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总理外访不过夜让谁脸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5:02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总理外访不过夜让谁脸红?

张成才


13日赴日本福冈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温家宝总理外访不过夜,早上8点飞机,晚上12点回到北京。因为不过夜,代表团也没有在酒店租房间,节省了开支和时间,却又办成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出席第一次中日韩领导人首脑峰会。(扬子晚报12月15日报道)

 
他,是一个大国总理,日理万机;但他更是一个老人,理应在工作的同时有所休息。然而,我们不无心酸的看到,一次国际性峰会,从早上8点飞机,晚上12点回到北京,外访没过夜,代表团也没有在酒店租房间。虽然节省了开支和时间,但满打满算这一天24小时,减掉飞去飞回的16个小时,再去除晨起后、下飞机后的行路时间,我们敬爱的老人,敬爱的温家宝总理,他的休息时间寥寥无几。节省的开支和时间,是以一个大国总理牺牲休息时间换来的。


我们常常在关注总理紧密的工作行程之中,不经意之间忽略了,总理,你可曾好好休息?总理,你可曾有所停歇?外访一次,劳累一日,夜半人静,就地歇息本是人之常情。别说是一国总理,就是一个普通人这么做,走遍全世界也没人会说半分不是。然而,总理就会为了节省开支和时间而连夜返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作风——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曾经,他在灾区和老百姓一起吃“土豆午餐”;曾经,他和一线工人围坐在一起吃盒饭;曾经,他身着矿工服,与矿工们在井下巷道的铁轨上吃包子……数年常穿一件羽绒服,数年常穿一双鞋……毋须以什么华丽的语言来加以歌颂,这一幕幕生活场景就是最真实最美丽的,对一个人的品格的赞美。


近期,关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公费旅游”的舆论浪潮泛涌,一些官员出面百般狡辩,什么“指标说”什么“考察说”尽出,试图辩解昂贵的出国费用的“合理性”。如今面对“总理外访连夜返程”的新闻,不知道有些人是否会羞愧脸红?这些领导干部们,请扪心自问,你们何德何能,拿着纳税人的钱周游海外逍遥快活?又何德何能,面对公众的指责而厚脸皮辨析?花纳税人钱者,当以温家宝总理为镜!


在今年“两会”后的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我们听到温总理谈忧患意识。他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满了忧患。”总理外访连夜返程,只是总理心怀国民“忧患”意识的一个侧面。但遗憾的是,很多官员心中并未有“忧患”意识。即便在借助“出国考察”名义行“公费旅游”之实的猫腻被公众戳破,公众希望看到的整治风暴却依然未能刮起,所见的只是曝光了谁处理谁的“头痛医头”的苍蝇拍狠举轻落的问责,而没有大面积的公费“福利”异化的反思和自查出现。


近年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句话很流行,成为一些人自我标榜与相互奉承的热词。但我却认为,作为官员,“责任越大”应该先于“能力越大”,只有身知肩负重责,胸怀“忧患”,才会激发一个人的无限潜能,就像温总理那并不伟岸的身躯中所迸发的超人能量一般。在这个国际金融寒冬,在寒气逼国人眉睫而来之时,总理深知时间与金钱的紧迫,虽然一己节俭对整个经济大环境是杯水车薪,但以身作则的意义却是无穷大的。为人民公仆者,当以温家宝总理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