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完成“信息加工”教学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8 23:22:58

 

 

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信息中心孙永琴

内容摘要: “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方案演示和操作的具体环境,为学生预设的一种问题“软件”情景。我在信息加工教学模块中,尝试运用了“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发现了其诸多的功效: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缓解了教学资源贫瘠的现状。

 

关键词:半成品加工   信息加工   教学策略 

受新课标的影响,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全册教材大都以方法、过程作为主线,意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非零起点”为基础,超越具体技术,超越基本任务。使得方法浮游在技术之上,技术降为支撑,需要什么技术再涉及什么技术,技术不具系统性,零散且跳越性非常之大。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复杂的学生基础,教师们都普遍感觉难以完成课堂计划,技术力量不足,操作训练泛化,教多于学;学生也出现思路混沌和上手生疏,普遍感觉技术不曾学会,方法自然也不能很好的落实了。这个情况在《信息技术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开始的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等内容上表现的还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这些内容还属于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等到了“信息加工”(《文本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教学内容时就日益显出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理论知识模糊、操作技能难以掌握的问题了。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完成基础教学目标,我尝试在“信息加工”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王爱胜老师提出的“半成品加工”的教学策略,体会了其诸多优越性。

一、“半成品加工”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条件

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然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例如,在信息集成的教学中,教材主要是针对集成的创意、规划等一般过程进行讲述,到了具体集成时却寥寥数笔完成多项技术,技术间缺少清楚的说明,甚至效果也缺少技术的提示,学生较难调用复杂的技术完成方法所要求的这个“点”。丰富的教学资源杂且具有零散性,学生在查找利用时眼花缭乱,无从着手,最终成为摆设,技术也只好重新借助其他的主题,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选择学习。所以,针对方法的技术缺憾、越来越多的课无法落实下来成为一个大的问题,王爱胜老师提出了“半成品加工”教学法,其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些“待完成的教学模具作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半成品,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出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课程标准以“非零起点”为基础,但是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和跳跃性大的技术要求,“半成品加工”为教与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以第四章表格信息的加工为例,教材中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以表格数据的处理为前提,但是在学生的自主练习中由于个性差异,时间有限,前面的技术没有掌握,数据处理没有完成,数据图形化也无法完成,由此形成学生技术操作盲区,恶性循环。为此,我使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在每个技术操作点前为学生提供表格数据加工的半成品,学生针对“半成品”技术“留白”进行补充,掌握技术要点,即使个别学生基础差,前面的内容没有消化,也不会对本知识点的教与学形成障碍。

二、“半成品加工”促进“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可以是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但其有效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滥用。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强调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任务”,要注意“任务”、“问题”的可操作性,不要简单重复,不要难以完成,以免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和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法,以半成品的技术“留白”为任务,驱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简化了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

以视频的剪辑加工为例,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源并进行剪辑加工,以便用于“心系奥运”专题网站。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步寻找视频资源时就遇到了难题,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后续加工根本无法顺利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我事先给学生提供了多个视频半成品材料,并根据技术要求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学生各个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结果也证明了他们对视频剪辑加工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法,促进“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认识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才真正体现出“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主旨。

三、“半成品加工”提高课堂效率

对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归根到底就是看其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看目标达成度的增量,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以及时间的利用率这三个“有效教学”的外显指标。要使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达成度,就要注意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半成品加工”在“半成品”的制作和“留白”两方面都针对教学目标和技术点进行科学设计,使课堂教学的“达成性目标”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新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的技术含量高、跳跃度大,以“非零起点”为基础,然而在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却深刻体会到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技术操作薄弱,影响课堂进程。如果课堂不依赖于学生的进程,而是教师提供数个类似半成品,比如Excel表格、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班级主页等多媒体作品,抽掉了其中需要插入、修改的部分媒体元素,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操作实践。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某些技术环节没有掌握,而浪费大量课堂时间,使得后继练习无法完成;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的进程而影响教学任务,既保证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也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四、 “半成品加工”缓解教学资源贫瘠的现状

新课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学校的硬件、软件配备作强大的支撑,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以视频采集这一教材内容为例,视频采集要用数码摄像机或模拟摄像机和采集卡等,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对软件的要求也较高,部分学校都不能满足需要。“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由教师完成作品前期设计制作,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留白”,不仅回避了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半成品”本身还可作为教学课件充实本学科的软教育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半成品加工法”是从真实的工作过程提炼而来,在“信息加工”的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其卓越成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学习情景与训练环境,缓解了教学资源贫瘠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调和技术与素养的分歧》 王爱胜 网络资源

2、《化繁为简 寓教于乐 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效率》 宋霨蔚 网络资源

3、《“任务驱动”,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黄妙辉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