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最高检不妨一竿子插到底(南方都市报 2009-6-2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4:04:16

最高检不妨一竿子插到底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南都新闻 原创 浏览量:191  发布时间:2009-06-27
版次:AA31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中国观察之秋风专栏

    本周被确定为全国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周,为配合此一活动,检察机关投入使用统一举报电话,最高检察院的举报网站也更新了网址。访问网站与打举报电话者甚多,而导致线路阻塞。如此盛况,表面看是人们对最高检有无限信任,但这种不正常的信任恰恰表明,整个举报受理机制存在较大问题。

    没有详尽的统计数据,但可以合理地推测,多数举报人所举报的对象都是基层官员,比如可能多数是县市级官员,甚至更低层级官员。举报人首先会将自己作为受害人或者自己所发现的这类官员贪污腐败、滥用权力的行为,举报给该官员所属那一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比如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会怎么处理?检察机关会立刻按照法律要求启动相关调查程序吗?可能性不大。因为,如何处理官员,不是检察机关自己可以说了算的。我们的检察机关是高度行政化的,更多的是本地政府用于管理相关领域事务的一个机关。在县市长、县市委书记眼里,检察院也许跟公安局、工商局、城管没有多大区别。尤其是涉及到本地官员的案件,检察机关必须等待更有权威的其他机关或人士作出决定,才能启动法律程序。也就是说,举报人无法从本地政府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者要维护正义,往往要向官员所在那级政府的上一级政府举报。

    问题在于,有直接关系的两级政府官员之间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具体说来,上级政府通常就是下级政府相关官员的任命者,而上级政府的政绩通常就是自己管理的下级政府的政绩的总和。这样,接到对下级政府官员的举报,上级政府很有可能庇护被举报对象,甚至向被举报、被上访的对象通风报信。

    于是,最高检的举报电话一开通,就会被打爆。也许可以查对一下,各省检察院接到的举报电话数量恐怕要少得多。作为基层民众的举报人相信,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超越地方政治的复杂关系网络,查处腐败或滥用权力的官员,给自己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救济。蜂拥而来的电话就饱含着人们的希望和信赖。

    问题是,在目前的政府架构中,官员是分级管理的,中央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直接执行法律、直接调查、处理基层政府相关官员的常规机制,用直白的话说,它没有一竿子插到底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最高检接到举报,只能将举报信转给省检察院,省检察院同样没有直接处理的机制,于是将其转到市、县检察院;类似的,国家信访局接到上访,只能将其转给省政府,省政府再一层层往下转。结果,转了一圈,举报信或上访信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举报、上访所针对的官员所在的那一级政府相关部门手里。按照法律与政策,只有它有权调查、处理,也有调查、处理的机制。

    这就是底层民众举报所面临的体制困境:民众遭到损害或发现官员腐败而提出举报或上访,较低层级政府有处理之责,也有处理之权,却无处理之心;高层级政府有处理之心,却无处理之权。这一点可以解释,举报经常伴随着打击报复。自以为受到损害的民众觉得问题不能解决,于是,举报者重复举报。热闹的举报电话中不少恐怕是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老举报人——— 媒体经常报道举报多年而问题官员岿然不动的事情。

    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改进举报的技术手段,或者许以重金奖励,作用有限。问题不在于人们不举报,而在于举报之后,问题往往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要解决问题,可以从上下两个层次想办法:其一是变革基层政府的制度设计,促使相关部门及官员及时、有效地回应举报。其二是高层级政府进行变革,让自己可以直接调查、处理下级官员。关于后一点,可以考虑这样一种制度方案:最高检察院在地方设立自己的分设机构或派出机构,它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这样,民众也就不用都跑到北京向最高检察院举报了。这些机构虽设在地方却直接隶属于最高检察院,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调查、处理。这样的机构当可冲破地方权力网络之束缚,满足举报人的诉求。这样,举报也就不会成为高风险行业了,老举报户现象也将会消失。  (作者系知名学者)

 http://gcontent.nddaily.com/8/3f/83fa5a432ae55c25/Blog/9c1/a60891.html   

秋风:最高检不妨一竿子插到底(南方都市报 2009-6-27) 秋风:预算不是国家秘密(南方都市报 2009-10-27) 秋风:印度是一面镜子(南方都市报 2009-6-2) 秋风:查禁小产权房不是公共管理(南方都市报 2007-6-27) 秋风:查禁小产权房不是公共管理(南方都市报 2007-6-27) 锐圆:官员可以开宝马,不妨也骑骑自行车(南方都市报 2009-6-13) 秋风:班干部权力的制度基础(南方都市报 2007-11-27) 秋风:国家法院与社区法庭(南方都市报 2009-2-25) 秋风:跨国公司贿赂案的前因后果(南方都市报 2009-8-23) 秋风:“假盐”的迷思(南方都市报 2009-12-24) 秋风:司法公开,始于正确理解司法(南方都市报 2009-12-25) 秋风:玩世不恭的杰出法学家(南方都市报 2007-3-6) 秋风:违章建筑也有产权(南方都市报 2007-9-6) 秋风:普通话无须权力来维持(南方都市报 2008-3-6) 网友:吕副秘书长不妨坦言真相(南方都市报 2009-12-3) 律师上书最高检 建议打击“被精神病”(南方都市报 2010-4-27) 最高检:批评官员不算诽谤(南方都市报 2010-8-8) 秋风:把法官当成法官来对待(南方都市报 2009-1-12) 秋风:官员并不总是需要高学历(南方都市报 2009-1-24) 秋风:监督法官,只需司法回归本性(南方都市报 2009-2-2) 秋风:司法的形式与正义无关吗(南方都市报 2009-3-17) 秋风:把法官从公务员中剥离出来(南方都市报 2009-3-18) 秋风:孙东东的问题出在哪里(南方都市报 2009-4-7) 秋风:泰国乱局的精英失职(南方都市报 200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