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有道则灵(清华学子谈中学学习经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31:25
学海无涯,有道则灵(清华学子谈中学学习经验)(2009-02-02 22:00:02) 标签:教育 学习经验 杂谈  分类:我的收藏

耿琳是清苑人,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应《中学生数理化》编辑之约他写了下面这篇稿子,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和体会,发表在了《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人教版200902期,我觉得这样的稿子应该让更多的孩子读到,于是就把这篇稿子放在这儿了,如果您读后觉得对您的孩子还有所帮助,可以让孩子读一读,但本文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学海无涯,有道则灵

                                    ——谈中学学习经验

                                作者 耿琳 清华大学 

       中学学习是一个人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我们的知识结构初步形成,对各学科都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中学知识如果学的扎实,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想要持之以恒,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想要学习不断取得进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的来源问题。那么,动力是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更好,还是来源于自身兴趣更好呢?我认为,在中学学习过程中,这两者都有其作用。初中政治课本中讲到,“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在这里,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促进学习的内因,而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则是促进学习的外因。古希腊一位大学者认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明,自身学习兴趣将是学习是否能够持之以恒的决定因素。同时,由于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自制力相对较弱,容易被外界事物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适当的督促才能更踏实。

   那么,怎样提高学习兴趣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成效激励法。顾名思义,“成效激励法”就是通过在学习中取得的成效来激励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同学说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不愿意学。这往往是因为在学习这些科目的时候遇到了难题,而又没有及时解决,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对这些科目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同学因此认为自己不适合学这些科目,失去了信心。其实不然,这些情况是可以通过成效激励法改变的。具体来说,为了在这些科目中取得学习成效进而激励学习兴趣,可以从一些简单题目入手,求解这些题目通常会有较高的成功率,不断取得解题的成功往往能激发自我认同感,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渐消除学习抵触情绪。一旦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我们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主动,进而学习效率会有所提高,学习成效会更明显。这时候,就可以由浅入深,逐渐增加难度,从简单题目变为稍复杂的题目,这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题目解起来和简单题目同样容易,于是,我们的自我认同感又增强了,学习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成效也更加显著,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驶入了高速前进的快车道。在成效激励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会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有句名言叫“鼓励和赞许能把傻瓜变成天才”,这说明了鼓励和赞美对人精神的巨大作用,我一直非常认同这句话,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尤其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

有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能保证我们持之以恒,同时学习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把他的工作完成的尽善尽美,必须先使他的工具变得锋利。学习同样如此,我们的工具就是学习方法,有好的方法可以使得学习事半功倍。普天之下,学习方法众多而各不相同,何谓好的方法呢?我认为,适合自己的特点、能够提高自己学习成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套用邓小平的话,“不管是你的方法还是他的方法,只要能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就是适合我的好方法”。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初中时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是对各学科同样适用的统一的方法。第一点,也是我认为初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效率,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课堂讲授,是老师把知识的要点和精髓传授给我们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所以这45分钟,一定要提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有的同学可能认为,上课没有注意听讲没关系,只要课后看看书补上就行。其实不然,课堂没有听讲固然可以课后看书补,但是学习效果相差甚远。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老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肯定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每堂课的精心备课,他们会把当堂课的内容做详细的分析,明确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内容需要加深理解、哪些需要加强记忆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内容。所有这些,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如同园丁精心灌溉茁壮成长的幼苗。而这些内容,仅凭我们自己课后看书是无法很好的掌握的,我们往往在课后花了两三倍的时间自己看书也和老师课堂45分钟讲授的效果相差甚远。而这造成的结果是每天课后花大量时间来弥补课堂上漏听的老师的讲课内容,这是得不偿失的。因而我认为课堂45分钟一定要保证听课效率,尽可能多的理解掌握老师所讲内容,尤其是老师着重强调的重点。我中学时听课的经验是,一定要专心注视老师的讲授以及屏幕或者板书,紧紧跟随老师的讲授进行积极思考。不能总是只顾低头看书,这样思想很容易开小差。另外,记笔记也是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第二点,每日小结。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每天都会学到新的知识,如果等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梳理,难度会比较大,很可能因为内容太多而混乱。好比用砖头盖房子,如果我们把一块一块的砖头胡乱堆砌在一起,是无论如何也盖不成房子的。要想盖好房子,就必须一块一块的把砖头砌好,等砖头按照我们设计的结构都砌好了,房子自然就盖好了。学习也是如此,需要我们把每天学习的新知识像盖房一样砌到我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样我们的知识大厦就会日渐宏伟壮大。我中学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闭上眼睛像电影回放一样回想当天学习的各门课程的内容要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比如数学学了哪个定理,如何证明;物理学了哪个公式,如何推导;化学学了哪些方程式,如何列写;新学的内容和以前知识有和联系,等等。假如遇到比较模糊的内容,就记下来,第二天对照课本和笔记加深理解,并在第二天晚上小结的时候回想巩固。这样日复一日,我们的知识就会在不断积累的同时更加有条理,知识结构也会逐渐完善。

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学科的学习体会。

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很多高端科技中的关键问题都是数学问题。数学学习讲究“融会贯通”,而学习的核心在于公理、定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要达到融会贯通,首先要把这些公理定理公式牢记,并且掌握其推导证明方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为了理解和巩固这些内容,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画图、画曲线的习惯很有帮助。图和曲线的特点就是非常直观,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同时可以辅助我们解题。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这种经历,一道数学题,看似很难,但是一旦画出辅助分析图或者曲线,题目的结果一目了然,非常简单,这就是画图的威力。在几何中,图和曲线比比皆是,所以这一点自不必强调。在代数中,很多时候画图画曲线能帮我们大忙。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函数问题,当把函数对应的曲线画在象限中后,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物理,我学习中学物理的体会就是要“以点带面”。这里的“点”指的是物理公式,而“面”指的是与公式相关的物理概念、定律、推导、证明、应用等内容。首先牢记公式,之后可以带出一系列相关内容: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公式的物理意义、公式如何推导以及证明、公式应用条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动量定理的公式为,由此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想到,其中的物理量表示动量,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即 ,单位是千克·米/秒;表示初始动量;是冲量,是力的时间累积效应的量度,单位也是千克·米/秒。这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可以表述为: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动量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详细推导过程这里省略。动量定理的应用范围包含宏观、低速物体,也适用于微观、高速物体。这样,通过一个公式,可以带出一系列相关知识,牢记重要公式,就可以把握全局。

求解物理题过程中,在对题目进行初步分析之后,我们很容易判断它所涉及的领域,是力学还是运动学,是热学还是光学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列些出相关的几个公式,并明确公式中哪些是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哪些是要求解的未知量。待明确之后,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我们只需要通过运算把已知量移到公式一边,未知量移到另一边,即用已知量表示出未知量,之后把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数值带入未知量的表达式即可求得结果。

以上是我中学的一些学习体会,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更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多尝试,多摸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中学学习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