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10大金融灾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53:32

2008年度10大金融灾难

  美刊评选年度10大金融灾难 雷曼兄弟倒闭居首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当选美国《时代》杂志10大新闻之首,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事件,则成为《时代》选出的年度10大金融灾难事件之首。雷曼兄弟倒闭,触发金融界连串倒闭潮,并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从而衍生出更多金融灾难,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美日欧多国陷入衰退。

 1.雷曼兄弟倒闭 信心崩溃

  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美国财政部和联储局协助挽救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却拒绝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争议,市场信心崩溃一发不可收拾,股市狂泻难止,为美国日后拯救AIG和推出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笔。

 2.CDS拖垮AIG 获千亿打救

全球最大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承保数以百亿美元计的信贷掉期合约(CDS),由于信贷掉期合约录得巨额亏损,AIG亦面临无力偿债的局面。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体系,联储局紧急宣布以1000亿美元的一篮子拯救计划支持AIG。

 3.3大车厂临破产 求助国会

由于信贷紧缩,30年来竞争力江河日下的美国3大车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出现流动资金短缺,加上汽车销量暴跌,公司陷于财困,营运难以为继。3大车厂要求国会提供340亿美元紧急援助,否则车厂倒闭将导致美国多达550万人在3年内失业。

 4.花旗裁员“卖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银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机构,但敌不过金融危机冲击,股价一度从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员7.5万人及出售资产套现,并需接受联邦政府注资200亿美元。政府同时要为花旗逾3000亿美元资产作担保,避免花旗倒闭。

 5.华府接管“两房” 自酿苦酒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计持有或担保约半数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两房财困,被迫由政府历史性接管。

《华盛顿邮报》最新消息称,两房数年前曾接获内部警告,声称两房购买或发放的次级按揭贷款风险甚高,许多借款人不明白贷款条件且还款能力成疑,对两房、借款人和整个行业都造成危害。但两房高层出于竞争压力,执意购买和发放高风险次按,埋下隐患。

 6.3A债券不安全 资金失避风港

导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元凶之一,正是一些被列为“安全”的投资产品,包括拍卖利率债券、联邦基金和债务抵押债券,不少都获得评级机构评为AAA级别。曾被视为超级安全的货币市场基金,资产价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长期稳定价,迫使美国财政部推出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担保计划,以免触发赎回潮。

 7.评级机构失信誉 备受质疑

  权威信贷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都有给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债券最高评级,忽略其潜在风险;然而,一旦问题浮现,价格下滑时,这些评级机构又会快速下调评级,恶化情况。信贷评级机构的可信性备受质疑。

 8 对冲基金重创 喜忧参半

  一向被视为投资精明的对冲基金,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严重损手,不少对冲基金的价值蒸发了50%,部分基金因投资者大量赎回而被迫关闭。当然,也有一些基金因卖空银行股票和与按揭业相关的股票而大赚特赚。

 9.格林斯潘声誉受损 走下神坛

  曾被市场人士奉若神明的联邦储备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评未有适当运用利率政策,导致房地产出现泡沫,又疏于监管高风险的次按债券,他也被迫承认要为目前的市场混乱负上责任。

10.冰岛濒临破产 财富蒸发

拥有30万人口的冰岛货币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啸中大幅贬值,整个国家的财富几乎全被蒸发掉,无法偿还数以十亿欧元计的债务,濒临破产,需四处向国际社会借贷求救。不少冰岛银行的外国存户损失惨重。

(2008-12-10   中新网)

附: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公司商标目录

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150的光辉历程

发展历程

1970年-2001 扩张及成熟期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近况

雷曼兄弟公司是为全球公司、机构、政府和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的一家全方位、多元化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通过其由设于全球48座城市之办事处组成的一个紧密连接的网络积极地参与全球资本市场,这一网络由设于纽约的世界总部和设于伦敦、东京和香港的地区总部统筹管理。雷曼兄弟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创造新颖产品、探索最新融资方式、提供最佳优质服务的良好声誉。这一声誉来源于其公司杰出的员工及其热忱的客户服务。公司目前的雇员人数为12,343人(2008年9月),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雷曼兄弟公司不断扩展国际业务,2002年公司收入的37%产生于美国之外。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

由于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公司因此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利普莫里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历史最悠久的投资银行:150的光辉历程

1850 雷曼兄弟公司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成立

1858 纽约办事处开业

1870 雷曼兄弟公司协助创办了纽约棉花交易所,这是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1887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赢得了交易席位

1889 第一次承销股票发售

1905 管理第一宗日本政府债券发售交易

1923 承销1.5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债券,为关东大地震的缮后事宜筹集资金

1929 雷曼公司创立,该公司为一家著名的封闭式投资公司

1949 建立了十大非凡投资价值股票名单

1964 协助东京进入美国和欧洲美元市场

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政府发行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0 香港办事处开业

1971 为亚洲开发银行承销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3 设立东京和新加坡办事处

提名为印度尼西亚政府顾问

1975 收购Abraham&Co.投资银行

1984 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并与Shearson公司合并

1986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8 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9 曼谷办事处开业

1990 汉城办事处开业

1993 与Shearson公司分立;北京办事处开业

为中国建设银行承销债券,开创中国公司海外债券私募发行的先河

为中国财政部承销发行海外首笔美元龙债

1994 聘任为华能国际电力首次纽约股票上市的主承销商,经办中国公司最早在海外的首笔

大额融资(六亿两千五百万美元)

1995 台北办事处开业

1997 承销中国开发银行的扬基债券发行,这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首次美元债券发行

1998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500指数

雅加达办事处开业

1999 与福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战略联盟,为零售股民提供投资与调研服务

与东京-三菱银建立联盟

2000 墨尔本办事处开业,并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NZ”)建立了战略联盟

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0周年纪念

2001 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成为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的一员

2008年9月15日,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申请破产保护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百七十六。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三十二

发展历程

亨利·雷曼(HenryLehman)为卖牛商人之子,1844年23岁的亨利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Rimpar市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 Lehman」的干货商店。1847年,因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 Lehman)到来,商号更名为「H. Lehman andBro」。当1850年家中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 Lehman)也到此地候,商号再次变更,定名为「Lehman Brothers」。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物。利用对棉花的高市场价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原棉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最终开始第二次棉花的商业交易。几年间这项业务的增长成为它们的运作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1855年,亨利因黄热病而过世之后,其余的兄弟继续关注在他们的商品交易/经纪商业务。

1858年因众多因素,棉花贸易中心由美国南方转移到纽约。雷曼在纽约市曼哈顿区自由大街119号开设第一家分支机构的办事处,当年32岁的伊曼纽尔负责办事处业务。1862年遭逢美国内战,因此公司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了雷曼杜尔公司(Lehman, Durr &Co.)。

在内战结束后,公司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公司总部最终也搬到1870年创建纽约棉花交易所的纽约市。1884年伊曼纽尔设置了公司理事会,公司还在新兴市场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谘询业务。

早在1883年,雷曼已成为咖啡交易所成员之一,到了1887年公司还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1899年,则开始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

尽管提供国际蒸汽,但一直到1906年,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证券发行公司。同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将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雨通用雪茄公司上市。

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其中多次都和高盛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中有:F.W. WoolworthCompany、May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Gimbel Brothers, Inc.、R.H. Macy& Company、The Studebaker Corporation、the B.F. Goodrich Co. 以及Endicott Johnson Corporation。

菲利普·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接手担任公司领导。波比领导期间,公司在股票市场复苏时由侧重于风险资本而度过了资本危机大萧条。1928年,公司搬到现在鼎鼎有名的威廉一街。

雷曼兄弟公司是传统的家族生意。但在1924年,约翰·M·汉考克以首位非家庭成员身份加入雷曼兄弟公司,接着在1927年门罗·C·古特曼和保罗·马祖尔也相继加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第一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招股,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Halliburton)和科麦奇公司(Kerr-McGee)。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雷曼兄弟签署了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IPO)。稍后,它又协助了康柏公司上市。罗伯特·雷曼于1969年去世,当时已经没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员在公司任职。罗伯特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把公司带进困难期。1973年,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受聘挽救公司。

1970年-2001 扩张及成熟期

1970年:香港办事处开业

1971年:为亚洲开发银行承销第一笔美元债券

1973年:设立东京和新加坡办事处,提名为印度尼西亚政府顾问

1975年:收购Abraham&Co.投资银行

1984年:被美国运通公司收购,并与Shearson公司合并

1986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8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赢得交易席位

1989年:泰国曼谷办事处开业

1990年:韩国首尔办事处开业

1993年:与 Shearson 公司分立、北京办事处开业,为中国建设银行承销债券,创中国公司海外债券私募发行的先河,为中国财政部承销发行海外首笔美元龙债

1994年:聘任为华能国际电力首次在纽约股票上市的主承销商,经办中国公司最早在海外的首笔大额融资(六亿两千五百万美元)

1995年:台北办事处开业

1997年:承销中国开发银行的扬基债券发行,这是中国政策性银行的首次美元债券发行

1998年:雷曼兄弟公司被收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同一年耶加达办事处开业

1999年:与富达投资(Fidelity Investments)建立战略联盟,为零售股民提供投资与调研服务,与东京三菱银行就并购事宜建立联盟

2000年:墨尔本办事处开业,并与澳洲和纽西兰银行集团(ANZ)建立战略联盟,也是雷曼兄弟公司成立150周年纪念

2001年:被收入标准普尔100指数;成为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的一员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近况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2008年6月16日发布财报称,第二季度(至5月31日)公司亏损28.7亿美元,是公司199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雷曼净收入为负6.68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55.1亿美元;亏损28.7亿美元,合每股5.14美元,去年同期则盈利12.6亿美元。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亏损是自己的责任,并称已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会继续出现如此糟糕的业绩。上周雷曼通过发行新股募得60亿美元资金,并且撤换了公司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营运官。

雷曼股价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跌60%,由于预计未来业绩将有所好转,6月16日雷曼股价有所反弹。

而根据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在9月10日提前发布的第三季财报,巨额亏损大超市场预期。

报告显示,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来最大季度亏损。财报公布之后,雷曼股价应声下挫近7%。雷曼兄弟公司股价从年初超过60美元,到如今7.79美元,短短九个月狂泻近90%,市值仅剩约60亿美元。在从外部投资者获取资金的努力失败后,雷曼兄弟昨天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的多数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以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生存下来。

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Fuld)承认说,公司正处于其158年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但会挺过当前的困境。而分析认为,不排除雷曼兄弟需要政府援手以免破产。

 9月15日,由于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当日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破产原因

雷曼兄弟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据彭博通读社15日报道,在英国巴克莱银行和美国美洲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加之华尔街对其进行可能的破产清算之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雷曼兄弟)已着手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准备申请破产保护

据一名熟知雷曼兄弟计划的人士透露,14日晚上,雷曼兄弟及其律师已准备递交与申请破产保护有关的文件。虽然还没有作出最后决定,但除了申请破产保护外,雷曼兄弟已没有其它任何选择。由于相关磋商尚未对外公开,这名消息人士拒绝透露姓名。

作为收购雷曼兄弟的首选之一,巴克莱也是第一个退出竞购的。他们表示,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没有获得美国政府或其它华尔街公司就雷曼兄弟资产潜在损失提供保护的承诺。另据一名熟悉谈判的人士透露,大约3小时之后,美洲银行作出与巴克莱同样的决定。目前,银行和券商已开始“加固”与雷曼兄弟有关的业务,试图将可能的破产申请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对当前形势较为了解的人士表示,为了防止雷曼兄弟在15日“开市”崩盘,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系统进行了长达3天的努力。随着巴克莱和美洲银行相继选择退出,这家投资银行已没有太多选择。宾夕法尼亚州哈沃福特独立信用评级机构Egan-Jones Ratings Co.总裁西恩·艾根(SeanEgan)称:“最理想的情况是联邦储备提供一个为期48小时的暂时交易冻结,在流动资金方面为雷曼兄弟提供直接支持,进而为其它竞标者出现或者其它此前对收购感兴趣的公司重新考虑争取时间。最坏的情形则就是破产,现在的雷曼兄弟正朝这一方面前进。”雷曼兄弟发言人马克·莱恩(MarkLane)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

华尔街密谋对策

位于伦敦的巴克莱的发言人利·布鲁斯(Leigh Bruce)在14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巴克莱选择退出的原因在于:就减少雷曼兄弟“无限期债务”带来的压力这一问题,他们并没有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担保或者达成一项相关协议。

美洲银行发言人斯科特·斯韦斯利(ScottSilvestri)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媒体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美洲银行已与美林公司就并购一事进行谈判。成员包括218家银行的国际互换与衍生金融产品协会(以下简称ISDA)在1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他们已就雷曼兄弟相关业务进行衍生市场净额结算交易,为这家位于纽约的公司的破产作准备。ISDA说,如果在14日晚上11点59分之前还没有递交破产申请,所有达成的交易将被废除。

14日早上,也就是有关“拯救计划”的谈判进行到第3天,华尔街高层来到下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花旗集团CEO威克曼·潘迪特(Vikram Pandit)、瑞士银行美国区董事长罗伯特·沃尔夫(RobertWolf);摩根大通派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投资银行业务部副CEO史蒂夫·布莱克(SteveBlack)和首席法律顾问斯蒂芬·卡特勒(Stephen Cutler)出席会议。

信评公司Egan-Jones总裁肖恩·伊根(Sean Egan)表示,雷曼兄弟破产造成的影响无法与房利美、FreddieMac、贝尔斯登公司或Countrywide FinancialCorp.相提并论。他说:“市场现状告诉我们,雷曼兄弟的净资产和其它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也就是说,一美元债务并不是100美分那么简单。雷曼兄弟的债务将引发信用违约互换。”雷曼兄弟公司董事会在14日苦寻买家未果后做出了申请破产保护决定。当日,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在美国政府拒绝提供财政担保后决定退出拯救雷曼兄弟公司的行动。大约3小时后,美国银行也宣布退出,转而收购美林公司。

在政府拒绝救命、收购退路全断之后,雷曼兄弟公司最终决定,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一旦申请得到批准,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将在破产法庭监督下走上重组之路。这也将是垃圾债券专门公司德崇证券商品公司1990年破产之后美国金融界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信贷危机所致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

面临公司破产的凄凉前景,雷曼兄弟公司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第七大道的总部门口14日夜间人来人往,不少公司员工携带着纸盒子、大手袋、行李袋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楼,更有一些人低声哭泣,相互拥抱道别。大楼对面,各电视台的直播车排成一排。

 美国金融危机升级 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美英金融机构两天来发生了一系列“地震”。英国巴克莱银行14号宣布,撤出对雷曼兄弟公司的竞购行动。当地时间今天凌晨,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以及来自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公司等的高层连续三天云集位于曼哈顿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部,研究如何拯救面临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以阻止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但财长保尔森反对动用政府资金来解决雷曼的财务危机,会议没有取得成果。

受此影响,与会的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宣布,由于美国政府不愿提供财政支持,决定退出拯救计划。当地时间15号凌晨,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它的破产将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明显冲击。有人预测,美国金融市场可能迎来“黑色星期一”。

 雷曼破产申请显示负债6130亿美元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周一上午提交的破产申请显示其目前负债超过6000亿美元。

 该行现有总计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其总资产为6390亿美元。

  该行向纽约南区联邦破产法院提交的申请显示其有超过10万个债权人,其中最大的是花旗集团(C)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BK),后者是雷曼大约1380亿美元的高级债券的契约受托人。

Bank of New York还被列为第二和第三大债权人,对120亿美元的高级债务和50亿美元的初级次顺位债务拥有索偿权。

这份破产申请还显示,AXA、ClearBridge Advisors和Fidelity Investments的母公司FMR是雷曼最大的3个股东。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09月16日 08:06:16 来源:新华网

    这是2008年9月14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7大道上拍摄的雷曼兄弟公司总部大厦。新华社记者陈刚摄

    在寻找买家未果后,曾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15日凌晨发表声明说,公司将于当日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消息一出,美元和美国股指期货齐声下跌,预示当天纽约股市可能大跌。

    破产保护

    根据声明,将于15日上午向纽约南区的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的将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而不包括旗下金融企业。包括雷曼兄弟资产管理公司、经营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的纽伯格·伯曼公司等雷曼兄弟旗下子公司都将继续营业,不受破产重组影响。

    雷曼兄弟公司董事会在14日苦寻买家未果后做出了申请破产保护决定。当日,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在美国政府拒绝提供财政担保后决定退出拯救雷曼兄弟公司的行动。大约3小时后,美国银行也宣布退出,转而收购美林公司。

   在政府拒绝救命、收购退路全断之后,雷曼兄弟公司最终决定,根据美国破产法案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一旦申请得到批准,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将在破产法庭监督下走上重组之路。这也将是垃圾债券专门公司德崇证券商品公司1990年破产之后美国金融界最大的一宗破产案。

    凄凉周日

    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但在信贷危机冲击下,公司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在短时间内价值暴跌,将公司活活压垮。

   面临公司破产的凄凉前景,雷曼兄弟公司在曼哈顿纽约时报广场附近第七大道的总部门口14日夜间人来人往,不少公司员工携带着纸盒子、大手袋、行李袋甚至拉杆箱走出大楼,一些人拿着印有公司名字的雨伞和装在画框内的美术品,一些人眼睛湿润,更有一些人低声哭泣,相互拥抱道别。大楼对面,各电视台的直播车排成一排。

    除了公司员工,面对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心中最为焦急的可能是投资者与在公司开户交易的客户。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说,雷曼兄弟公司的客户账户将得到保护,委员会人员将在未来数周内继续在公司“蹲点”。

    证券和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14日发表声明说,雷曼兄弟公司的客户账户由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提供的保险保护。根据惯例,美国破产券商一般由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负责处理,指定托管人开展清算并保护客户权益。

    股市海啸?

      作为华尔街巨无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可能冲击整个金融市场。全球最大债券投资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被称为“债券之王”的明星投资经理比尔·格罗斯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将引发“金融海啸”。

    雷曼兄弟公司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15日凌晨一经宣布,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期货立刻下挫3.6%,预示着当天上午的美股面临大跌。同时,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也应声下跌。印度等亚洲国家股市也大跌。

    在美联储建议下,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开设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14日临时开市,以方便各类交易商对冲相关风险。总共218家银行、代理商、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了交易。(王丰丰)

美为何救“两房”而不救雷曼兄弟?

   在美联储与财政部公开拒绝施以援手、巴克莱与美国银行相继推出竞购团队之后,美国第四大投行,拥有158年骄人历史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经营危机终于到达了难以挽回的境地。9月14日,雷曼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并施以一整套的自救计划来促使公司资产负债表重归常态。

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今年4月份,雷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德(RichardFuld)曾乐观地表示:“美国次贷冲击最猛烈的时候已经过去”,而时至今日,非但次贷危机终结依然遥不可及,雷曼兄弟更是深陷次贷危机的泥淖而难以自拔。刚刚公布的财务报告也显示雷曼2008年第二季度预计亏损额达28亿美元,即每股收益-5.14美元。如此糟糕的业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是与此前美国主流媒体“雷曼将成为下一个贝尔斯登”的预言不谋而合。

而更加加剧市场信心崩溃的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明确表示放弃对雷曼兄弟的财政援助,可以说这也是导致原本预期顺利的雷曼并购计划搁浅的主要原因。毕竟在缺乏政府背后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当前次贷、雷曼危机尚未明朗化就妄谈收购事宜是有欠慎重的。从财政支持并购的角度来看,雷曼兄弟在处理危机的关键节点上甚至比贝尔斯登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虽然股价已经从今年2月1日的66.58美元下跌到目前的3.63美元,但是投资者依然极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况。

当然,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对于历来崇尚市场“自由竞争”理论的美国政府来说,选择对雷曼不加任何干涉,任由其被市场“优胜劣汰”本无可厚非。然而从今年以来的贝尔斯登、房地美、房利美来看,美国政府对大型金融机构多采取政策扶植,甚至国有化的方式进行拯救,雷曼兄弟同样是华尔街重要的投行大鳄之一,却不能列入援助名单之中,不免有所唏嘘。

事实上,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美国政府的援助能力和范围已远超其所能掌控的程度。从去年以来的连续多次降息与提供市场短期借款;到今年以来撮合并幕后支持贝尔斯登与大摩的合并事宜;再到提供房地美与房利美两房援助计划与国有化方案。美国政府的市场干预措施已大大超出了其日常监管的范畴,涉及的金额也属多年的最高,而两房国有化方案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救市行动之一。

然而,这些已经施行的救市计划对于次贷风暴的核心——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拯救能力仍相当有限,并进而导致其实际收效大打折扣,因而此前相对弱小的反对政府滥用纳税人资金进行直接行政干预的声音越来越大。事实上这些反对声音(甚至来源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指的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并非子虚乌有,正是依仗与政府关系的密切,华尔街投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才会在次贷危机之前,明知次级抵押类资产深藏危机,却不断扩张其规模。在危机爆发之后却依靠其对市场的影响力绑架政府对于提供援助。

这样的状况显然是美国政府和大多数选民所不愿看到的,而处于大选之际的美国政府必然要在继续实施政府援助上有所顾虑。

此外,在战术上,雷曼兄弟相对于贝尔斯登而言同样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在贝尔斯登危机爆发时期,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尚能通过出售优质资产、吸引海外主权基金投资以自保,而时至今日,不仅仅是雷曼兄弟,美林证券、两房也同样仰赖政府鼻息。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有保有压”——牺牲一部分利益以换取整体市场稳定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美国银行在宣布退出雷曼兄弟竞购之后,即用总价近500亿美元的交易额收购美林证券;美联储新近出炉的10大银行共同出资建立的700亿平准基金中有美林而无雷曼兄弟。这两件事情充分表明了美国政府已经弃雷曼而取同样深陷危机的第三大投行美林。雷曼兄弟申报破产事件已充分表明在危机中风险往往总是超出常人预期,目前任何针对美国与全球经济走势的预测均应谨慎从事。(作者: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158年雷曼兄弟缘何轰然坍塌

  作者:贾肖明

抱着纸箱走出雷曼兄弟纽约总部的大楼,林锐(化名)感觉仿佛仍在梦中。名牌大学毕业、留学、顶级MBA……直到3年前毕业进入雷曼兄弟工作,在外人眼里,林锐一直都是命运的宠儿。但谁也想不到,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顶级投行会在一夜之间倒下,几乎整个华尔街都笼罩在破产和失业的阴影之下。



 不仅仅是华尔街……雷曼的倒下把全球股市都“雷”倒了。虽然全球央行集体紧急救市,但是难挽狂澜。道指暴跌4.42%,伦敦股市暴跌3.92%,巴黎股市暴跌3.78%;亚太股市更是一泻如柱。日经225指数跌605.04点,跌幅4.95%,创下2005年7月8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恒生指数暴跌5.44%;韩国股市暴跌6.1%。A股虽然央行降息的利好,但是也同样没有躲开大跌的厄运。

不仅仅是股市……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行的华尔街贵族,雷曼的破产影响深远。在中国,国内部分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境外理财产品都曾聘请雷曼作为理财顾问,将受到波及;雷曼旗下的资产如果被抛售偿债,也会直接带来冲击。

 躲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亚洲金融风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崩盘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多次市场洗礼,却在这场全球信贷危机中轰然倒下。梳理雷曼兄弟的前世今生,也许能帮助我们看清楚雷曼的破产影响到底有多大?贝尔斯登、雷曼之后,次贷的幽灵又将勾走谁的魂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正在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之后,保险业巨头AIG也开始吃紧。

 雷曼兄弟公司的前世今生

  1844年,23岁的亨利·雷曼(HenryLehman),一个卖牛商人的儿子,从德国移民到美国,定居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一家名为“H.Lehman”干货商店。1847年,随着伊曼纽尔·雷曼(EmanuelLehman)的到来,商号更名为“H.LehmanandBro”。当1850年他们最小的弟弟迈尔·雷曼(MayerLehman)也到来的时候,商号再次变更名称,“LehmanBrothers”成立了。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地区,棉花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利用棉花的高市场价值,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最终进入棉花的二次商业贸易。1855年亨利患黄热病过世后,另外两兄弟继续从事他们的农产品期货生意和经纪商业务。

 起步重组助其渡过内战难关

  1862年,面临美国内战的困难,公司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雷曼杜尔公司。内战结束后,公司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公司总部最终也搬到了纽约市。公司还在新兴市场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咨询业务。

到十九世纪末,雷曼公司开始扩张到商品经纪和商业银行领域。早在1883年,雷曼已成为咖啡交易所成员之一。1887年证券交易业务的发展使得公司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成员之一。1899年,公司开始了首笔公开招股生意,为国际蒸汽泵公司招募优先股和普通股。

为了着眼于未来全球的增长,雷曼公司合伙人之一JacobSchiff在欧洲和日本创建了投资银行业务部门,至此公司作为未来金融大鳄的框架基本构成。

 壮大技术创新帮其逃离股灾

  1906年,雷曼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一家证券发行公司。那一年,在菲利普·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接连把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通用雪茄公司送上市。

在随后的二十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的上市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公开上市。

菲利普·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接手担任公司领导。波比领导雷曼期间,公司在股票市场复苏时由于侧重于风险资本而度过了资本危机大萧条。

1929年的股灾对资本市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此时的雷曼兄弟成为金融融资创新技术的先锋之一,公司开创了私募融资的技术,在蓝筹股公司和资金拆借方中穿针引线,为资金借出方提供安全和稳定的回报,同时又使得资金需求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金额。公司为此而与许多行业和公司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20世纪30年代,雷曼兄弟帮助第一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招股,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和科麦奇公司。

罗伯特·雷曼于1969年去世,罗伯特的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加之当时经济不景,把公司带进困难期。1973年,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受聘挽救公司。

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雷曼兄弟的迅速扩张期,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很多代理处在海外建立,在巴黎建立办事处,伦敦和东京分别成立了分部。

上个世纪80年代,雷曼兄弟帮助很多信息技术公司融资,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比如英特尔,后来成为了高科技革命的领跑者。

 事发雷曼兄弟陷入次贷漩涡

  将雷曼拖向末路的,是去年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但点燃这场危机导火索的,却是1993年富尔德接掌雷曼。

在金庸名著《笑傲江湖》中,描写了华山派有“气宗”和“剑宗”之争,在雷曼公司中,同样产生过稳健派和冒险派之争。雷曼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稳健著称。直到1980年代初,稳健派仍然把持着公司的决策权。然而,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雷曼内部发生了稳健派和冒险派之争。1983年,两派之争公开化,并导致公司分裂,冒险派代表出走,而当时默默无闻的富尔德选择留了下来。次年,雷曼被美国运通收购。

1994年,卧薪尝胆的富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剥离出来、已经满目疮痍的雷曼,并将其运作上市。富尔德改变了此前坚持的稳健立场,成为一个积极的冒险派,大举扩展投行业务。

可能是吉人天相,富尔德的激进做派,不仅让雷曼避过了1998年因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遭遇恐怖袭击而造成的冲击,而且相关投行业务尤其是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其中又以次级贷款为主)更是蒸蒸日上。从2003年到2007年,雷曼的利润达到了160亿美元。特别是在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的2005年,雷曼的营业收入达到320亿美元,利润32亿美元。春风得意马蹄疾,富尔德之名传遍华尔街。

早在1999年,雷曼就用账上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再将借来的资金贷给私募股权基金,或者购买房贷资产,再打包发行给投资者,将杠杆机制用到了极限。

2004年,雷曼收购了BNC房贷公司,以便能有持续不断的次级房贷得以被雷曼打包成债券出卖。2006年一季度,BNC房贷公司每个月发放次级房贷10亿美元;雷曼还收购了Aurora贷款公司,该贷款公司发放Alt-A房屋贷款。2007年上半年,Aurora贷款公司每月放贷30亿美元。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让雷曼手中有大量卖不出去的次贷资产。

次贷危机爆发前,雷曼成为华尔街打包发行房贷债券最多的银行,自家也积累了850亿美元的房贷资产,比摩根士丹利高出44%。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雷曼已经如同撞上冰山之前的泰坦尼克号,来不及转弯了。2007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一季度,雷曼的减计高达100亿美元。

曲终自救无路,他救无门

 意识到次贷危机的巨大杀伤力,雷曼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

  在2008年2月结束的雷曼第一个财务季度中,雷曼卖掉了五分之一的杠杆贷款。同时又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希望赌一把来摆脱困境。然而,美国房屋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得这一努力不但没有改善雷曼的状况,反而让雷曼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今年第一财季,雷曼发布了赢利4.89亿美元的报告。事后证明,那只不过是在玩财务手段掩盖真相罢了。

 雷曼在第二个财务季度变卖了1470亿美元的资产,这又使得公司承受大量的账面损失。与此同时,雷曼还没有放弃商业楼宇贷款业务,将房贷资产有一半投在商业房贷和商业楼宇,而这些资产在今年却均被大量减计。

除了对资产进行处置外,雷曼还连续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压缩开支。自去年6月以来,雷曼公司已经实施了四波裁员计划,已经解雇超过6000名员工。

然而,即便在这些业务和举措的支撑下,雷曼要自救,仍然回天乏术。雷曼只有将希望寄托在来自第三方力量的他救上。

从6月30日开始,先后传出巴克莱银行、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韩国产业银行、美国银行等将收购雷曼兄弟。然而,这些有意向的收购方,最终都选择了放弃。9月14日晚间,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宣布计划破产清算。

 本月10日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雷曼兄弟今年第二季度损失39亿美元,是它成立158年来单季度蒙受的最惨重损失。受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影响,雷曼股价早盘已重挫逾九成,报收0.19美元。

一家曾经呼风唤雨的百年老投行,就这样走到了终点。

AIG告急会否波及友邦保险?

“一旦AIG破产了,我在友邦买的保险怎么办?”昨日,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濒临破产的消息传来,不少人对自己持有的友邦保险保单表示忧虑。据了解,AIG目前在国内有两家保险业务机构———友邦与美亚,其中友邦以AIG分公司的形式存在,专营寿险业务,目前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而美亚则在去年完成了“分改子”,专营财产险业务。昨日,友邦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公司会继续正常运作,以满足对保单持有人的责任。而据接近保监会的消息人士称,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AIG危机的进展,以随时保障国内投保人的利益。

 AIG可动用理赔金解困

继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后,同样深陷次债危机的AIG被称为“华尔街下一个隐忧”。
9月15日,在预期财务评级调降的恐慌下,AIG的股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雪崩般急跌,收于4.76美元。盘中一度跌幅达到71.17%(3.50美元)。当日的成交量也爆出了7.38亿手的天量,相当于平日的15倍以上。在过去的5个交易日中,AIG的股价累计已经下跌了79.09%。而在15日收盘后不久,抛售者预期中恐慌终于兑现,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步调一致地宣布了对其下调评级的决定。

15日,为化解AIG面临的财务困局,其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州宣布,允许AIG借用旗下公司的200亿美元资产用于自救。在美国,保险公司一般难以动用理赔金用于自身融资担保。在市场人士看来,纽约州监管当局的这一举措“史无前例”。

而这一特例也引起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注意。据接近保监会的消息人士称,监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AIG危机的发展,他们担心其在华分支机构友邦与美亚,也成为AIG全球调拨头寸的“资金池”。

友邦自称不会被波及

作为国内第一大外资寿险公司的股东,AIG濒临破产的消息让国内不少投保人开始担心手中友邦保单的安全性。友邦相关人士昨日向记者表示,AIG成员公司所签发的保单由AIG全球各成员公司直接承保。这些公司均资本金充裕,并完全按照当地监管部门严格的法律法规及资本金储备规定运营。AIG各成员公司将持续正常运作并满足对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诺与责任。“过去几天,金融市场形势发展严峻。虽然AIG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但我们在全球不同市场中拥有强劲优势业务与雄厚的资产基础。我们郑重向客户保证,AIG会履行承诺,满足客户及其业务运作的需求。”上述人士说。

昨日,记者还致电美亚保险企业传播部高级经理谷学斌,谷学斌要求记者通过电子邮件采访,但截至发稿,记者并未得到回复。

据了解,AIG现有业务遍及亚洲19个国家,客户约2000万。亚洲地区是该集团获利最为丰厚、利润率也最高的地区。根据去年年报分析,AIG的核心寿险业务中约有一半来自亚洲地区;集团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也来自亚洲。“友邦在亚洲其他国家都是以AIG子公司形式存在,但在中国内地还是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风险防火墙机制较弱,因此受到的波及可能会大于其他子公司。”据接近中国保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监管层会密切关注AIG分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状况,从而保障在友邦和美亚这两家公司投保的中国民众权益。

 需切断雷曼破产的危机传染途径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尽管“两房”因事关美国国际金融地位而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援手,但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升级: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截至今年5月)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崩溃,从而造就了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另一家华尔街著名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危机也在进一步深化,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在接二连三的冲击之下,格林斯潘关于此次危机“百年未遇”的断言更加坚定。

毫无疑问,美国次贷危机的这些新发展,除了直接加剧世界金融体系的动荡之外,还会波及实质经济部门,加剧信贷紧缩,给世界经济复苏投下更多、更浓重的阴影。同时,对于同危机机构资金往来较多的国家,金融危机传染会较为严重。那么,就中国而言,主要的潜在危机传染途径是什么呢?

 美国次贷危机新发展的冲击可以划分为实质性冲击和心理冲击两类。心理冲击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中制造恐慌气氛,这从昨日的A股表现就可见一斑。关于实质性冲击的传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是资产缩水途径。中国投资者在美国持有大量证券资产,雷曼公司破产,其股权价值化为乌有,债务价值大幅度缩水,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如果持有雷曼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其价值将与废纸相差无几。

第二条途径是抛售资产,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股权、债权。如果海外投资者大量抛售中国资产然后退出,可能对中国外汇市场施加沉重的向下压力。这正是去年至今韩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外资机构投资者在韩国证券市场占据显赫地位,他们在次贷危机中损失巨大,不得不抛售韩国资产,抽回投资,以救母国总部燃眉之急,使得韩元大幅贬值,韩国主要股指暴跌,而这还是在韩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了强力干预之后的结果。

令人倍感侥幸的是,虽然中金、中信等机构均与雷曼兄弟往来密切,但雷曼兄弟这家“举世公认”的“华尔街一流投行”还没有成为中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战略性投资者。不过,雷曼在金蝶软件、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天津融创集团、铜管制造商金龙集团等公司的股本投资将面临转手,这些公司需要为股东变动的冲击做好准备。看来,我们在引进外资的时候,确实要多加小心。

除了上述直接危机传染途径之外,还存在间接的、比较深远的危机传染途径。因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必定会蔓延到实质经济部门,这对于我们的外部经济环境是不利的。

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国的危机就是外部投资者收购廉价资产的契机,但目前中国可能还不太好单独行动去购买这类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型金融机构的股权。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不够透明,难以准确评估风险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对中国非常忌讳,要去收购的话,无疑将遭遇巨大的阻力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面对新一轮席卷而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当务之急是切断雷曼兄弟破产对中国的危机传导途径。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最新动态

全球紧急大救市

欧洲:央行紧急注资

欧洲中央银行9月15日宣布向欧元区国家的商业银行紧急注资300亿欧元,以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同日,英国中央银行也宣布向金融市场提供63亿欧元流动资金。瑞士央行也宣布,将以1.9%的隔夜利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

日本:注资1.5万亿日元

日本央行16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入1.5万亿日元的资金以维护市场稳定。日本当局同时宣布,暂时禁止雷曼在日法人机构雷曼兄弟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

美国:组合拳救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宣布,将采取包括扩大紧急贷款种类在内的几项新措施,以帮助金融机构应对严重的信贷危机。美联储14日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此外,美国证券和交易委员会正在酝酿推出新举措,进一步限制股市投机者的“裸卖空”行为。

香港:向雷曼发出限制通知书

香港证监会周一对美国雷曼兄弟在香港营运的4家公司发出限制通知,以保存有关公司及客户的资产,并保障客户及投资者的利益。其中,香港证监会对美国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发出的限制通知禁止该公司处理客户及公司的资产。对其余3家公司发出的限制通知的条款则阐明证监会准许的若干例外情况。来源:搜狐财经

雷曼兄弟的终结

雷曼兄弟倒台将如何冲击实体经济?

158年雷曼兄弟缘何轰然坍塌

      第三重打击:市场

  雷曼兄弟曾四次面临倒闭

编辑/发表时间:2008-12-11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