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09年经济下行压力大 或需新一轮政策刺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3:59

央行:09年经济下行压力大 或需新一轮政策刺激

2009-05-28 14:39:45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跟贴 217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昨日下午,央行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时称,2009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经济企稳之后,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在继续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同时,还需要启动新一轮的政策措施。

南方日报5月28日报道 继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5日在江苏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之后,昨日下午,央行在发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时称,2009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在前4月的数据逐步回暖之后,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即将公布的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将成为研判中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据悉,5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将在6月10—12日陆续发布。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经济企稳之后,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接下来仍是一个关键时期。在继续落实4万亿投资计划的同时,或许还需要启动新一轮的政策措施。

昨日央行公布《200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今年要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并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央行称,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展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运行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基础尚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报告称,今年,各地区金融机构将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贷款落实到位率。

央行发布的2008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作出上述政策表述,其基调与月初发布的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保持一致。

中国央行此前发布的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目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并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出口信贷支持需要加强

央行指出,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贷款落实到位率。同时,继续优化信贷结构。

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外贸企业的出口为题,加大出口信贷力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个方法并不像出口退税那样,会转移到进口商的口袋里,而是确确实实地帮助出口企业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2008年,受出口型企业生产萎缩等因素影响,部分东部省市制造业贷款增速较上年下降,如广东、江苏、天津分别下降17.3个、3.9个和7.0个百分点。但银行信贷作为制造业企业资金来源主渠道的地位没有改变,全国制造业贷款余额仍占各项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制造业贷款质量有所提高,绝大部分省区制造业不良贷款实现了“双降”。

除传统信贷产品外,各地区金融机构还在大力拓展票据承兑、保函、保理、信用证等表外业务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多方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此外,部分制造业企业通过国内外证券市场IPO及增发配股等方式融资,也较好解决了资金问题。

报告中的一篇专栏文章称,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支持;政府部门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

报告中称,各地区金融机构今年将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贷款落实到位率。同时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

区域金融一体化加速

区域经济发展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配合国家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金融一体化加速是必然的事情。”

央行表示,虽然当前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各地区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

报告称,东部地区要做好以地区特征和产业布局为基础的产业升级,同时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支持力度;中部地区在加快承接东部地区相应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同时,西部地区将在确保不危害生态建设成果的前提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稳定经济增长。

央行预计,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成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提速等,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将更趋协调、互补和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经济是否见底尚待观察

在经历去年四季度的急剧下滑之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逐渐显出回暖之势。数据显示,1至4月份中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实现778亿美元和919.4亿美元,如果按工业日平均来计算,分别比3月份增长15.1%和6.9%。据此,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开始企稳回暖。

但对于危机是否见底和中国经济开始触底反弹,仍存有不少争议。近日,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在企业发展高级论坛上表示,现在中国宏观经济还存在若干的不确定性,不能轻易说已经见底。首先,外部经济环境尚未企稳,更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内部,经济暂时企稳之后,进一步政策加码似乎失去了目标。

另外,数据的回暖与国家所采取的信贷支持不无关系,采取货币政策“猛药”对及时制止信心下滑、快速克服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有迹象显示,这些信贷以及投资的增加主要发生在政府支持项目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占主导的部门,出口和私人部门甚至仍在收缩。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目前国内外数据有好有坏,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目前在底部徘徊,很难说何时进入持续回暖通道。

要判断经济是否复苏,先要看企业的开工率。而能够直接反映开工率的第一指标就是发电量。国家电网调度数据显示,从去年11月份至今,反映企业开工率的发电量指标正在逐渐回暖,降幅明显趋缓。中国证监会注册证券分析师钱向劲认为,发电量降幅趋缓说明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开始见效,但既然发电量还在降,说明目前经济面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国联安基金认为,PMI超过50%,说明我国经济有复苏的迹象,但经济是否见底,不能光凭一个月的数据作出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如该指数连续三个月以上超过50%,才能说明经济见底的迹象比较明显。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 http://www.nfdaily.cn/ 作者:黄应来 吕天玲 唐小慧)

【已有217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复制网址 | 邮件转发

关于 央行 经济危机 政策刺激

  • 5月份央行净投放1020亿 2009/05/28
  • 经济或需启动新一轮政策刺激(图) 2009/05/28
  • 未来几个月央行货币政策或走向“外松内紧”的格局 2009/05/27
  • 央行意外出手 人民币汇率跌回6.83 2009/05/27
  • 没有相关论坛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