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闻研究生:会做论文,更要会做新闻(1)(孟勇谈新闻)(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2:38:06
传媒江湖』转载:新闻研究生:会做论文,更要会做新闻(1)(孟勇谈新闻)(转载)
作者:舒韬forwardman 提交日期:2009-5-5 10:31:00 访问:4 回复:0 (作者曾任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香港文汇报主任,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记者站站长,现为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经有新闻作品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曾获中国报告文学奖提名,获四川省文学类和四川省新闻类最高奖项,获得过上海、成都等地文学奖,创作有电视剧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新闻研究生:会做论文,更要会做新闻 (孟勇谈新闻)
  
  
  
   研究生不会做新闻怎么办?
  
  
  
  以前在媒体,接触过一些新闻研究生,也领导过一些新闻研究生,包括一些名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有一些实际感受。由于我这个人尊重知识,所以和他们都相处得很好。他们也把我这个学历比他们低的记者看成是一个专家型的朋友和领导,不以高学历卖弄。近年来教书了,接触的在读研究生就更多了,就特别想帮他们想一想今后的发展。由于大家的知识背景不同,肯定也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或者希望,今天就说说这个感受,或许对现在的新闻研究生会有一点用处。
  
  
  
   新闻作品的含金量是怎样来的?
  
  
  
  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这批记者的成才经历,和现在的新闻研究生有很大的不同。以我自己为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全国性的大报《中国青年报》,在那里从助理记者做起来,大概五年晋升一个台阶,完全是在新闻的水火当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对于做新闻而言,这任何一个台阶,都是由几百次采访写作构成,每一个台阶的五年历练,都可能超过三年静静的书斋,一篇文章被选入全国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就可以影响上千万青少年的思想文化,其社会价值应该不会比一篇在校园内传阅的新闻硕士论文低。
  
  
  
   出作品是新闻记者的最高追求
  
  
  
  如果用对于一个记者的难度来衡量,只要知道一个省级报业集团50年当中往往并没有新闻作品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就可以想象其难度。当然按现在一刀切的唯文凭论是不会认这些的。不过,四川大学的一位很有名的新闻博士导师,还是对于我这样的由报社而不是由学校培养出来的记者,能够在新闻生涯当中,既有中学课本入选文章,又获得四川新闻一等奖和四川文学类最高奖而表示强烈的欣赏。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同仁说,其实在本院,也没有身兼二任,在文学和新闻两方面同时拿四川省最高奖项的,四川毕竟是文人荟萃的大省。这不是说明我这个记者如何,而是说明报社培养新闻人才的能量,的确不可低估。也可以说,“做新闻”也是培养新闻人才很好的途径,甚至是比“做论文”更好的途径。
  
  
  
   行万里路是新闻知识的源泉
  
  
  
  我们这批记者当时走的是一条与书斋相反的道路。我们可能今天在长白山采访森林工人,明天在井冈山采访老根据地,后天又在云南石林采访中外青年联欢,甚至有一次刚刚采访了用劳动庆祝除夕的成渝高速公路的青年工人,第二天他就在隧道里被塌方掩埋了。
  
  当我沿着云南虎跳峡的悬崖栈道,去为被玉龙雪山的飞石击中,牺牲在长江漂流采访途中的青年记者万明送葬,眼看着他美丽的妹妹将哥哥的骨灰洒在他刚刚跋涉过的浑黄的金沙江中的时候,我的灵魂无法不被新闻记者这个神圣的称号所强烈地震撼。
  
  为了在中国青年报推出改革中的青年典型——最早的留学归来呼唤市场经济的理论工作者,重庆社会科学院的周天豹,我头戴矿灯,深入到这个人物曾经在贵州六盘水工作过的一个地下400米的煤矿矿井,去了解这个已经去世的青年学者改革思想形成的环境。这样用生命去投入的新闻采访和新闻研究的效果,绝不是我们现在坐在窗明几静的教室里所能获得的。
  
  
  
   做学者型记者的新概念
  
  
  
  昨天,新闻刚报道了两个省级干部涉嫌腐败被调查的消息。我与许多人一样,是非常痛心的,因为他们极大的玷污了中国人善良的心,玷污了中国的执政团体。1993年,基于腐败问题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我采写了万字长篇新闻述评《反腐败启示录》,连续三天发表在中央大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被北京的一家新闻理论杂志评论为“当年最精彩的新闻述评”。作为一个记者,算是尽到了“站在船头的瞭望哨”的职责,
  
  但是再后来,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这就不仅仅是依靠记者的长篇述评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了。这种份量的研究性深度报道,即使在光明日报这种学术理论氛围很浓,理论地位很高的大报也获得了新闻一等奖。这得益于当时报社提倡的“做学者型记者”的成才环境。
  
  如果不是在新闻环境中锻炼成才,而是在书斋里写新闻论文,好像光明日报还从来没有在头版头条连续三天发表过同一系列的文章。当时就有同事开玩笑说,这篇文章享受的是自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后的最高待遇。这其实不是报社给一个记者文章的待遇,而是认为这篇深度报道触及了中国最核心的社会问题。做学者型记者,这个概念对于新闻研究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概念。
  
  
  
   新闻研究生要有人生和写作目标
  
  
  
  我们这一代记者在火热的改革开放年代里,在沸腾的新闻实践中,绝不仅仅是在访谈、记录、写稿,绝不仅仅是在做一种职业技术工作,我们首先是在做一个有良知有觉悟的中国记者,用新闻媒介工具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为人民谋福祉,在清理横亘在人们眼前的垃圾。
  
  我们用我们的心在感受我们可爱的中国,我们用我们充满热情的不能忍受尘沙的眼睛,在观察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每一点变迁和进步,包括鞭打阴暗之处的邪恶,然后我们才行走,才写作,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