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市场化“主动”跨步:上海石油交易所模拟运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2:16:16
油品市场化“主动”跨步:上海石油交易所模拟运行
 
 
由于中央政府出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考虑,无意迅速出台政策打破目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因此留给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操作空间实际并不大,目前可供交易的仅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燃料油、沥青等几种石化下游的产品。
6月21日,众所期待的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开始模拟运行。
据了解,目前上海石油交易所相关的交易规则、结算手段、交割方式等已初步确定。根据交易规则,上海石油交易所的交易商必须是燃料油的生产商、经销商或消费者,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被排除在外。
有知情者向记者透露,上海石油交易所首先推出的燃料油中远期交易每单交易量为10吨,买卖双方在成交后向上海石油交易所缴纳10%保证金,并交纳1.5元/吨手续费,交割期前一个月保证金不断上调,直至30%;同时上海石油交易所在青岛、上海、舟山、广州和湛江设立了5座交收库,仓储、保险费用由买卖双方自行承担。
由于很多会员尚未完成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的工商注册,无法享受浦东新区给予上海石油交易所会员的优惠税收政策,因此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开业的日期由原定的6月21日推后至8月18日。
运作模式基本确立
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始模拟运行前一周,上海石油交易所总经理陈振平和他的副手阎东升来到广州,分别拜会了广州华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华泰兴)董事长陈曦林和广东南华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荣坤等几个当地知名石油界人士,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上海石油交易所的会员,并带动华南其他石油产品经销商加入上海石油交易所。
广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燃料油消费市场,销售量几乎占全国总销量的一半,而华泰兴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燃料油经销商之一,2005年公司销售额达70亿元。
“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国石油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我们肯定会参与其中。”陈曦林说。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完善的石油市场体系包含现货交易市场、中远期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掉期套期等多种交易方式,然而由于我国在1998年实施的“四统一”政策(即资源统一配置,运输统一组织,价格统一制定,销售统一结算),市场体系受到扭曲。
目前国内的石油交易格局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对市场供应主渠道实现了绝对垄断,政府指导价也彻底取代了以供求关系为主导的市场价格。
由此,中国国内的市场只能被动地跟在国际市场后面走,因为政府指导价是依据纽约、鹿特丹、新加坡前一个月的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市场日新月异的需求状况,在国际油价体系中无法获得折射和反映。
而近两年来,国际油价从17美元/桶直升至最高75美元/桶。据有关机构测算,仅被动定价,就造成中国每年需要为进口石油多支付97亿美元。
“上海石油交易所成立后,计划首推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燃料油远期交易品种,并将陆续推出其他化工品的交易品种,待时机成熟上海石油交易所会开设那些交易量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的成品油、原油品种交易。”陈振平对记者说。
“除了石油交易品种外,上海石油交易所还在交易方式上进行了拓展,目前可以提供现场即期现货交易、中远期订货交易、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竞价寻购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总之,对完善市场体系有益的,上海石油交易所都将尝试。”
据记者多方了解,上海石油交易所目前已经草拟了包括《交易管理办法》、《按期集中交易规则》、《即期专场交易规则》、《现场现货交易规则》、《结算规则》、《交收规则》、《场内交易商管理规定》在内的一批管理文件,详细规定了会员资质、交易方式、交易规则、会员账户管理办法、货物交收等一系列基本原则,并制定了首批交易品种———燃料油180#和燃料油380#的格式合同文本。
曲折过程
事实上,早在2001年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就已提出,必须建立市场化的石油价格体系,以应对未来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同年,在原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的支持下,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总经理,现名誉董事长杨景民牵头成立了《中国现代石油市场建设研究》课题组,筹划建立一个真正市场化的油品交易中心———上海石油交易所(当时简称为SHPEX)。
2004年初,杨景民提出建立上海石油交易所的动议,并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相关政府机构的首肯,同意由上海久联集团代表上海市政府,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国中化及中海油共同组建上海石油交易所,杨景民任筹备组组长,负责筹备前期工作。
“当时议定由中石化作为第一大股东,并由时任中石化销售公司总经理的李春光出任董事长,然而,几大股东对石油交易所的定位无法统一,筹备工作在2004年下半年即陷入停顿。”一位知情者回忆说。
据上述人士介绍,由于1990年代国内发生了“3·27”国债风波等一系列因为期货产生的金融危机,因此四大石油公司对石油交易所的定位,尤其是对是否允许交易商频繁买卖同一批商品,从中套利的行为心存很大的疑虑;另外,当时国内国际成品油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倒挂状态,中石化、中石油对是否有必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石油价格体系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筹备被暂停了。
然而石油交易所对上海意义重大,不但可以促进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更可以提高上海在中国石油行业的地位,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将石化产业建设成为当地经济支柱的设想。
2005年,上海市政府开始争取主动权,由上海久联充当大股东,重新筹划运作石油交易所的建立。
“为了解除股东们对中远期交易可能演变为期货交易的疑虑,上海石油交易所高层现在不但再三强调自己中远期市场的定位,而且严格限制市场准入门槛,将期货公司等金融炒家挡在市场大门之外,这样才使得中石化等股东同意了交易所的成立。”上述那位知情者说。
今年,国务院批准了浦东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市政府立即将优惠政策充分运用:未来进入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的企业,不但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而且属于陆家嘴金融区的税收部分,3年内还可以在满足若干条件后继续优惠。
“这些措施极大地降低了现货商的交易成本,对石油石化企业很有吸引力。”一位上海石油交易所官员对公司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考验重重
尽管上海石油交易所领导层的决心很大,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却还是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由于中央政府出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考虑,无意迅速出台政策打破目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因此留给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操作空间实际并不大,目前可供交易的仅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燃料油、沥青等几种石化下游的产品。
一位中石化咨询公司官员就表示,“我国燃料油消费总量不超过3000万吨/年,是石油产品中的小品种,且稳定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因此究竟有多少现货商肯参与上海石油交易所的中远期交易呢?如果参与者稀少,则必将导致市场的不活跃,从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价格。”
而陈曦林则认为,“只要上海石油交易所能够制定对交易商有利的交易细则,比如明确会员违约惩罚措施、加快确认有认证资质的交割库等,从而建立市场信用、促进公开透明的现货价格的形成,那么现货商还是有足够热情来参与上海石油交易所交易的。目前看来也只有上海石油交易所有能力承担建立现货市场信用和促进公开价格形成的能力,因为它是一个公共平台。”陈曦林说。
其次,上海期货交易所已于2004年推出了燃料油期货交易,经过两年多来的运作,不但吸引了大量的期货公司介入,而且很多石油企业也加入其中,以套期保值的方式,提前锁定公司的利润,中船燃料、华泰兴等现货商甚至成为了场中主力。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石油交易所如何吸引现货商的加盟呢?
“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对于我们石油商来说肯定是好事情,即可以实施跨市套利,也解决了在上期所发生燃料油逼空事件后,多方商品的销售问题。”陈曦林的一番话代表了很多跨市场交易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