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二战前的“德国不高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4:42
张千帆:二战前的“德国不高兴”
文章提交者:阿散仙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网上偶尔翻阅了《中国不高兴》的章节,半天也没弄明白中国为什么“不高兴”。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不高兴》想把中国的今天比作二次大战前夕的德国。一战失败后的德国可真是“不高兴”,而且不是一般的不高兴,而是很不高兴。战败的耻辱不用说了,光是不通人情的法国人索要的巨额赔款、疯涨的物价、庞大的失业就足以让德意志喘不过气来;连远在中国的胶东半岛都丢给了日本,一向以“优秀民族”自诩的德国人怎能咽得下这口恶气?其实早在一战之前,德国人就已经“不高兴”了。德国什么没有呀?要科学,德国是近代物理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源地,即便爱因斯坦在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之后“叛逃”美国,普朗克也还是纯粹德国血统;要思想,康德加黑格尔还不足以统治世界吗?要文学,一个拥有歌德和席勒的民族也不会输给任何人;要经济,德国更是当时工业化最快的后起之秀;当然,纪律严明的德国人在军事上不会差。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德意志是对世界做出了超一流贡献的超一流民族,但是这岂不和它在列强瓜分中得到的三流待遇相差太大了吗?最重要的是,用《不高兴》的话语来表述,“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德国已不仅可以说“不”,而且有能力让别人知道它“不高兴”。

“不高兴”的德国人当然没闷着、憋着、委屈着,而是积极找原因、寻出路、谋复兴,想方设法让自己“高兴”起来,至少要找个替罪羊发泄发泄吧。他们很快发现,除了美国、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在作梗之外,原来还有万恶的犹太人在作祟;这些卑鄙可恶的犹太人垄断银行、侵占实业、控制德国的经济命脉,成天阴谋搞垮高贵、伟大的德意志民族。和《不高兴》的作者们一样,郁闷而无奈的德国人也把希望寄托在一群“英雄”和“高尚集团”。他们终于发现这群“英雄”原来就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这个“高尚集团”就是为了德意志民族的最高利益和荣誉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党卫军。对于那个年代病急乱投医的德国人来说,“元首”希特勒可真是上帝派来拯救德意志的大“英雄”。他不仅把600万罪恶、肮脏、阴谋搞垮德国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的毒气炉,而且还大大扩展了德国的疆土,大长了德意志民族的志气、大灭了外国列强的威风。请问这样的人物不是第一号“民族英雄”是什么?

读到这里,你大概会发现《不高兴》的逻辑何其相似,连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难道你敢否认中国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吗?难道中国百多年来忍受列强的屈辱还少吗?难道中国今天的“生存空间”不比德国当年严峻得多吗?难道中国今天不和德国当年一样是迅速崛起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吗?既然如此,那么中国向世界表示一点自己的“不高兴”有何不对呢?如果一时还找不到西方瓜分中国的确切证据,添油加醋制造些“阴谋论”是免不了的。造成资源紧张的其他因素应该淡化,需要凸显的是战略能源(石油)的不可替代和资源竞争的你死我活;闭口不提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违法和执法不力因素,大谈发达国家的浪费和环保主义的虚伪,那分明就是撑死自己、饿死别人的全球掠夺嘛!总之,博大精深的“宏观分析”可以将世界上任何一件事和中国的生存危机建立起因果联系;从精心策划的战略图谋到不经意的生活方式,西方想不让中国“不高兴”也难。不除掉这些虎视眈眈的外敌,中华民族连生存都困难,崛起、复兴又从何谈起呢?

当然,外部阴谋没有内应是实现不了的。如果中国国内没有阴谋搞垮德国的犹太人,那有的是“汉奸”、“卖国贼”、心理畸形“自我矮化”的文人,更不用说某些心怀叵测、惟恐中国不乱的“精英”……如果这些人要毁了中华民族千年不遇的崛起机会,那么让我们的“英雄”和“高尚集团”像纳粹对待犹太人那样对待他们也未尝不可吧。谁让他们失去做人的基本底线,成为整个民族的敌人?在“英雄”和“高尚集团”面前,他们还能算“人”吗?他们只是一群渣子,民族复兴的障碍;他们的存在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只有负价值……

这话听上去可能重了一点,但是绝非上纲上线、危言耸听。事实上,我虽然不认同《不高兴》的基本立场,但是相信任何立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高兴》也是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一分为二,甚至可以认同它用冷酸尖刻的语言批判当今某些(尽管是很有选择的)时弊。问题是几个文弱书生说说风凉话可以,虚火上升一支招便难免离谱。今日中国显然不是大战前夕的德国,即便目前遭遇的经济危机也不是中国一国扛着,比中国更“不高兴”的国家有的是呢。但是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在于《不高兴》的“民族主义”定位。其实“民族主义”无非就是比种族主义或许更好听、更正面一点的代名词而已,“民族”(nation或nationality)的实质就是种族(race);突出特定“民族”的优越性,本质上就是对其它种族的歧视乃至敌视。如果再加上极权主义,通过国家机器对内压制乃至消灭“劣等民族”(如犹太人),对外通过侵略扩张让“优秀民族”统治和“领导”世界,那么这就是典型的法西斯主义。《不高兴》作者们的眼里只有“民族”、“国家”这些宏大的字眼,至于谁是“国家”、谁是“民族”并不重要,他们也回答不上来;他们所能做的是先将这些宏大的概念设定为实体存在,然后再偷梁换柱,让他们自己崇拜的“英雄”、“高尚集团”这些“优秀”分子来代表整个国家和民族———不然“中华民族”如何“优秀”呢?这个民族的其他分子至多只是“英雄”用来造就民族复兴的“螺丝钉”,他们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英雄”的领导;如果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绊脚石,他们就是汉奸、敌人、渣滓,应该被毫不留情地除掉。

这样一来,《不高兴》确实让很多中国人“不高兴”了———你们五个作者有什么权利代表“中国”不高兴呢?虽然你们成天把“民族”大业挂在嘴上,好像只有你们自己才能代表中华民族,你们充其量只能代表立场相近的人“不高兴”而已。在这个大“中国”之下,或许还有很多人不高兴,但是他们的“不高兴”和你们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譬如说熊培云先生有他个人的许多“不高兴”,而那些在泱泱大洒几十万字的《不高兴》里却只字未提;拿着微薄救济的下岗工人有他们的不高兴,没有医保、生了大病只能在家等死的农民有他们的不高兴,对征收补偿不满意的“钉子户”有他们的不高兴,被法学教授“鉴定”为“精神病人”的老上访户肯定也有他们的不高兴,因“躲猫猫”、“做噩梦”或在连续审讯之后“突发心脏病”而死的那些人则只能通过他们的家属表达不高兴了……这些人按《不高兴》的标准肯定算不上“高尚”或“优秀”,但是如果他们还有资格作为中国人的话,大概他们的不高兴也应该是“中国不高兴”的一部分吧?问题是所有这些“不高兴”在美其名曰《中国不高兴》这本书里却几乎只字未提———我原以为其中的“内政愤懑”会说些像样的东西,一读却只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不是说《不高兴》有义务面面俱到,而只是表达上面这些人一个共同的“不高兴”———既然作者们没有权利也代表不了“中国”,干吗“扯虎皮、拉大旗”呢?

如此看来,《不高兴》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的书名少了一个关键的“人”字:不是什么“中国”不高兴,而是某些“中国人”不高兴罢了;《不高兴》尽可以表达自己的“不高兴”,但是没有权利绑架整个“中国”。虽然只一字之失,却未尝不生千里之谬。在我看来,《不高兴》的主要危险还不在于其隐含对外扩张的盲动,而是其建立在“国家”和“民族”基础上的集体主义定位对个人存在价值的本能漠视。在中国历史上,正是“英雄”崇拜对普通人的漠视导致我们不断折腾自己。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崛起或复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大概是不高兴们最大的“英雄”吧;统一或许意味着强盛,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统一的方式、强盛的代价以及王朝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大起大落给普罗大众带来的巨大痛苦。如果风光一时的强盛只是意味着个别帝王、“英雄”或“高尚集团”的丰功伟绩,给亿万小民们带来的只是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尸横遍野、生灵涂炭,如果“英雄”的丰碑就是人民的墓碑,那么大多数中国人有权利对这种“强盛”说“不”。

让我们不要奢谈“中国”不高兴,要谈还是谈谈究竟哪些中国人为什么“不高兴”吧。

本文首发于思想国@21世纪评论网站(http://www.21pingl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