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德受罚 树立规则的威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29:47

失德受罚 树立规则的威严
 
2006-12-01 10:57:43
 
大中小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使组成和谐社会的公民具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而造成目前公德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合理公正的机制。重建社会公德不能只凭“一己之力”,也不能依据单一的的说教模式,而是要不断壮大社会公德维护者、监督者和惩罚者的队伍,不断形成“失德受惩”的社会局面。让公众对社会公德有一种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题记 

失德受罚 树立规则的威严
 一  公德理念:
        在社会的表层游走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构件,个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规范。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社会公德在进一步弱化。人们缺乏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勇气。公德理念只是在社会的表层游走。 针对目前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中的境遇,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贾应生教授这样界定。
    天水孕妇在兰州挺身而出制止小偷的犯罪行为遭到疯狂报复时,周围年轻力壮的人却选择了沉默。事后,许多人表示害怕遭到报复。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缺乏正义的维护社会公德的氛围。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的李怀主任对此分析说,目前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相叠加的时期:经济体制,社会体制,道德规范都在转换。 由于处在转换阶段,许多社会公德规范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并没有内化到公众的心中。由于社会公德理念只是在社会的表层游走。致使目前社会中普遍缺乏社会公德的维护者、监督者以及惩罚者。面对践踏草坪、随地小便等陋习,许多人都在默然冷对,绝不会站出来对这些陋习予以指责。而这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由于得不到相应的监督者和和惩罚,会对自己的陋习习以为常。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得不到激励,破坏社会公德的人得不到惩处。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人人漠视社会公德的社会风气。  此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被置于核心地位, 许多地方由此出现了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德建设的现象, 这就造成许多的社会道德底线被突破,甚至扭
曲的现象。
 

二  公德缺失:不能无视制度的缺陷
 
      公交车里没有人为老人让座,大街上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上完厕所不冲水,这些事情每个人天天都能遇到;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卖淫嫖娼、见死不救,见利忘义层出不穷;个体的孤独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这些也许大家正在体验。侵占盲道、小摊小贩在路旁摆摊设点这样的事情也不再是个别现象。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没有绝对的正向相关,经济发展了,但我们整个社会公众的道德状况不但在总体上没有进步,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出现了明显的滑坡。
    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马步升针对这些现象分析说,我们不能无视制度的缺陷,一味地对这些行为做道德上的批判。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不审视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制度上的真空,寻找解决的办法。
    目前人们公德心的缺失,就是由于整个社会缺乏一种合理公正的奖惩机制。一些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可和奖励。长期如此,势必造成这部分人对社会公德的漠视。继续在“逃水荒”的何奶奶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不但按时交纳水费,甚至还提前几个月预交水费,但她依旧得到没有水吃的待遇。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是对遵守社会公德者的莫大的伤害。
    社会公德实际上是一种软性社会规则,但是目前,广大公众普遍缺乏的恰恰是规则意识。兰州市文明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规则意识的缺乏造成了社会公德的缺失。即使有公共规则,大家也都是想极力去摆脱公共规则。而且道德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物质上的投资与精神上的回报并非总是成正比。所以重建公民的社会公德就必须确立规则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规范,而这种规范的前提就是公正合理。
 
 三  维护公德:
        形成失德受惩的社会合力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使组成和谐社会的公民具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公民必须要有这种内在的素质,和谐社会才有得以建设的主体性前提。”  西北师大社会学系李怀主任分析说。此外,他表示,重建社会公德不能凭借一己之力,也不能依据单一的说教模式,而是要不断壮大社会公德维护者、监督者和惩戒者的队伍,不断形成“失德受惩”的局面,让公众对社会公德有一种敬畏感,从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禁止吐痰,违者罚款10元”类似这样的警示标语很常见。但在公共场所吐痰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而且大多时候,这种警示标语所提出的出发措施也流于形式。由此很多人对这些警示标语产生以一种嘲讽的心态。
    对此,许多市民表示,重建社会公德,不能简单的依靠一个部门,一个个人。而是要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合力。家住兰州市嘉峪关西路的退休干部刘先生表示,重建社会公德,要从多层次,多方面开展广泛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公务员队伍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榜样力量,使维护社会公德的民间组织成为监督社会公德履行的支持力量,使广大公众成为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的主体力量。几股力量形成合力,就会推动社会公德的确立。
  
四 构建和谐:
       更应注重软环境建设

    相对于法律和法规的刚性而言,社会公德是软性的,很多人对其并不在意,但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和谐运转的润滑剂,很难想像一个只有法律规范调整而没有社会公德约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社会公德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环境,但更多地体现在公民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普通公民,很多人的公德缺失给社会造成的不和谐是无意中形成的,而要改变这种无意行为甚至不需吹灰之力。因此面对诸多不和谐不文明因素,我们是不是应该拷问自己:作为构成整个社会的一个个体,我们的社会公德是否缺失?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兰州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最近一份调研报告针对目前部分单位只注重硬环境建设,而忽视人文道德等软环境的建设的现状指出,兰州市正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创建文明城市,在注重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将文明道德建设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