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俊:绝大多数法官信得过、靠得住(南方都市报 2009-3-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4:41:43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黄松有案”中纪委还在查
他表示,绝大多数法官信得过、靠得住

日期:[2009年3月12日]  版次:[AA05]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3  条   昨天,王胜俊拱手向追访他的记者们道谢作别。本报记者冯宙锋孙涛摄

  “……希望法官能廉洁,希望法官能公正,我认为这是起码要求,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连这个底线都守不住,还叫什么人民法院,还叫什么人民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去年刚刚履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昨天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与他所在的贵州代表团的代表们一起审议了“两高”工作报告。他在会上表示,司法公正廉洁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接下来要在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司法公正廉洁上下更大的功夫。会后,王胜俊谢绝了记者们的采访,并表示现在中纪委正在调查黄松有案。

  司法改革:不能片面强调司法独立

  在认真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后,王胜俊说,代表们对进一步做好人民法院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各级法院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王胜俊说,“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如果不是为人民,那人民法院就变了质,走偏了方向。”王胜俊说,今后人民法院必须努力做好审判、执行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着力培养广大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从内心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

  而对于司法改革,王胜俊表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我们的改革是人民需要的司法改革,是学习外国先进做法的改革,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司法改革,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的司法改革。我们的改革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要从制约司法公正的薄弱环节改起。”

  廉洁公正:绝大多数法官信得过

  在谈到加强队伍建设时,王胜俊说:“我知道,现在社会上对人民法院关注的重点,是司法公正司法廉洁,希望法官能廉洁,希望法官能公正,我认为这是起码要求,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底线,连这个底线都守不住,还叫什么人民法院,还叫什么人民法官?”

  王胜俊还提出了他对法院的总体评价,认为绝大多数法官都是信得过、靠得住的,但对存在的问题,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他透露,从去年开始,最高法已经加强了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比如我们建立了巡视制度,建立了重点岗位的廉政监察制度,对审判、执行等单位都派了廉政监督员,不办案专监督,希望实现纪监与审判的无缝对接。”

  关于黄松有案:中纪委还在调查

  王胜俊自去年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九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很多人对他还比较陌生。记者查阅之前的报道,发现他几乎没有单独接受过媒体采访,媒体上出现他的名字,大部分是他出席一些调研、会议的新闻。

  昨天的讨论结束后,王胜俊婉言谢绝了在场的记者们提出的采访要求。

  “能谈一下黄松有案吗?为什么没有写进最高法的工作报告?”现场有记者仍向他发问。

  “这个事情中纪委在弄,还没到我们这里。我还有个会,谢谢你们。”王胜俊向记者们拱手致谢后,匆匆离开了会场。

  本报两会记者组游星宇发自北京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3/12/content_727638.htm 

最高检副检察长姜建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黄松有只是个案,杨贤才案是典型司法腐败”

日期:[2009年3月12日]  版次:[AA05]  版名:[重点]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案例指导也有局限。5年前的案例,现在就不一定适用,比如“许霆案”的争议就非常大,就是因为这是新型案件,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

  过去确实有一些做法,对人民的司法需求回应不够及时,对人民的司法愿望不能满足。希望你们体会一下“两院”的心情,我们是想干好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

  昨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在北京会议中心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他介绍了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动向,并表示,黄松有案件表明我国最高司法机关的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杨贤才案背后有利益的勾结,是典型的司法腐败。

  法院和检察院也处在复杂环境中

  记者:去年司法系统内部也发生了一些案件,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案,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姜建初:黄松有只是个案,我建议媒体不要老盯着一些个别的案件,如果这么看的话,现在很多高官也出现了问题,法院和检察院也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

  记者:虽然很多官员出事,但司法机关本该是相对公平公正的,特别是最高法,它是最高审判机关,但本身都出了这样的问题,又如何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姜建初:这件事情说明,最高法和最高检应该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也希望方方面面对我们进行监督,帮助我们把队伍建设得更好。

  基层有些法院检察院公信力不高

  记者:现在的问题是,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公信力很高,但是一到县里,基层两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姜建初:毕竟中国幅员辽阔,有些落后的地方,确实有经费、人员等问题。但我们不能老盯着社会非常黑暗的地方,我们有揭露黑暗的能力。

  确实,基层有一些法院和检察院的公信力不高,所以我们要明确同一类型案件的裁判尺度,推行案例指导制。现在大陆法系越来越重视案例。

  记者:你提到案例指导制。我国不是案例法国家,经常听说同样的案子在两个地方判的结果截然相反。

  姜建初: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事,所以现在要加强案例指导制度,法院里也成立了专门的案例学会,正在开展研究。但是案例指导也有局限,这需要法官有较高水平,我们正在探索,要完成还有很多困难。我们国家发展很快,5年前的案例,现在就不一定适用,比如“许霆案”的争议就非常大,就是因为这是新型案件,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

  法院执行需监督,不能自己说了算

  记者:你刚才提到,这一轮司法改革后,检察院在民事案件的执行难方面能有所作为?

  姜建初:检察院监督民事案件执行难,现在还没有制度。现在除了抗诉之外,只能发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等。我们将来可以探索,通过发督促通知、督促意见等,督促法院执行,但要等法院把积压了几十年的案件解决以后,再往前走。

  记者:在执行难的问题上,一些法院的执行局常对老百姓说的理由就是“执行不了”。

  姜建初:有些答复得不真实,其实明明可以执行的。如果法院说的是假的,我们就可以督促他回应人民的要求。

  记者:你是否注意到,法院执行难常让大家对司法机关产生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质疑。

  姜建初:这一方面是法院执行答复公开程度不高,有些如果真的执行不了,就要拿出根据来,不能一句话就打发了。另外,法院执行也还要有监督,没有监督的话,光他自己说了算,老百姓就不会信。

  请体会两院心情,我们是想干好事

  记者:你觉得两院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姜建初:推进司法公正是法院和检察院共同的事,要打破一些旧的狭隘的观念。过去确实有一些做法,对人民的司法需求回应不够及时,对人民的司法愿望不能满足。两院现在一定要认真回应人民的司法需求,尤其是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权威三个方面。

  希望你们体会一下“两院”的心情,我们是想干好事。

  网络等媒体确实反映了民意

  记者:最高检会不会根据去年司法界一些大案,在司法监督方面做一些大的改进?

  姜建初:正是针对这些大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五个严禁”,最高法和最高检的报告也提出了加强两院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和执行。

  记者:职业道德能保证约束力吗?

  姜建初:不能小看这个,我们国家有两个事情没做好,一个是社会性的组织程度不够,老是群众直接对话政府机关,很多事情会引起对立性,充满了火药味,好多群体性事件就有这个原因。

  另一个就是一个国家的公职人员职业道德问题,让他为社会服务,这种行业自律,也是一种制度设计。

  在媒体的监督下,如果法官、检察官的职业道德非常不好,大家一指责,这个人就可能要被停职一段时间。现在我们也越来越关注网络等媒体,因为你们确实反映了民意。

  杨贤才案背后有利益勾结

  记者:我来自广东媒体,你对广东的司法状况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姜建初:广东的商业气氛好,但司法这块似乎还有地方保护,给别人的感觉还是比较不开放。现在各地司法机关在地方保护这方面问题都不小,毕竟体制在这里。

  为什么说地方保护呢?因为地方的人毕竟有更多的地方人际关系,这些东西有时候是混在一起的。

  记者:你刚才提到司法系统自我督查。广东省高院执行局原局长杨贤才的案件,据法律界人士称,也是中纪委介入才撬动,是否与地方保护也有关?

  姜建初:杨贤才这个案子掺杂的因素更复杂,可能背后还是巨大的利益,法官和当事人之间或者通过律师,有利益的勾结,这不是地方保护,这是典型的司法腐败。

  链接

  “黄松有案”未入司法程序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陈伟华)“黄松有到底怎么样了?有没有立案?”昨日,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列席政协九三学社分组讨论,就被第一句话问住了。

  委员们都朝坐在角落的李广宇看去,刚刚开场的会议现场突然寂静无声。过了一小段时间,李广宇回应说:“据我们了解,中纪委还在审查过程中,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如果中纪委审查确实认为他触犯刑律,就要移送检察院立案。”

  黄松有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2008年10月底,新华社报道黄松有涉及广东一起金额高达4亿元的经济案,已被中纪委“双规”。

  日程播报·3月12日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今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今日将举行第三次、第四次会议。各代表团将举行全体会议、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各项决议草案。据新华社电

  本报两会记者组陈良军发自北京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3/12/content_727637.htm 梁慧星:法院应剖析成腐败重灾区原因(南方都市报 2009-3-12)  09-03-12  
王胜俊:绝大多数法官信得过、靠得住(南方都市报 2009-3-12) 袁祖亮:自考生当法官法学博士找工难(南方都市报 2009-3-12) 秋风:把法官当成法官来对待(南方都市报 2009-1-12) 徐穗辉:不要重复“承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的尴尬(南方都市报 2009-7-28) 法官吃饭沐足60多次 全由当事人买单(南方都市报 2009-11-12) 秋风:把法官从公务员中剥离出来(南方都市报 2009-3-18) 法默:法官的待遇窘迫令人感叹(南方都市报 2009-3-19) 王琳:法官易地任职和司法潜规则(南方都市报 2008-3-12) 王琳:法官易地任职和司法潜规则(南方都市报 2008-3-12) 秋风:监督法官,只需司法回归本性(南方都市报 2009-2-2) 奥巴马提名拉美裔的索托马约尔担任最高法院法官(南方都市报 2009-5-28) 撞人逃逸富家子为何只判一年半?主审法官详解(南方都市报 2009-11-18) 何兵:必须打破法官对司法权的垄断(南方都市报 2007-11-3) 陶凯元:“给法官打招呼是个体制问题”(南方都市报 2010-3-13) 持冲锋枪冲进法院 一男子枪杀3法官后自杀(南方都市报 2010-6-2) 何兵:必须打破法官对司法权的垄断(南方都市报 2007-11-3) 统计数据:看不懂如何信得过? 安替:当玩弄政治的阿扁遇到不讲政治的法官(南方都市报 2008-12-17) 秋风:对法官的制约还少吗(南方都市报 2008-11-13) 居伊·索尔曼:法官的背叛(南方都市报 2010-2-7) 对法官的制约还少吗(南方都市报 2008-11-13) 慈善如何让人信得过? 刘健:法官高高在上并非国际惯例(中国青年报 2009-5-12) 房地产繁荣靠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