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二):我控告微软侵权的专利及其相关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9:41:03
字词兼容代码的来源和我的发明专利
在我与微软公司的这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微软公司承认微软拼音输入法对汉语拼音音节进行了编码,并且在对汉语拼音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将拼音字符串的编码和拼音音节编码进行转化的处理方法,双方争议的焦点是汉语拼音编码是否属于我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所说的字词兼容代码,这种对汉语拼音信息的处理方法是否落入了我的专利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将从字词兼容代码的来源开始,引用详细的案卷资料全面披露这场专利侵权诉讼案的始末。
1989年3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国际研讨会(SCIP‘89),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16bit信息处理词汇代码编码标准的探讨》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我分析了基于8位字节编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标码标准已经不能适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的现状,首次提出了应该使用16位代码取代双字节编码的建议。虽然有一部分国内专家认为我的方案有些超前,未必会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接受,我的观点还是得到了包括IBM编码标准专家在内的一些到会专家的认可。在我的论文发表半年之后,Unicode组织第一次提出了采用16位编码的Unicode代码草案,1991年10月,Unicode代码标准1.0.0正式发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0646工作组也决定放弃已经讨论了多年的多字节方案,采用同Unicode协调一致的多八位方案。
我的这篇论文的另一个革命性观点,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在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对“常用的词汇或字符串”进行编码表示的概念,提出了一种16bit中文信息处理字符词汇代码的编码分配方案。论文中根据“中文、字符和词汇”的三个英语单词(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的首字母,把这种中文字符词汇代码简称为CCW码。在该方案中,特别提到了对汉语拼音字符串编码处理的问题,提出了词汇代码和现有字符代码体系的兼容问题。论文还提出了多语种字符词汇代码的标准问题,以及对拼音文字语种的“基本音节、词干、词缀及常用缩写词等”字符串编码处理的概念。考虑到字符词汇代码的编码方案不仅适用于汉语,也适用于其他语言,考虑到这种代码体系的字符词汇兼容性和不同语种兼容性,在这次国际会议以后的文章中,我就把这种编码体系称之为字词兼容代码 ,缩写使用“兼容、字符和词汇”三个英语单词(Compatible Characters and Words)的首字母,仍然称之为CCW码。
国际会议论文的全文见我的blog
http://www.donews.net/soundpower/archive/2005/07/04/453300.aspx
1989年6月,我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使用这种字符词汇兼容编码体系处理语言文字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的ZL89105313.1发明专利。该专利权利要求1使用了“字词兼容代码”这一概念限定保护范围,专利说明书中明确引证上述国际会议论文对这一概念的涵义进行限定。由于字词兼容代码的编码结构是我在申请专利之前就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对信息编码的方法和作为编码结果的代码也不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我的发明的实质在于首次提出了在计算机设备中把字符串代码转换为词汇代码来处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