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是一种模仿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22:49
 山寨文化是一种模仿文化
 王攀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在两会上建议立法封杀“山寨现象”。“明星被‘山寨’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山寨’中有很多盗版,所以要反对‘山寨’文化和‘山寨现象’。”

“山寨”中确有盗版存在,也需明确反对。但我们已有相关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侵权的法律法规,对“山寨”中的盗版另立新法,完全没有必要。相反,立法禁止山寨现象、山寨文化”却会走向反面。或许倪萍女士根本就不知道,大众眼里的“山寨”,已经不是她眼里的“山寨”;山寨文化、山寨现象,也已另有含义,即一种草根文化、平民文化。

在我看来,山寨文化更是一种模仿文化。为什么说山寨文化是一种模仿文化呢?山寨原本就是模仿,盗版自不必说,产品之外,“人”也有被模仿的,比如山寨明星。

明星被“山寨”,或称山寨明星,其实是一种“偶像再比较”。“偶像再比较”源自日本,体现在靓女写真里,女孩子为了留住“短暂的青春”,像明星偶像那样“立此存照”,就到摄影店里拍写真,起先在中学女生中流行;后来传入东南亚,被“成熟女性”用来“展示魅力”,不幸“和黄色行业有关”;再后来,内地都市流行的靓女写真是从台湾学来的。

同靓女写真对偶像再比较一样,卡拉OK也是通过对明星偶像的歌声、扮相、姿态、表情等模仿,满足模仿者的表演欲及与偶像再比较的幻想。唱卡拉OK,就跨越了演唱者与模仿者的界线。事实上,近几年的超女、快男、星光大道、非常六加一等选秀节目,同样是“偶像再比较”的舞台,让表演者通过模仿寻找当明星的感觉,有的还因此真成了明星。

严格来讲,小沈阳也是山寨明星——只不过他现在转正了,成了真的“阳仔大明星”。春节期间我们欣赏了小沈阳的《超级的明星》,他在舞台上学刘德华演唱会的排场和受粉丝追捧的情景,也是一种山寨,跟那些靠明星长相、明星声音的山寨明星本质无二。

切莫小看模仿,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是模仿而来。模仿乃是学习和竞争之母。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切的进步,都可以是模仿而来。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更准确地说,父母就是孩子的被模仿者;而一个国家的宪政等制度又可以从别国学习而来——也是模仿。

生活中,我们身边日益增多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是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生活方式传过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的结果。在上海、北京等这样的大都市里,甚至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山寨版的美国生活。

当然,被模仿的对象,不敢说全都是好的,但一定是普遍受到追捧的。可以说,人类总是在模仿中前进,换句话说,是在山寨中前进的。当然,模仿不当,山寨出格,出现盗版、侵权,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为了防止真理往前迈一步的错误,就连没有迈步的真理一棍子打死。因此,用不着禁止山寨现象、山寨文化,相反,如果为了打击盗版,而不许山寨现象、山寨文化的存在,无疑是棒喝了模仿文化,阻碍了人类进步的方法——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