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所爱的人民以自由序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10:35
茅于轼
你若爱她,让你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泰戈尔
一个人被人爱是幸福的。
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是他最温暖,最安全,最舒服的地方。
小学生回家,有关心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门口张望。他也许不懂得那份爱的可贵,但一旦他流落在街头,像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姑娘,一定会感到被人爱有多幸福。
夫妻相爱,有一个家,那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是一个避风港。彼此的爱把世上嘈难隔绝在外,一旦失去一方,和未亡人作伴的是凄凉和孤独。
在抵抗侵略的战争中,一位战士在战壕里受了伤,只要他有战友的支持,就有胜利的希望。同胞们的爱,同仇敌忾的意志,会给他无穷的力量。他愿用生命来回报祖国对他的爱。
爱是幸福的源泉,是力量的源泉,是家庭和社会的粘结剂。可是如果爱的方法不对头,爱也可能带来怨恨,甚至带来悲剧。这是多么可悲啊,幸福和力量的源泉怎么会变成了怨恨的呢?
这样的例子一点也不少见。父母要子女学工科,可是子女想要学文科;父母要子女寻找符合他们标准的对象,但是子女另有所欢。特别是牵涉到恋爱等感情强烈的问题,冲突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酿成悲剧。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今天还不断在重演。更多的是因为婚姻观点不同,闹到父子母女反目成仇。父母爱子女并没有任何私心,都是为了子女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事与愿违,谁能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对一切人都不利的结果呢!
就拿婚姻作例子,父母的眼光未必永远是对的。当然子女也未必都对。但侵犯别别人的自由永远是对的。当然子女也未必都对。但侵犯别人的自由永远是错的。父母干涉子女的婚姻,用一个未必正确的理由去做一件一定是错的事,结果多半是很糟糕的。
夫妻之间的关系,亲热当然是不错的,但不能没有彼此的尊重,中国古训要求夫妻相敬如宾。许多夫妻关系的恶化,正因为缺少了彼此的尊重,说话不加考虑,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三言两语,小误会发展成大矛盾,最后只好分手。
彼此尊重不可少,尊重什么?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如何才算尊重了对方的自尊心?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不妨碍对方的自由。父母为什么会干涉子女的自由?因为父母总认为子女比自己低一等,管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管,就是限制人的自由。可以说,干涉人的自由和不尊重人是同意语,反过来也是对的。尊重别人一定不会去干涉人的自由,很少有子女干涉父母自由的事,因为子女认为父母是应该被尊重的,所以尊重人,确切地讲,就是给人以自由。
政府是为老百姓管理公共事务的,人民政府更是爱人民的。如何爱法?就是不干涉他们的自由。政府出于好心,恐怕百姓学了坏,互相传播坏思想,走火入魔,害了自己,有时候要提出各种劝告,干涉他们的自由。其实,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自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用别人过度操心。把自己的好恶是非强加于人,不但不受欢迎,反而产生出怨恨情绪。正好像父母之管子女一样,本来是一片好意,可是往往好心办了坏事,结果却适得其反。
在经济活动中干涉人们的自由也是有害的。前几年曾经争论过是否要发展啤酒的问题。有人主张限制啤酒业的发展,因为啤酒业每年要消耗大量粮食;如果增加啤酒的生产,势必将减少粮食的消费。这样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是合理,但是他干涉了人们选择的自由。也许这些是建议者在自己喝啤酒的时候,啃一口馒头来代替,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馒头是不能代替啤酒的。这一建议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干涉了人们消费选择的自由。至于爱吃肥肉的人强叫别人也吃肥肉,爱抽烟的人强叫别人也抽烟,显然都是不对的。个别地方还有强行劝酒的习惯,也是极不受欢迎的陋习。
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功。我们自己身在其中并不感觉。可是许多外国的朋友,尤其是经济转型的国家,对我们成功非常羡慕。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无非是扩大了人民选择的自由度。过去一般百姓是不可以坐飞机,不可以坐软席卧铺,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过去不许可农民进城谋生,现在限制宽了许多;过去不能辞职自谋职业,现在可以到国外去干活。我国的经济活力主要来自百姓的活动自由度的增加。当然和发达国家相比,自由度还不够。自由度越大,人才施展的机会越多,人才被埋没的机会越少。世界银行等机构专门研究过经济自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自由度高的国家发展水平也较高。
有人把自由理解为为所欲为。这是很大的误解。恰好相反,自由是不干涉别人的自由。要理解这一点,必须认识到,自己既是自己,又是他人的别人。从全社会来看,自己跟别人是没有区别的。如果每个人都不干涉他人的自由,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活在无人干涉其自由的环境中,这样全社会岂非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的敌人正是少数企图干涉他人自由的人,在肆意侵犯他人的自由。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特权阶级就是常常干涉别人自由的人。他们拥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特权,由于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特权者的自由比一般人的自由更多。他们的额外的自由是靠着牺牲他人的自由而得到的,这显然是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在消减了特权阶级的社会里,人与人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包括父母、夫妻、老师和官员。但是政府必需有权威,这不是特权,这是管理公共事物所必须的。当然政府的权威是用于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的,可不能用来无端地侵犯人们的自由。
取消了能侵犯他人自由的特权,每个人的自由就自然存在着,用不着再去争取。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就是人人平等,没有特权的社会,也是每个人享有充分自由的社会,所以自由不是任何人恩施的。显然当今特权正在消亡,但由于对爱的误解,往往发生对他人自由的侵犯。
所以我要呼吁: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在国际关系中,彼此尊重,不干涉他国的自由,同样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当然这个自由是以不侵犯别国的自由为限。我们讨厌霸权主义的干涉,我们自己也不应对别的国家限制其自由,规定其选择。世界上的许多争端正是因为国家之间试图用特权去干涉纯属别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中国永远不称霸,就是不强加于人,不干涉他国的自由,尊重他国的主权和自由。
不论从家庭,社会,还是国际的范围里来看,一个人的自由并不需要以减少他人的自由为代价,所以自由可以成为人的基本权利。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没有代价的,社会并不为此而有所损失,但使得它的成员得到了所希望的东西。有些人并不懂得自由的重要性,对自己所爱的侵犯他们的自由,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所以我们要再次呼吁: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