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调查·政府篇之江苏昆山】有水蓄水,没水放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5:02:19
【农民工就业调查·政府篇之江苏昆山】有水蓄水,没水放水

作者:博苑 2009-2-19 13:13:16 发表于:博客中国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唐勇林 发自江苏昆山

手上攥着数以亿计的失业保险结余,昆山因此在应对就业难题时显得更有底气。现在昆山有超过1.6万人正享受每月不低于五百元的失业保险,其中近1.1万人为外来务工者
先行者
自去年年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类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优惠政策文件已近20个,把所有政策放在一起,打印出来长达30页。
仅仅6个月前,昆山的台商们还在纷纷向政府抱怨“招工难”。为此,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梁海鹰最远去了甘肃,帮台商们找工人。
然而,寒流却转瞬即至。
梁海鹰颇为感慨。以前记者来找她,关注的多是社会保障,现在来问的,则几乎全是工作岗位。“以前有饭吃,想过得更好。现在危机来了,吃饭成了问题。”
相比其他地方,梁海鹰应对“吃饭问题”更有底气:在她手里,有着数以亿计的失业保险结余。
得益于昆山过去雷厉风行的推行,昆山现在有超过1.6万人正享受每月不低于五百元的失业保险,其中近1.1万人为外来务工者——按规定,每缴费满一年,可享受两个月失业保险,最长可达二十四个月。“钱不多,但可稳人心。”
而高达数亿的结余,亦是对抗危机的一柄利刃。“有水时蓄水,没水就该放水了。”
去年12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缓缴半年社保费用、降低四项社保费率等“减压”措施,昆山可能是全国最早付诸实施的县市——11天后的1月1日,昆山即将失业保险企业缴纳部分由2%调低至1%。而此时,梁海鹰甚至还未将此事的申请报告写好。
“敢这样做,是因为知道一定会批。”梁海鹰现在回忆,已经颇为坦然。
作为先行者,在当时却颇费周折。“不讲内容,光是抬头写给谁,省政府,还是劳动保障厅,就一帮人研究了好几天。最后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才确定以苏州市人民政府的名义,给省里报告。”
这段时间,经常有企业家来找梁海鹰的“麻烦”:“中央那么好的政策出台这么久了,你们怎么还不实施。”
梁海鹰亦是苦衷满怀:“中央政策一句话,就够你忙半年。比如困难企业可以缓缴,什么是困难企业,怎么缓缴,出问题怎么办?”
梁发现,去年年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文件已近20个。年初七一上班,梁即连开两个会议,嘱同事一一分条块梳理这些政策:先是做加法,把所有政策放在一起,打印出来长达三十页,然后做减法,剔除昆山已经在做的,或者做得更进一步的。已经退下来的分管副局长亦被梁请出,处理政策衔接。最后关头,梁和同事聚在一处,一个人高声朗读,其余人一边听,一边挑毛病。“副市长已经批了,还要等市长办公会议,最晚月底就可实施。”尽管对自己精心炮制的这份文件颇为自信,梁依然对具体内容秘而不宣,笑称:“万一你报出来的,最后被拿掉了,我就惨了。”
劳动力市场需要规范亦需要方便
位于昆山客运中心西边的新人力资源市场让当地颇引以为豪。
这个一期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工程,将之前由劳动、人事、教育三个部门“分而治之”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合而为一”,力图实现劳动力、人才市场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业务贯通。
在昆山,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的表述,即源于昆山经验:一位领导曾在昆山考察人力资源市场,看后大为赞赏。不久,这位领导进入十七大报告写作班子,力主在报告中写入此条。
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确实淡化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劳动局认可的中介亦全部集中于此,置于劳动部门眼皮底下,行事颇为规范。
不过,规范之余,这一市场在方便上仍嫌不足。2月8日,记者看到,可容纳百余家中介的大厅内人丁寥落。一名保安与一家中介的工作人员闲聊,工作人员半开玩笑:“都是因为你在这,客人都不敢过来。”保安回击:“本来就没几个人。你自己数数,算上你,大厅里有没有100个人。”
来昆山打工者,往往到达后直接奔赴各乡镇,鲜有在市区停留。劳动局认可的中介全部集中到人力资源市场后,散落各个乡镇的“黑中介”更加“购销两旺”。
求职者对于这些中介,则是又爱又恨。
在昆山、常熟两地,进大一些的厂往往需要通过中介。中介服务颇为“体贴”,只需花上15元,还可代办初中毕业证。
而中介收取的数百元上千元的费用中,一部分将落入工厂人事部门,他们缺乏动力直接招聘。
不过,收取中介费本身并不招人恨,可恨的是部分中介与人事部门勾结,骗取中介费。
2月7日,在上海嘉定打工的云南青年张雄和朋友骑了两个小时的车,带着妹妹到蓬朗找工作。工作不好找,中介不包进的,担心进不去,包进的,张雄却又犹豫起来:会不会是圈套?收了中介费,进厂了,一个星期之后,厂里什么活也不给你安排,你自然会走人。而按照约定,中介费这时已经要不回来了。
2月12日,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始不定期开展的“三下乡流动就业服务点”,劳动部门带着岗位和中介下乡摆摊,则是对劳动力市场规范但不方便的一种补足。      

【农民工就业调查·市场篇之长三角】找工作难,找工人也难

作者:博苑 2009-2-19 13:06:37 发表于:博客中国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昆山、常熟等地的工作岗位其实不缺,缺的是“好工作”。工作时间过长的纺织业,即使逆市加薪,也很难吸引80后和90后的务工者。除了薪水之外,新一代的农民工还看重娱乐时间、城市生活以及工作的尊严

来了又走
年后来昆山寻工未果返乡者,多为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城市并无可安居之处。找到工作之前可以撑多久,取决于出来时钱包的鼓瘪。
2月8日下午,22岁的董春富又请了半天假,送表姐、表妹去昆山火车站回山东菏泽老家。过去的一周,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的董春富一直请假,陪着表姐、表妹找工作。好在厂里也没什么活,请假倒也容易。“工作是找到了,她们不乐意干。”累得一塌糊涂,却无功而返,董春富不免有些失落和抱怨。“你找的那也叫工作?”19岁的表妹小声抗议。
董春富有点不好意思:“工资是低一些,不过……好歹是有份工作。”董春富给表妹找到的这份工作,每天加班的话,大致和去年好年景的时候不加班的工资差不多。
表姐则是董春富和表妹共同嘲笑的对象:她本来在上海有一份工作,却在下半年辞职回家。“都金融危机了还辞职。”表姐则不好意思地以手掩面:“别说了。”
“就权当是来昆山旅游吧。”姐妹俩自我安慰。不过,除了工厂门口和职业介绍所,姐妹俩哪也没去。“听说周庄的门票要80块吧?”
几米之外,率领着七个姑娘小伙的“娃娃司令”王丽娟格外引人注目。王年纪不大,辈分却很高。七个“娃娃”都是王的表侄女、外甥、侄孙女一类的亲戚,最小的才15岁,初中还没有毕业。王的河南永城老乡在昆山开了一个工厂,缺人手,于是让王带着娃娃们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来了一看,“跟铁打交道,都是男人干的活,一个月还只七百多元。看了看,周围别的厂工资更低,还不如回家抗旱呢”。
一周前,才从河南濮阳赶来昆山工作的张琴和同乡现在不得不回家了。之前给一个同乡700元的中介费后,她得到了昆山的一个工作机会。但是只干了一天,张琴和同乡就打了退堂鼓。
“干活累、工资低不说,车间里有个饮水机,我们渴了去喝水,结果上面写着‘一杯水一元’。你还不如直接写‘就不让你们喝水’呢!”张琴抱怨。
700元中介费也未被退回。她们得到的解释是,“钱都交给劳动局了,没法退。”涉世未深的张琴所不知道的是,昆山市劳动局绝无可能收取她的所谓招工考试费。此外,当地即便是“黑中介”,亦允许有一天试工,不满意可全额退回中介费。
据南方周末记者在昆山、常熟两地的观察,春节后因招工未果而返乡者,并非孤例,但亦尚未成潮。在两地多个乡镇的职业中介所,记者注意到众多求职者骑车而来。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的农民工更喜欢出来租房住,然后慢慢将亲人接来。对于他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亦是生活的地方。
寻工未果返乡者,多为出来未久、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城市并无可安居之处,在找到工作之前可以撑多久,取决于出来时钱包的鼓瘪。
2月12日,记者在常熟市东南开发区小康村见到郭夕平时,他正在“扫街”:街边有中介所,郭就去登记个名字,“有枣没枣打一竿子”。
看到新世电子在招人,郭问中介老板:“从那出来的还能进去吗?”郭本来在那有一份工作,去年12月,企业不景气,工资不高,看到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去,郭也觉做得无味,便也辞职。今年再想进去,就要交400元中介费,还不一定进得去。郭不由感慨“造化弄人”。
郭现在住在中介家里,住宿费每天十元。他已经记不清在过去的一周里,到底在多少家中介所登记过,他只知道,自己离开湖北枝江时带的一千多块钱,已经所剩无几。
初来时曾经把中介家里塞满的如郭一般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离去。“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回家了,有的没钱住了。”郭不知道,如果钱花完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怎么办,“可能跟同乡借点路费回家吧”。
常熟这些电线杆上的纺织业招聘广告,吸引不了匆匆而过的90后 图/唐勇林

挑工作
中介老板都急了:“你想去哪一个?其实都差不多的。”
或得益于昆山的产业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的就业,虽然同比依然春寒料峭,但环比去年12月,已有小幅上升,正在悄然回暖。
记者在昆山采访中观察到,工作岗位其实不缺,缺的是“好工作”。
2月8日,离昆山市区十余公里的蓬莱路上一处中介,来自甘肃静宁的王瑶和男友逐一评点贴出来的职位,犹豫难决:“广明电子倒是近,在新星路,可惜指明不要甘肃人。”“正日电子是长白班,也包吃住,不过双休日工资比别的很多厂少0.5元,一个月算下来也不少。”“兴盟电子工作倒是轻松,也干净,但是在宾希,离蓬莱太远。”
“星宝电子据说住宿不好。”
……
中介老板听了都急了:“你想去哪一个?其实都差不多的。台湾老板精得很,都算好了。有的工资低,但是吃住不扣钱;有的钱多,但是迟到扣钱,吃饭扣钱,算下来是一样的。”
王瑶叹一口气,拉着男朋友走了。
在这家中介对面,另外一家中介老板正极力劝说一位姑娘报名。这家亟需用人的电子厂女子包进,不过是在十公里外的出口加工区,而姑娘的家人却都在这个镇上。“还犹豫什么?这个厂待遇不错的。机会可转眼就没了,你也来了几次了,再不报名,烂工作都没有了。”中介老板对姑娘半吓半哄。
姑娘捏着衣角,默不作声。“你快想好啊,今天可是最后一天,我11点就带人过去面试。”姑娘听了这话,还是沉默,一会,转身缓步走了。
11点差10分的时候,姑娘又折了回来,交了280元中介费,又到门口报亭花1块钱买了一支圆珠笔,准备去面试。
纺织业的民工荒
一家服装企业告诉记者,他们甚至逆势加薪15%,依然鲜有人问津。
挑工作表现得最鲜明的,或许还在常熟。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墙上、电线杆子上最常见的大概当属“办证”二字,但是在常熟的安定和花溪数地则是例外:这些服装厂聚集的地方,最常见的是“急聘”二字。
这座全国县市中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服装之城,年产服装4亿件,销售额达400亿,产防寒服四五千万件套,占全国内销市场的1/3左右。
来自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和去年12月份相比,常熟仍未止住跌势。不过,据南方周末记者观察,这一数据可能并非事实的全部。作为常熟用工大户,业内人士估计,中小企业有一半以上不签订合同,或者签订也不为劳动部门所掌握。
金融危机一片“找工难”的叹息中,常熟服装企业却再次遭遇“民工荒”,且势头猛于往年。“工人年年招,今年尤其难。”服装企业纷纷报怨。
常熟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纺织类用工缺口在1万人,服装行业的用工只解决了80%。常熟市政府2月8日甚至为此专门召开解决重点行业用工问题座谈会,要求保证重点企业“吃饱开足”
“内销企业受影响小一些,但是很多外贸企业停产了,难道这些厂里出去的人不需要工作吗?不知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太子港服饰招聘主管周女士不解。
在常熟南三环转盘西角,一家挨着一家,摆满了服装企业招聘的摊位,一些周边城市南通、吴江的服装企业亦慕名而来。每有人驻足,招聘者便递上一张招工简章,热情介绍。
不过,招聘效果似乎不佳。一家服装企业告诉记者,他们甚至逆势加薪15%,依然鲜有人问津。
站在这些热情地只差把人拉进厂里的招聘者前面,安徽枞阳人姚文龙向记者感慨:“今年找工作太难找了。”或许是觉得有一点点不妥,姚文龙又冲着后面的招聘单位摆手,摇头:“这些,都不行。”
对求职者来说,,服装行业通常意味着劳动时间太长。
姚文龙三年前第一次接触服装企业,听到厂方说到“三天一休息”,不免亦喜亦忧:喜则以如此轻松,忧则以能拿多少钱。
进去之后,姚文龙才恍然明白:所谓休息,是指当天晚上不加班,只需工作十一二个小时,而不休息的时候,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都属正常。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个月休息一天,姚文龙感觉自己成了缝纫机。
河南姑娘顾秀云在一家服装厂,每天从早七点到晚十点,为400件衣服上袖子,一个月休息一天,每月可拿到1500元;同样劳动强度的话,她在电子厂的同乡,月入可达近3000元。
此一差别,造成了二者在求职市场上的“高低贵贱”:在常熟,一些知名的电子厂中介费最高可达千元,而如果带一组人 (一个流水线,通常十几人)进服装厂的话,老板会很乐意按人头给组长每人400元的奖励。
朱建华估计,每年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人,转入其他行业。而那些留着长发、打着耳洞的90后,光在门口张望一下,就已经被吓跑了,整个行业正在逐步萎缩。
常熟的“民工荒”,亦非孤例。在素有中国针织名城之称的象山,针织企业普遍有15%—20%的用工缺口,全县针织企业用工缺口在千人以上。
而今年招工尤其难,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打乱了原有的用工节奏。
以往,打工者都有明确预期,知道招工基本就在年后这一个月,即使不愿意进服装企业,但也不敢冒一年没工作的风险,继续耗下去寻找其他机会。
但是危机袭来,打工者知道企业在一年中都有可能陆续开工,“过了这个村还有下个店”,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观望,不愿意轻易委身于服装、纺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