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精神之痒(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0:07:09


 

张闳: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文化小资总是徘徊于物质与文化之间,他们一手提书,一手提着刚刚买来的新款皮鞋,商品与书籍互相摩擦,仿佛一对情人耳鬓厮磨的调情,提醒着消费时代的文化处境

    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巴别图书馆

    个人电脑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博尔赫斯始料未及的。博尔赫斯所设想的六面体宇宙模式的巴别图书馆,在今天,正在被长方形的平面屏幕所替代。这个明晃晃的屏幕,更像是巫师的水晶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都在其中展现出来。每一个互联网用户都拥有这样一个“水晶球”,而每一个“水晶球”都是一个超级图书馆。在这个超级图书馆里,隐藏着一个叫Google或别的什么名字的“管理员”,我键下他的名字,便即刻应声出现,并向我展示一个小方框。通过这个魔方,一个虚拟的符号世界向我敞开。

    从一个站点链接到另一个站点,如同从一间阅览室走向另一间阅览室。但这途中没有走廊、甬道和大门,也没有灰尘扑扑的书架和哈欠连天的管理员。在光标点击的一瞬间,另一页面就魔术般地闪现。在互联网上漫游,已经成为每天的日常生活。从2000年前后的李永刚著名的个人网站《思想的境界》,到近年来较为活跃的综合性文化网站《文化先锋》、《世纪中国》等,都是差不多每日必到的去处。浏览那些怪异的名字发布的各种各样的帖子,或者阅读网站提供的各类专题文章,时间过得特别快。

    捧一杯茶,躺卧藤椅上,在秋日的阳光下,阅读一本诗集或小说,这样的阅读生活离我越来越遥远了。虽然偶尔还会重温传统阅读的旧梦,但更多的资讯仍然来自互联网。当年在书架前东抽一本西拿一本,盘桓至深更半夜,结果却是一页书未读,如今则变成在网上东游西荡,往往也是通宵达旦却一事无成。

    在这个虚拟的巴别图书馆里,资讯无限的膨胀,造成了零星散乱的阅读状态。然而,我却常常怀疑,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的资讯?毫无疑问,互联网的资讯传播,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信息流浓缩了时间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最大可能地拥有各种各样的资讯,最大可能地建立起一座超级庞大的图书馆。可是,我们在赢得最广大的时空的同时,却又在一点一滴地失去这些时空。还是有许多该读的书却没有读,成为阅读生活中的一桩心病。

    互联网,这是一个通向无限的隧道入口。投身其中,就如同到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唯一的出路就是断开连接或直接关机。在Windows关机的音乐声中,一切沸腾的信息流转瞬之间蒸发,只留下一块空无一物的、默无声的屏幕,一面黑色的镜子。一切恍如一场幻梦。回身反观书架,那一排排方方正正的“六面体”,依然还是最诱人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