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孟京辉:让戏剧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58:10

『专访』孟京辉:让戏剧像爱情一样来到你身边

从 都市客 · 良品杂志 作者:admin       把孟京辉捧上当代戏剧导演神台位置的《恋爱的犀牛》已上演十年,孟京辉导演的爱情圣典真实地来到了我们身边。“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10年,260多场,15万人,一段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笔下的特立独行的爱情,让无数青年人热情激荡地走入了小剧场。

穿透卑微生活的戏剧童话

      那些跟孟京辉一起从戏剧学院出来的同学如今往回看,都对孟京辉很敬佩,他对戏剧有着非同寻常的坚持与执著。据说他当年出身挺苦,每天骑着辆破自行车东奔西跑,这边磨烂嘴皮子地教学生戏剧讨生活,那边筹备自己的戏剧。最初做《恋爱中的犀牛》的时候,没什么人愿意投资,孟京辉硬是把房子抵押了,借到20万块钱坚持做了下来。他们都说孟京辉身上具备一种能和世间事物抗衡的力量和死劲,而据说廖一梅当年也是看中了孟京辉这股意志而爱上了他。孟京辉认为戏剧对自己或对人本身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戏剧会让你有勇敢献身的精神,就像平时你碰不到小孩掉冰窟窿,也碰不到车翻沟里了要去救人,但在戏剧里你却可以奋不顾身面对这事。”

      “戏剧让你穿透自己日常卑微的生活,让你感觉到活着是有意义的,无论你演国王还是流氓甚至是一个普通人,你都会用你自己的精神状态经历另一个人的感受。通过戏剧,你会发现你变了别人,从你自己的个体脱离出去,然后你进入别人的想象。当代戏剧里有勇敢、有爱情、有憧憬,这是正常人应该经历的异样美感。”

既先锋又卖座的商业神话

      从《恋爱的犀牛》开始到《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到《琥珀》,孟京辉的先锋戏剧一直创造着让旁人诧异的商业票房神话,大家冲着孟京辉的舞台与廖一梅式的梦呓戏剧涌进小剧场。孟京辉说很多时候他其实并不是刻意地把戏剧做得商业化,只是中国市场挺奇怪,“越先锋,越多人看”。

      孟京辉的戏剧一直坚持在创作上必须艺术化,但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操作上要商业化。专业化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商业化的操作,怎么推广,怎么卖票。但他不会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而改变戏剧的品质,这是孟京辉一直坚持的原则。《恋爱的犀牛》十年来,没有看到商业对它的侵蚀,看到的就是一群年轻人对自己理想的向往,“观众的培养是要往前走的,不能永远观众喜欢什么,你就做什么。”

《周末画报》对话孟京辉

Q:有没有想过做戏剧做到最高境界会怎样?
A:20年前我们还在戏剧学院当学生的时候,我们吃着清汤白菜,搂着女朋友,梦想着戏剧应该改变。10年前我们确确实实改变了一点戏剧,到现在,我们戏剧已经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那我们10年以后干嘛啊,要让所有做戏剧的人认为做戏剧是自豪的,是受人尊重的,要让受人尊重的能量来养活自己,这就够了,戏剧还想干嘛。

Q:谈谈你的爱情观?为什么你的作品里常以唯美爱情做主题?
A:我不是爱情专家,我在感情上也不是能把握自己的人,我有的时候也糊涂也张狂也尴尬,我所有的作品里面说到爱情的时候,其实也只是表面的东西,爱情只是表面的一角,我们其实是通过爱情谈更深层次的东西。当戏剧市场没有好作品的时候,大家都会抱怨因为没有好剧本。

Q:为什么你做的戏剧都能这么卖座?
A:我的戏不是全卖座的,前段时间《爱比死更冷酷》票房就很不尽人意。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工作者应该有这个自信,你晚上回家看的书是戏剧的书,白天想的事是戏剧的事,你交流的都是跟戏剧有关系的,你该有自信你总比普通观众想戏剧这件事想得多一些。

Q:你如何在先锋跟大众间拿捏?
A:从创作者来讲,总是用先锋实验的方法来开始起步进行创作,至于创作出来的东西最后能跑到哪去,其实跟创作者没关系。先锋实验是一个姿态,是艺术创作者面对观众给自己的一个限制。如果你是严肃认真地创作,你就是在戏剧美学发展史长河里创作,你这一滴水,是有附着的,这是一个美学追求问题。《爱比死更冷酷》我就做得挺过的,我们把观众和演员用一玻璃隔上,所有观众进来后都戴一耳机,从耳机里听演员在里面说什么,然后耳机里传来很多音乐和噪音,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偷窥的感觉。这从美学上来说特别矛盾,我一方面建立了一堵墙,实际上我又破除了这堵墙。当我这件事走得很前的时候,观众跟不上了票房不好了。我不能怪观众,我更不能怪自己,那怎么办啊,那慢慢来啊,明年我再做一个,三年以后大家也许就慢慢接受了,其实观众就是一堆萝卜,你种它它就长。大众文化和先锋文化是互动往前走,创作者不能想那么多,你要勇敢就做一点更勇敢的东西,你要胆小就更胆小下去。

『周末画报』  采访/撰文 斯乐  摄影 张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