太认可的传统理念和信仰,开始动摇起来,开始迷惑起来。在他们这一代的思想和理念上一切都变得不知所措。他们已经不再会去相信为共产主义去奋斗,他们也不太会接受封建意识的孔孟之道;他们也不太会去接受一些宗教的所谓信仰。如果要问他们的思想中装下的是什么?他们可以这样的回答你说,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改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这本来就是一个向上的意愿。但是在现在的年轻人中,他们不会去用一种概括性的语言去理解或者解释。他们知道的是:大环境是发展,是开放;小环境是竞争,是赚钱。他们已经变得如此的现实。他们不会去考虑和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怎么去走,他们也不会多去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一味追求的是现实,明天就是要比今天好。

年轻人得势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事业顺利的时候,他们会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他们会倾尽全力的去奋斗,用实用的话说,就是去“打拼”。

当他们不利或者事业不顺的时候,他们就会埋怨社会,埋怨周围的一切。他们的思想情绪会变得如此的亢奋和脆弱。他们正在慢慢的失去一个长期的远大的理想。是为共产主义去奋斗吗?是为自己的好日子去奋斗吗?也许后者是他们所比较实在的理想。

现在的年轻人的思想和情绪已经变得如此的急躁和情绪化。也许因为他们的生活节奏迫使他们在改变他们的思想以及应对的事变能力的现实化。所以他们容易激动。他们容易亢进。沉着和忍耐,思考和甄别,正在他们的身上慢慢的失去。

他们所追求的偶像已经再不是像雷锋那样的淳朴和平凡中见真情,他们心中所向往的英雄也不再是焦裕禄式的为人民大众可以去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的信仰也不会再什么什么主义了。即使有时我们听到一些年轻人在谈论宗教的问题或者信仰时,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事一求”,“一事一拜”。没有真正的信仰可言。大多数的年轻人不会从精神,从心底里去信仰这一些。

现在我们可以从在校的学生就可以不难看到: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好一点的会说,长大了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什么要做老板的,要做个公务员的。【但已经不会再去说: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般的人就会说:长大了,我只求做个白领,能过上平平安安的生活;有点钱就可以了。差一点的人就会说:听之随之,到了那时在看了。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没有了一个奋斗目标,没有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换句话说,已经在慢慢的失去一个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愿望和期待。曾经有一个年轻人这样说:社会的责任是做官应该要有的,是赚了钱的老板们应该要去贡献于社会的。我们打工的,还轮不到我们去考虑呢?听到这里,我心中一阵的酸楚。社会的责任在慢慢的退化,社会的道德在慢慢的失去。

 

过去曾经有过一段时期人们注意过叫“五十九岁”的现象。现在有社会评论家在研究“三十几岁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失去自己的前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会变得如此的不关心或者触及社会道德的底线。还不是因为他们欠缺的是社会的一种责任感,社会的道德。

真因为这样,我们应该要去反思的是:我们的启蒙教育是不是灌输的是只有知识而不是伦理道德。我们的义务教育是不是只是关心成绩,关心的是考试而放弃一种社会教育。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不是只是专业的知识,专业技能的理论化而放弃了一种世界观的教育和培养。“一棵树施什么肥,就结什么果”。年轻人的困惑和迷茫,是我们的应试教育,义务教育的失败还是欠缺。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要负起这样的责任来。

年轻人是未来,年轻人是希望,年轻人是社会的动力,年轻人是创造历史的主题。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朝气,就没有动力,就没有社会的车轮的运转。所以培养和启发年轻人,是社会的一种责任,是社会赋予我们教育部门的一种神圣职责。

一个人要有意志力,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一个人因为有自己的信仰,就会有自己的使命感。有了自己的使命感,就会有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有了社会的责任感,就会有社会道德的底线,有社会行动的准则,有自己奋斗的目标。

金钱的腐败只是拉下一拨人,教育的腐败就会害上一代人。切记!切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