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车装备GPS引发的反腐三大新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8:17:20

    中共陕西省麟游县纪委办公室主任 杨 越

    广州市政协委员黄慧敏建议在公务用车上装备GPS系统。其理由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私用”现象十分严重,既增加了单位的公费负担,也给干部提供了腐败的便利。装备GPS系统,可以加强对领导干部 行为的监督,抑制领导干部及其司机等身边人员滥用公车,防止公车使用费虚报冒领等问题。(2009年1月20日《广州日报》)

    上述建议,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在答复中表示,如果在每辆公车上都装备GPS系统,费用太高,目前条件尚不成熟。对于这一答复,黄慧敏委员表示,她通过咨询获悉,装备GPS系统及后台维护费用并不高,关键还是看相关部门进行廉政建设的决心。

    在公务车辆上装备GPS系统究竟有无可行性,是否具备条件,政协委员和市纪委监察局孰对孰错?这些姑且不论,这位政协委员高度关注反腐问题,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十分难能可贵。要不要给公车装GPS引发了反腐败的三大新话题。

    其一,技术反腐势在必行。

    多年来,作为反腐专门机构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基本上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大多数是组织学习或开展培训。廉洁自律工作,一般是要求领导干部按照有关纪律规定对照自查,自己申报某一方面情况,然后进行检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大多数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向会议述廉、向组织报告、征求群众意见、组织评议等形式开展。查办案件工作中,主要靠与相关当事人谈话、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调查取证,案源线索主要靠群众信访举报。技术手段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反腐败工作的成效。

    从当前反腐工作实际情况看,靠人们的良心发现、靠政治觉悟、靠人对人的监督去反腐败,其中人为的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难免会存在许多“漏网之鱼”,这要求我们探索一条技术反腐的路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反腐机构,在这个问题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如香港廉政公署采用设置针孔探头的方法,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获得嫌疑官员违法犯罪的证据;美国独立检察官在调查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案时,对一条裙子上沾染的物质进行了DNA检测和分析。在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也有必要研制、引进和采用一些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手段,对干部的监督真正做到无缝监管,在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取证中做到铁证如山。

    采用技术手段防腐反腐,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以公务车辆管理为例,装备GPS这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随时检测公务车辆行驶和停放的准确地点;装置行驶记录仪器,可以由监督部门定期查询核实;交通电子警察在节假日期间严格监控,可以对违规出驶的公务车辆进行拍照录像,按规定向监督部门提供信息;财政监管部门按降低油耗的目标,可以按月或季度实行加油IC卡管理,对未能达到阶段性节能降耗目标的公务用车停止供油。如果做到这些,公务车辆管理中的问题将不复存在。把现代技术手段融入教育、监督、纠风、惩处等各个环节,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反腐败工作的实效。

    其二,反腐倡廉要舍得投入。

    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可以预料,在反腐败各个环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都需要为数不小的资金投入,这就必然会遇到在公务车辆上装备GPS系统费用太高之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即是加大反腐败工作技术和资金投入有无必要。

    那么,究竟在反腐工作上花钱值不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从当前实际来看,每年由腐败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巨大的,加大反腐工作投入后所挽回和避免的经济损失也会十分可观。另外,避免腐败带来的负面效应更是用数字难以衡量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胡锦涛总书记更进一步强调,“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的状况”。

    在笔者看来,在反腐败上投入资金、花些代价是十分值得的。而且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们国家的财力日益壮大,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加大投入的条件已经具备。关键是我们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不找任何理由设障,在反腐倡廉方面能够真正舍得投入。

    其三,反腐新措施实施后要注意新的腐败动向。

    对于在公务车辆上装备GPS系统是否可行,人们可能还有这样一个疑问:装备GPS系统后能否达到预期的反腐目标?会不会出现GPS系统成为摆设的局面?毋庸讳言,这种疑虑有一定道理。如果管理不严、运用不当,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上述担忧就会变为现实。放眼整个反腐败工作领域,每一项反腐新措施出台后都会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有的会演化为新的腐败问题。

    在公务车辆上装备GPS系统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有监督权威的反腐机构并不能掌握GPS系统的管理权和监测结果。尽管GPS系统是“铁面无私”的,但管理和检测结果却必须由人来实施和操作。这里就有许多可以变通的空间,使GPS系统的监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二是,装备GPS系统的公务车辆不使用了,但租用社会车辆的现象便有可能抬头。

    当然,在公务车辆上装备GPS系统后出现的新情况现在还是推测。能不能装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装备后的情况,还需实践证明。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考虑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必须讲究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决策的科学性,在落实过程中必须有健全的配套制度,确保以最有力的措施打击腐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