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在学术圈里面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4:38
X同学:你好!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从来信看你很优秀,学习能力很强,而且又对XX专业感兴趣,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会成功的。
    在收到你来信之前已经有十多位同学与我联系导师事宜,而我只能带3个左右的学生,对于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倍感珍惜,但既然我无法都满足你们,还不如早一点让你们联系其他的导师。不管我是否做你们的导师,你们都是我的学生,需要的话我愿意提供帮助和方便。   祝学业进步!                                               XXX                                                    2008、4、1
导师给我的邮件:关于“混”
 
  作者:billpower 提交日期:2005-12-19 22:37:00    早上收到导师的邮件:关于怎么在学术圈里面混?想起他说的不光要专业知识强更要学会做人,如果我们出现问题那说明是导师没有教育好,想来我心里非常感激。这样的导师在现在这个金钱为上的社会已经不多了。以后得好好给老板干活。呵呵,下面老板邮件全文:

 即将远行,前来辞别,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  谈起种种郁闷,似乎愤愤不平。其实,学术界的浮躁之气、暴戾之气、江湖之气,早已人所共识,不必为此大动肝火。能在这样的氛围中修炼,倒也是一种难得的境遇。如果到处发泄,倒显得不那么大度,做人要厚道,千万不能说三道四,晚年后悔不已。
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如果总是感觉不得志,郁郁寡欢,孤芳自赏,那么,到头来可能会真的成为孤家寡人。
  学会生活,至少学会容忍,不是甘于平庸,而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人生有限,不要陷入是非之中,要学会调适自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  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搞学术工作,不要企求发财,只要吃饱饭就可以了。学者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地位,千万不要自视甚高,不要脱离群众,不要弄得连饭碗都保不住。学者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提供思想,找出思考的方法,甚至有时候低三下四,到企业兼职,赚取点零花钱,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  作为学者,要诚实劳动,至少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东抄西凑,更不要班门弄斧。现在学术界充满了恶习,把外国的洋垃圾作为宝贝,填充在自己的文章中。写文章绕来绕去,让人不辨东西。这样的东西在评职称的时候偶尔弄一弄,但千万不要作为炫耀的资本。有些年轻学者就是弄假成真,结果贻笑大方。
  学术这个东西,就是思想的传递工作。了解别人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学术了。形式的东西固然重要,在学写论文的早期,一定要注意格式,这是学术界自己制造的门槛,注意不要被绊倒。如果自己有了真知灼见,不妨试着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千万不要把精美的思想用恶俗的方式包装起来。现在的学术论文跟现在的产品一样,包装过度。这对于学术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并不是一件好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  在学术圈儿,要学会打入学术团体内部,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千万不要争权夺利,不要背后议论人。对那些不可一世的人,千万不要曲意迎合,因为你这样做是自我贬低身份,同时也是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对有些确实过分的同行或者同事,不要急于跟他较真,而应该甩手而去。因为学术界的很多争论都属于茶杯里的风波,没有太大的价值。如果他坚持自己的那一套,那么,不争论是万全之策。一旦争论起来,除了申明自己的观点之外,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学术之外。
  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在学术讨论中,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很重要。这种学术鉴赏能力,依靠大量的阅读来实现。千万不要寻找终南捷径,因为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知道学术作品的真伪。要广泛地阅读,了解前人的思想,然后沉下心来,思考中国当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甚至不妨花费一些时间,到田野进行调查。学者要想自己的学术生命长久,不要看同行的脸色,不要经常性地观察同行的评价,因为这样做,你永远只是落伍者。
  社会各个阶层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同阶层的人拥有不同的话语权。学者从总体来说还能够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但是,作为学者,在内心深处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努力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此,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把平等、自由和博爱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
  知易行难,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很多,有时不免急于求成。为了养家糊口,搞一点短平快的项目完全可以。但是,夜深人静,还是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思考一下治学问题。因为学者不同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者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自己的思想不如工人、农民,或者,故作高深,但是却经不起实践检验,那么,学者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了。
  1、这是我们论文导师在我们大学最后一个寒假发来的邮件
各位同学:
年关讨债,岁尾催稿,何其相似乃尔!猴年将尽,猪年即至。发上最后的催稿信,与大家共同迎接猪年的到来。
2、这是对我们开题报告的评判
你的开题报告尚未写好,写作提纲尚未成形,你写论文的依据是什么?你觉得先生孩子再结婚是个时髦的行为?
3、这是修改开题报告后的回复
来信、来稿已阅。
1、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成年人,一个男性,一个年轻人,你的一次次来信,使用了一种滑稽的腔调,你是不是觉得很得意?你不觉得难为情吗?
2、开题报告,大而无当,空洞无物,重写。
请继续努力!
4这是论文初稿的回复
就所列、纲目来看,你要写的内容全部是老掉牙的内容,早有人写过。你不必再写了。你要重新选题。
5这是快要答辩的回复
要写的文章就是一篇不疼不痒的烂文章。我不乐意看这样的文章。请你重新选题,重新构思,重新布局谋篇。
时间不是问题,今年来不及参加答辩,你可以明年再来答辩。       徐晓玉,中药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执业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中药师。重庆市中药学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政府中药现代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通报》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常务委员、方剂学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人民代表。    
    1982年毕业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本科。留校担任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教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1999年间曾任泸州医学院中医系中心实验室主任、中医系副主任、兼附属中医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及中药学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0年2月人才引进到重庆医科大学工作。2006年8月人才引进到西南大学工作。
 
    主攻“中药药理学”,用现代药理学以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原理。通过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试验,弄清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靶点、原理、强度、体内过程及其毒副作用,筛选理想的药用物质,研制开发新型中成药,以及阐明祖国医药学理论。主要研究活血化瘀药、扶正药的“抗病理性血管增生”和“促血管新生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其新药开发。涉及肿瘤、类风关、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肾小球肾炎以及缺血性脑病、冠心病、外伤、手术康复等。此外,从事科技扶贫和环境保护药用植物开发,如“秀山金银花”产业链开发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专项1项,国际合作专项1项,省部级5 项,厅局级12项。如“从抗VEGF及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研究活血药异病同治的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进行“药用植物信息研究及药学专论撰写”,“中药新药华森1号冻干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开发研究”获重庆市科委重大攻关新项目资助;“活血化瘀药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抑制VEGF受体结合与表达的研究”获重庆市科委应用基础研究资助,“中药新药化瘀抗生片主要药效及机理研究”获重庆市教委资助,“血管增生型血瘀证证候基因组及活血化瘀法异病同治基因组学研究”获重庆市卫生局资助等。
 
    主持的项目已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成功研制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