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多食丹药 五人误入炼丹歧途丧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42:27

唐朝皇帝多食丹药 五人误入炼丹歧途丧命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8-12-23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唐朝共有21位皇帝,多食丹药,这种“延年之药”不仅没有延长唐朝皇帝的寿命,还药死过几位皇帝。作者谢志东在《西安晚报》著文说,因乱服丹药死于非命的唐朝皇帝至少有五个,他们分别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究竟是为了什么?长生不老?还是治病?谢志东先生认为两者皆有之。

 

  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唐太宗晚年,由于身患重病,服用中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之药”,导致病情加重而死,年仅五十岁;中唐的宪宗本来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曾力图唐朝中兴,可四十来岁就遍找长生不老的偏方。由于服用丹药中毒,宪宗数月不能上朝。虽然最后是被宦官害死的,但如果不被害死,也活不了多久;唐穆宗即位后,惩办了为宪宗炼制丹药的方士,但后来,他却重蹈覆辙,服用丹药,三十岁就中毒而死;武宗服丹药后,毒热难忍,脾气变得喜怒无常,临死前连续十天不能说话,死时年仅三十多岁;唐宣宗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有“小太宗”之称。他即位以后,立即杖杀和流放了用金丹毒害武宗的道士赵归真、轩辕集等人。但后来,他也开始服用仙丹。由于中毒太深,背上长出了脓疮,最后,宣宗带着金丹之毒踏上了黄泉路。

 
  除了以上五位,还有几位唐朝皇帝也曾经迷恋丹药。唐高宗曾于开耀二年服食丹药;武则天晚年服用过道士胡慧超的丹药;唐玄宗也曾命道士在嵩阳观炼丹,安史之乱退为太上皇之后,玄宗仍念念不忘金灶烧炼丹药之事;晚唐的文宗也曾服用过丹药,不过,他服食了郑注炼制的金丹之后,病情还有所好转,不知是真是假。


  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除了追求长生不老,据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种遗传病叫“风疾”。史籍中明确记载,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风疾即现在所说的中风,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之所以能掌握朝政,就是因为高宗患有风疾,长期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以操持政务。


  唐朝皇帝用丹药治病,其实也同当时的医学知识水平有极大的关系。因为炼丹在古代也属于医学探索的范畴,唐朝以前著名的医学家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同时又都是炼丹家。葛洪的医学著作《抱朴子内篇》中,有“金丹”、“黄白”二卷专门记述和总结如何炼制金丹仙药;陶弘景一生中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炼丹试验,写出了《合丹法式》和《集金丹黄白要方》等多部炼丹专著;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包含了不少炼丹法的内容。由于这些名医在历史上声望极高,所以许多人对丹药更加深信不疑。古代名医炼制丹药的理论依据是“假求外物以自坚固”。他们认为,人是脆弱的,要长生不老,必须找一种不朽、无变化、具有稳定性的药物作为支撑。而用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炼制的金丹,入火百炼不消,入土千年不朽,入水万年不腐,如果能被人体吸收,就能起到坚固人体的作用。这理论听上去很容易蒙蔽人。


  中国传统医学是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的,而经验积累又是一个反复试验、试错的过程。皇帝服用丹药,实际上就是方术之士拿皇帝们的身躯试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皇帝们的死对于提高古人的医学认知水平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另外,在医学上,炼丹虽然是误入歧途、完全失败的,但是,长期的炼丹活动却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炼丹家通过对硫磺、硝石与炭混合燃烧现象的观察与实验,制成了驰名世界的黑色火药。(文/谢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