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文化艺术上的真正的春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46:15
    进入十二月份,央视及主流媒体,这些既得利益阶级的吹鼓手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舆论媒体,还在利用各种机会喋喋不休的雌黄十年文革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寒冬。我想它们这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把戏已搞了几十年了,除了能忽悠一些不懂历史的混混们外,是没有多少真正的正直善良的人所相信的。那麽真实的十年文革中国文化艺术到底是怎样的?是一花独放万马齐喑,还是真正的百花齐放春满园,是文革十年的文艺作品多作品精还是三十年的作品多作品精。本人认为:是驴是马拉出来遛一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十年文革期间的所有作品与三十年xx的所有作品放在同一平台进行比较播出,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评定,孰是孰非!然而撅取了人民发言权的精英们它们有胆量将十年文革期间的所有作品与三十年的所有作品进行比较并播出吗?有胆量让十年文革的所有作品与三十年的所有作品拥有同样的展示平台吗?它们敢还言权于民吗?我想:它们没有这个胆量!绝对没有!其实十年文革创作的作品与三十年的作品相比,客观事实恰恰相反。下面我们来对两个时期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一番简单的比较一下就清楚了。

首先从它们痛恨的“样板戏”戏剧谈起: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伟大号召下,十年文革中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经过不懈的努力创作出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八大现代样板戏。可以说样板戏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舞台表演形式上不仅继承了这一剧种的精华并且将这一剧种推到了一个崭新的更高的台阶。从内容上来看:它一扫以往那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统戏剧舞台的腐愚局面,将真正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和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英雄展示在舞台上。从舞台表现形式上来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对舞美音乐及人物的表演手段等方面都作了大胆而又合理的创新,使这一古老的剧种获得了新生并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给人焕然一新的巨大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的确不愧为是样板戏。更为可喜的是,在现代京剧样板的影响下,各地方的剧种都得到了极大的挖掘继承和发扬,当时全国的地方剧种近百,地方剧团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如: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晋剧,吉剧,秦腔、吕剧、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淮剧、扬剧、锡剧、苏剧,徽剧、越剧、沪剧、越剧、婺剧绍剧、,粤剧、潮剧、川剧、汉剧、楚剧、黄梅戏、黔剧、等,真是一花引来百花开。我们再来看看“春天”到后的三十年的时间里,那些大言不惭而自称专家学者的精英们创作出了一些什麼精神食粮呢?它们的能力就是除了使出浑身的解数极力贬低样板戏和污蔑文革外,三十年来拿不出一部象样的现代京剧作品,更不用说精品了!为了糊弄人们,赞美所谓的春天,还美其名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可实质上它们囊中无知黔驴技穷,因此又不得不搬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那一套腐不可嗅的东西来充斥中国的舞台,使干净了十多年的舞台较之以前更浑浊了,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乃是自欺欺人脸不红。看看当今的青少年们的追崇和对京剧国粹的态度,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地方剧种剧团的存在便清楚了。三十年来,就是这些大言不惭而自称专家学者的精英们不仅没有继承和发扬光大本民族的戏剧,反而从根本上葬送了各地剧种和国粹。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音乐舞蹈方面。有人说:文革的十年,音乐舞蹈是一个空白的十年,特别是音乐极其的溃乏。我想说这种话的:不是刻骨地仇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那就是一个白痴。文革期间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因为太多,我就不说了。但儿童歌曲两个时期一比就更相形见拙了,文革时创作了一大批儿童喜爱的歌曲,如 :《我爱北京天安门》《工人叔叔给我小蜡笔》《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小螺丝帽》,《小司机》,《革命故事会》,《火车向着韶山跑》、《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小八路》,《小号手》,《红星歌》等不下几百首。而有目共睹的是,在金钱的驱使下所谓的三十年改革的春天又为祖国的花朵创作了几首歌曲呢?只要不是聋子,就会知道校园里的中小学生们整天唱的是什么?!说到纯音乐,十年文革也绝不亚于三十年改革,文革中音乐工作者成功地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大型的有交响乐“沙家浜”,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及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型的如器乐曲:有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二胡独奏“赛马”琵琶独奏“浏阳河”柳琴独奏“春到沂河”筝独奏“洞庭鱼米乡”及小提琴独奏“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黎家代表上北京”“庆丰收”等。特别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成功演出,周总理听后兴奋地站起来说:冼星海复活了!这就是雌黄们所说的空白的真实状况。至于舞蹈,我想文革时期创作的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及“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凭心而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创作不论是从舞蹈的编排还是从舞台的置景,不论是从音乐配器还是从人物塑造来说都达到了艺术的顶峰,不愧为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典范!我想那些自称专家学者的精英们是今生来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精品的。三十年来,在自称专家学者的精英们的熏陶下,音乐上的“春天”除了外来的流行歌曲爱了又爱恨了又恨能吸引一些少男少女们而在中国大地上得到畸形发展外,精品几乎为零,其它的就不用再多说了,就连诺大的奥运会的主题歌也唱不红,可见音乐精品的溃乏。当然也不外乎有一些无病呻吟和自我陶醉的它们自认的所谓的精品。但这些所谓的精品根本上就没有一点生命力,都是过雨烟云的东东,时间还没过去这些东东则早就成为过去时了!舞蹈就更不好意思说了,三十年来除了一部十多分钟的“千手观音”借助佛光还吸引了一些眼球外,其余练舞的都改行成了流行歌手的伴舞,并且还必须借助歌星们混口饭吃,可怜中国的舞蹈者们!

 

再次我们来说说文学与电影: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里首要的是立场问题,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是站在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立场上。实事上,文革时的作品面向的就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其主旨就是要开启民智,教育民众知道受苦被欺侮被奴役的真正根源,进而懂得阶级苦和阶级仇及怎样才能避免无产阶级再受二遍苦再受二茬罪,教育人们识别混进党内的剥削阶级的代理人,辩别奸邪;歌颂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英雄和人民无穷的创造力,赞美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正气。这时期的文学作品有:《红雨》、《海岛女民兵》、《西沙儿女》、《难忘的战斗》、《沸腾的群山》《喜鹊登枝》,《杏花雨》《艳阳天》《.金光大道》《..红雨》《新来的小石柱》、《三探红鱼洞》、《七月槐花香》《万山红遍》《闪闪的红星》《塞外春花》 《壮丽的青春》《沸腾的钢城》《敌后小英雄》《大刀记》《铁匠的儿子《钢铁战歌》 《踏遍青山》《较量》《戈壁花》《剑》《青春》《林中响箭》《钻天峰》《风云图》《火红的青春》《钻塔上的青春》《山鹰展翅》《山高路远》《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战洪图》《向阳院的故事》等等。电影作品有:《难忘的战斗》《青松岭》1973《烽火少年》《春苗》1975《碧海红波》》艳阳天》1973年《欢腾的小凉河》《芒果之歌》《创业》(上)《创业》(下)《钢铁巨人海霞》1975《闪闪的红星》1974《向阳院的故事》《沸腾的群山》《枫》《火红的年代》1973《枫树湾》1976年《激战无名川》《决裂》1975《长空雄鹰》《战洪图》《巨澜》《山村新人》《车轮滚滚》《南海风云》《南海长城》《雷锋之歌》《无影灯下颂银针》《战船台》等。回头看看三十年改革中的多数文学作品及电影作品,刚好与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指出的恰恰相反,它们站在极少数人的立场上,在文学上大谈它们所谓的人性与个性,以极端自私和无天良的报复心态抛出伤痕和牛棚文学来污蔑诅咒毛时代和广大的人民大众,挑明自己被下到农村与农民一起是耻辱,公开污蔑住在农民的家里就是住进了牛棚;在银幕和屏幕上也推波助澜,一边歪曲实事极端丑化文革及红卫兵的形象,一边搞一些假大空的自我陶醉的所谓艺术大片来欺骗民众, 粗烂制作一些色情凶杀黑社会恐怖的作品引诱和毒害青少年使他们危害社会走上犯罪之路。 如刻意丑化黄土地劳动人民的《黄高梁》,侮辱中国女性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污蔑抗日女英雄的《色戒》,恶毒攻击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玷污解放军英雄的《集结号》等。三十年来也正是这些人打着人性和个性的幌子,利用一切手段来填充它们那卑鄙无耻的私欲,极力贬低广大人民的人性和个性来抬高它们的人性和个性----即自称精英,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以中饱私囊,彻底地掏空了国家的物质财富和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这铁一般的事实谁也推翻不了!试想:除了一心为民的毛主席要开启民智,真心教育人民要敢于造反要自立自强外,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敢吗?所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几十年的东西就是糊弄人的东西,是地地道道愚民的东西。

最后我们来谈谈曲艺,想必大家都知到初中语文有两篇课文《口技》与《老残游记》,文中所描述的精采绝伦的表演,一定也感染了你,那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通俗性)的曲艺。曲艺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形式“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因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是“口语说唱”,所以曲艺的艺术形式相对地比较简单:由一人或几人说演;或者由一人或几人演唱,辅以小型乐队(往往是三、五件乐器)伴奏。在舞台表演上便体现出“一人多角”、“跳出跳入”、“一人一台大戏”的特点。从而与戏曲、话 剧、影视等表演艺术的“角色扮演式表演”大异其趣,即所谓“说法中现身”与“现身中说法”之别。这样,使演出不仅短小精悍简捷而且更便捷,使演出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灵活的适应性。十年的文革期间,在毛主席:“推陈出新”的号召下,各个省市都组建了规模比较大的曲艺团,一大批曲艺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他们在工厂在农村与广大的工人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情地体验生活,创作出了大量的曲艺作品。其中的精品象: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白雪红心》《读毛主席的书》《模范孙桂珍》《要条件》,湖北大鼓《新儿女英雄传》《血泪仇》《丰收场上》,京韵大鼓《警告美帝国主义》,相声《海燕》、快板书《奇袭白虎团》、山东快书《赔茶壶》等;其它的如:乐亭大鼓, 口    技,皮簧大鼓,梅花大鼓, 河南坠子,坠    子,时    调,北京琴书,辽宁大鼓,苏州弹词,湖北小调,四川清音,凤阳花鼓,三句半,二人转等百多种曲艺形式也有大量的适时作品。真是曲艺之花开遍中国。而改革三十年来,首先是大批的各地曲艺团体在改制的美名下给解散取消了,进而众多的曲艺工作者被迫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艺术,为生活计不得不改行而作它活。从此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种类除了相声和小品因其有极大的忽悠功能而符合精英们愚弄人民的目的得到推广(特别是小品)外,其余的都被彻底地边缘化和刻意地消失了。看看三十年来的它们控制的主流媒体都宣传的是些什麽,看看现在的青少年们,它们除了只知道追逐流行歌星外,还有几个知道中国还有丰富多彩的曲艺艺术种类。这就是这些洋奴精英们使出的毁我中华文化的刻毒阴招,正是它们断送了中国的曲艺事业。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是千百年来,生长在这块热土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特别是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生活,而且传递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三十年来在控制了舆论媒体权的洋奴精英们的精心鼓噪下,几十年的时间里把一切外来的流行、时尚之文化艺术不分良莠当作至尊推广使之盛行,而将本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则误导为是保守落后的象征。从此,只要唱流行追时尚符合洋奴们的口味它就让你成名成家,而坚持本民族特色不按洋奴旨意来的就让你成为“土包子”永无出头之日。所以搞流行的不仅能迅速地出名而且成为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都是很容易的事。而搞本民族文化艺术的人,却几乎没有多少知名度,金钱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这三十年来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仅限制了本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极大地打击和伤害了一切有良知的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人们和广大的民众。试想如果没有人坚持继承、保护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就不可避免使之逐渐淡漠,特别使一些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间文艺礼仪、节庆文化遗产就不断地消亡,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老艺人掌握的传统节目、剧目和表演技巧,得不到复排和传承,使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逐渐瓦解、消亡乃至灭绝。到那时,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无法显现,如果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植被一旦遭到破坏,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将凭什么立足于这个世界,我们及我们的子孙的精神生活靠什么来滋养。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资源,是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民族根基,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去爱护它、保护它、崇敬它、发扬它。只有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承保护下来,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精髓,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将优秀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的保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的简单比较后,我想大家对这两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就会不难地看出:十年文革与三十年改革谁才是文化艺术上的真正的春天!?谁搞的是一花独放,谁推行的又是百花齐放!?谁继承并大胆创新和发展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谁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推向了灭绝的悬崖边!? 谁真正在文化艺术上做到了改革开放博采众长迎来春天,谁却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又走上了腐朽糜烂的阴霾之地!?有一点必须提醒人们:那就是人们为什么在感观上总觉得现在比文革期间的选择要多些呢?造成这种错觉的真正原因并不是那些所谓的专家精英洋奴们为你提供了多少娱乐的东西,而是借助了几十年来电视电脑的普及和众多的媒体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