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店铺里的中文标识:看了后感觉特丢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4:32

多伦多的华人很多,不仅有来自大陆、台湾、港澳的,也有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等国家的,反正都是华人。我们区的区长(city councilor)就是一个马来华人。

 

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

 

华人多了,华人文化的标志——汉字出现的概率自然也就多了。中餐馆、华人超市,所有的标牌、收据都是中英文对照的。(许多印巴的商铺,则只有英文,一方面他们的英文普及程度高、一方面他们的语言种类太多。)

 

加拿大卫星图

 

尼亚加拉大瀑布

 

不仅如此,许多服务性企业,像银行、商店、也都有大量的汉字标识,甚至有中文说明书。上周一,我去CIBC办业务,银行里就有“需要我们的帮助吗?”“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吗?”的标牌,给我们一种特亲切地感觉。

 

加拿大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出现的中文都会叫我们高兴。10天前,我去给车换机油,看见墙上挂着中英文两份“安全规定”,而且中文是地道的普通话中文。我非常好奇地问车行老板(中国人),怎么还整了份中文的?

 

多伦多市

 

 

他十分气愤地说,每次房主(他们是租的一个 plaza 的门头)发管理性文件时,都给份中文的,这里的印巴店铺比华人的多,为什么单发中文的,简直就是歧视!

夜景

 

尼亚加拉大瀑布夜景

 

记得2年前,在一个大型商场Canadian Tire采购时,发现所有的货架上都贴着个中英文标签,“为了他人,请不要打开商品的包装”。后来在家居超市Rona也看到了这样的标签。看了这样的标签,心里有种挺丢人的感觉。

 

街边小贩

 

打开包装,却又不买,或者再拿个没有开包装的买,这又确是中国人经常发生的行为。这应该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用前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的逻辑,应当称作是一种“文化”。我老婆在一家公司里做入库工作,知道商品的包装打开以后再封上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她很理解商家的无奈。

 

多伦多机场

 

多伦多市夜景图

 

我们可以骂这些商店歧视,但我们也真应该反思反思。如果真要把这种行为称为文化的话,那也是一种在相互不信任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一种弱文化。

 

 

加拿大(Canada)。加拿大立国初期的官方全名是加拿大自治领(英语:The Dominion of Canada;法语:Le Dominion du Canada)。在1535年,两名印第安青年告诉了Jacques Cartier通往“kanata”的路线,他们当时指的是斯塔达科纳(Stadacona)的村庄。kanata是Huron-Iroquois语,意思是村落或拓居地。但由于缺乏该地区的具体名称,Cartier便将其称为“加拿大”(Canada),不仅指斯塔达科纳(现在的魁北克城),还包括隶属于大酋长Donnacona的所有地区。此后,“加拿大”一词涵盖的领土面积大幅增加:根据1547年地图,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北部均属于加拿大。

 

 

Cartier还将圣劳伦斯河称为“加拿大河(rivière de Canada)”,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7世纪初期。到1616年,虽然整个地区已被命名为新法兰西(la Nouvelle France),但加拿大大河及圣劳伦斯湾(Gulf of St. Lawrence)沿岸的土地仍被称为加拿大。

 

 

探险家和毛皮商人很快将该地区向西部和南部扩大,加拿大的版图也随之扩张。18世纪早期,“加拿大”一词涵盖了现在美国中西部的所有土地,向南一直延伸到了现在的路易斯安那所在地。

 

国家地理美图

 

当魁北克在1791年被划分成上加拿大(Upper Canada)和下加拿大(Lower Canada)殖民地时,“加拿大”一词首次被官方启用。上下加拿大于1841年再次统一,成为加拿大省(Province of Canada)。联邦成立时,将新国家定名为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