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怀《给世界一个和平的希望—我对两岸关系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4:27:27
彭真怀《给世界一个和平的希望—我对两岸关系的建议》
文章提交者:qetuol 加贴在环球风云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33.html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曾于2008年5月12日,向陈云林寄送其论着《给世界一个和平的希望──我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建议》一文,陈云林则于6月2日覆函表示感谢。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全文如下:
3月22日,马英九当选为台湾领导人,成为台湾民主政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5月20日政权交接,标志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和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在对话管道尚未恢复、心理感受依然敏感的背景下,大陆怎样主导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现在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包括:如何清醒地判断马英九基本政治态度;如何务实地处理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如何灵活地对待台湾23个“邦交国”;如何积极地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如何诚恳地进行两岸和平谈判。我提出如下意见,供中央高层决策参考。
一、关于对马英九判断问题
近来批评马英九的意见很多,起因是他在选前选后制造了许多选举语言。如台湾的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不统不独不武”;维持现状是台湾主流民意;和谈必须先撤“飞弹”;以及在西藏、“六四”、就职前要求访美等问题上的表态。特别是在马英九主导下,台联党的赖幸媛被提名出任“陆委会主委”,更引起了各方面强烈反应。有人指出马英九本人一直倡导“与台湾连结”的理念,甚至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马英九是更加狡猾、阴险的“台独”。
判断一个政治人物的标准,我认为主要是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也可以理解为要重点关注实质问题。在两岸间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最具实质意义的,这就是“一个中国”。从这一点上看,马英九任何时候都没有动摇过,这是值得肯定的。他始终强调自己当选的是“中华民国的总统”,或者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总统”。“一个中国”是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在这个框架内,两岸关系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是一个国家的内政。在我看来,一些评论家对台湾事务过于热心,举凡任何大小事件,总会指出正面、反面、阴阳面的歪理进行批判,而且往往言不及义,误导舆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应当指出,马英九的很多言论都是竞选的需要,是一种竞选策略。在两党制逐渐定型的台湾地区,民进党作为本土力量的作用绝对不可忽视。统计资料表明,马英九获得7,658,724张选票,占有效票数的58.4%;谢长廷获得5,445,239张选票,占有效票数的41.6%。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比例上看,国民党仅领先200多万张选票,并没有赢得完全的胜利。马英九今后的执政,我认为必然会尊重民进党、亲民党和台联党等在野政治力量的利益诉求,显示政治谦卑和朝野共识的努力。首先要达成国民党的党内共识;其次要协调台湾各党派的岛内共识;最后才有可能形成与大陆的两岸共识。
我的基本判断是,马英九应该是符合全体中国人利益的台湾领导人,承担着带领台湾同胞和谐前行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他不是一个“台独”分子,而是一个坚持与“台独”战斗的政治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马英九知道有各种政治力量在注视着他的一言一行,他还是经过精心策划和权衡,对两岸关系作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审慎表态,如“有兴趣参加北京奥运会”、“不搞‘台独’”、“要当和平缔造者”等等。这些微言大义表明了马英九的基本政治态度,大陆的应对举措则考验着中国共产党把握大局的执政能力,考验着知识精英见微知著的识辨能力。
二、关于世界卫生组织问题
台湾领导人自1997年以来一再四处活动,谋求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连续11次遭到否决,屡败屡试。今年世界卫生大会的议程,从5月19日至5月24日,正逢台湾新旧政权交接之际。因此,大陆应注意十分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
我建议,如果这个提案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大陆仍然采取过去的一贯做法,予以坚决反对。但鉴于马英九执政后改善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可以预留弹性空间。建议在有关声明中指出,根据WHO的人道主义性质,会认真考虑台湾同胞的关切,进而通过海协会与海基会协商作出妥善的个案处理。可供选择的协商方案有两个:
第一、在大陆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的代表团内,设立一个特殊的“台湾代表组”,让台湾在WHO中表达意见并有所贡献。这个方案的理由很充分,尽管中国暂未统一,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联大第2758号决议早已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领土范围从未改变,大陆在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权当然包括台湾在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如果台湾不接受上述方案,也可以考虑以“中华台北”的名义,作为观察员加入WHO。就目前WHO观察员的情况分析,一类是尚未正式加入的国家观察员,如罗马教廷;一类是准国家性的观察员,如马耳他骑士团;一类是非政府性的观察员,如国际红十字会。在这种情况下,大陆应主动与WHO进行磋商,在有关加入条文中明确台湾不具备国际法规定的法律人格,只能作为第三类观察员加入,不能允许台湾解释为前两类观察员。
这种释放善意的行为,在我看来是对马英九的一个正面支持,可以挫败“台独”分子利用WHO的政治阴谋,成为两岸破冰的重大契机。十多年来,台湾领导人以人道主义为诉求,称不加入WHO影响台湾同胞的医疗卫生权益,无法取得相关信息和技术,影响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治,不能参与有关全球卫生政策的讨论,不能与国际社会分享台湾医疗卫生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并作出贡献等等。如果大陆不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策略,“台独”分子就还会在岛内挑拨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不满和敌视,抹黑大陆缺乏人道主义,贬低马英九执政无能,继续煽动所谓的台湾悲情。
三、关于台湾23个“邦交国”问题
在全世界197个主权国家和地区中,有171个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应该说,受两岸实力和国际大背景的影响,稍微明智的国家都愿意站在大陆一边,就连美国也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相比之下,台湾只有23个“邦交国”。其中,拉丁美洲12个,大洋洲6个,非洲4个,欧洲1个。除了和巴拿马具有一定的宗教影响和地缘优势外,这些国家共同的特点是人口少、面积小、经济欠发达。
国际社会讲究的是实力,“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从大陆过去的外交战略判断,我感觉是在利用庞大的市场吸引力和经贸利益为后盾,试图收买所有至少是大部分与台湾建交的国家,以制造“台湾无外交”的既定事实。无外交的政权,当然不属于主权国家之列。这种做法,如果在马英九执政后不加以调整,我认为不利于两岸关系的和解。较为务实的途径,就是大陆在外交上作出温和姿态,协商“外交休战”,避免两岸恶性竞争。
我建议“冻结”目前的外交现状,减少人为干扰,维护台湾尊严。马英九执政后可以与现有“邦交国”发展外交关系,大陆不再争取这些国家倒戈,以绝外人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马英九不能出访非“邦交国”,对其过境外交,只要不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大陆可以提供人道方便,包括会见高层人物。对马英九在“一中各表”理念下推进两岸实质和平统一的努力,以及为掌控岛内局势,宣扬台湾本土意识,大陆应运用“台面”与“台下”两种策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两岸现状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在处理台湾“邦交国”这个特定事项上,大陆应当有诚意、有耐心,体察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理解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化解台湾同胞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隔阂。我想指出的是,面对这个特定事项,大陆如果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承担现在就解决问题的麻烦与风险,甚至还想用大把的美元和订单搞“金钱外交”,做一些挖墙角的事,只会造成两岸关系恶化,矮化自身大国形象,无助于和平统一大业。马英九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所说的“不要逼反了台湾人”,值得深思。
四、关于实现两岸三通问题
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本来是一个经济策略问题,但过去十多年里一直被上升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任何一个不抱偏见的人都会看到,两岸在市场、人才、技术、资金方面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实现三通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2000年以来,台湾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外需的贡献,而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我注意到,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2007年为775.6亿美元,1987年以来累计顺差已经超过4,700亿美元,反映出两岸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
值得肯定的是,马英九当选前后一直承诺取消台商投资大陆40%资金上限、实现三通、开放旅游、接纳熊猫、承认学历、恢复海基会与海协会商谈等等。有人说不能一面倒的让台湾获取贸易顺差,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大陆理应给台湾同胞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协助解决台湾水果丰收季节的滞销问题,提供通关、检验检疫便利和部分农产品零关税等优惠待遇。应该看到,截止到2007年底,台商赴大陆投资项目75,146个,累计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我建议大陆在目前外汇储备充裕、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把台湾作为投资的重点地区,对于产品、资金与人员入岛作出合理安排。
现在,大陆东南沿海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自汇改以来升值幅度已超过15%。尤其是2007年以来加工贸易政策、两税合一政策的调整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台商出现向越南等地转移的势头,回流岛内的台商也开始增多。种种迹象显示,未来两岸经贸交流应当跳出现有发展模式与框架。我认为,有两个层面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
第一个层面,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为了摆脱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相对弱势地位,应建立两岸分享科技资源的机制与平台,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建立自主的技术标准,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与国际竞争力,逐步摆脱对代工生产模式的深度依赖。可以预期的是,在台湾制造业向大陆转移动能相对下降的总体趋势下,两岸在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经贸交流的新动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二个层面,要进行两岸经贸交流正常化的制度性安排。两岸在经贸沟通与协商方面已形成企业、行业协会、党际交流以及春节包机等多个平台,对务实推进经贸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建议通过海协会与海基会这个主管道,邀请两岸财经界重要人士建立一个对策研究小组,就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经贸争端解决、金融监管、货币清算、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进行协商谈判并达成协议。这些制度性安排既是推动经贸交流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贸交流正常化的长期保障。
五、关于两岸和平谈判问题
从趋势上看,马英九执政是大陆争取和平统一的关键期,大陆应当立即着手,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制度设计。客观地说,大陆宪法在1949年以后就制定了4部,正在实施的这部宪法也进行了4次修正,这在宪政国家是难以想象的。大陆甚至从公民文化发育程度最低的农村基层搞民主试验,潜伏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巨大社会隐患。因此,在建立两岸互信的问题上,我认为关键在于搁置政治分歧,相互谅解,求同存异,建立和平统一的制度基础。其中,有两个核心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从“一中各表”到“一中一表”。所谓“一中各表”,事实上指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在台湾。这种表述作为权宜之计是可行的,但长期下去对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潜在的威胁。如果大陆现在不掌握主动,两岸分治的局面拖得越久,和平统一的希望就越渺茫,终有一天会为“台独”分子打一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战争。我认为,既然两岸领导人都愿意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恢复对话和谈判,都承认中国绝不能分裂、中华民族绝不能分裂,那么,“中国”应当是能够为两岸同胞共同接受的国家名称。必须指出,两岸和平谈判无法绕开这个核心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搁置下去。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在“中国”的名义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第二,从“一国两制”到“一国一制”。在处理港澳问题时,大陆采用了“一国两制”的创举。也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应该说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并为多数国家所认可。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有着正相关的联系。大体上,人均国民收入在3,000—6,000美元间,就具备了建立民主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大陆正在进入这个时期,但问题在于,大陆在民主政治方面始终迈不开步子。我认为,诉求于民主政治是马英九处理两岸关系的主要手段,也是他的最后底线。大陆应当与时俱进,勇于放弃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僵化思维,坚决摒弃不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一己私见,真正从中华民族的现实和未来出发从长计议。民主不是最好的,但人类社会至今还没有找到比民主更好的政治制度。大陆现在所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民主政治的问题,而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实现民主政治的问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自1974年起,民主化浪潮就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涌起,随之漫延到拉丁美洲,军人政权逐渐还政于民;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这股浪潮席卷亚洲、前苏联和东欧地区,菲律宾、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相继走上了西方式的议会民主道路,中东地区的***教国家也大多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进入90年代,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也开始转向多党民主,一党制政体或军人政权成为民主化浪潮中的孤岛。人类正生活在一个民主政治占统治地位的世界里,我呼唤具有宏观视野和深刻洞察力的伟大政治家,顺历史潮流而动,应人民要求而行,考虑面向21世纪的大陆政治发展走向,用全球化的思维把握时代脉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两岸和平谈判迄今无法启动,终非长久之计。有句俗话叫“要得好,大敬小”,大陆应该为化解两岸僵局、重建双方政治互信承担更多的责任。我认为,如果大陆能够在上述两个核心问题上顺势而为,就会让全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本国历史遗留问题上的灵活和务实,从而从容地主导一次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变被动为主动,表明中国人自己有智慧和能力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重要精神财富,大陆和台湾的领导人有可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值得注意的是,国共两党2005年建立的沟通平台有历史性意义,但两党沟通不等于两岸合作。从历史上看,国共合作都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第一次是打倒军阀;第二次是抗御日本侵略。而三年前建立的这个沟通平台,则是反对“台独”。现在,国民党已经成为台湾的执政党,党内路线是否会继续大幅向“台湾本土化”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大陆应当避免两党沟通失去着力点和方向感,防止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两岸分则两害,合则共赢,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有鉴于此,大陆应当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开展对话和交流,以扩大共识,增进互信。
对于两岸和平谈判,我主张更多地通过海协会与海基会这个主管道,欢迎马英九在时机成熟时到访大陆,面对面沟通大陆对和平统一的制度性设计,就共同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有计划、分阶段地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两岸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大陆****;台湾政治地位;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它任何问题。我想强调指出,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看,一般都会经过六、七十年的动荡不安、反复比较和理性选择,才能实现播种者最初的政治抱负和革命理想,才能实现民族繁荣、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今天,世纪的转折点与时代的转折点已不期而遇,大陆应当跳出单纯追求稳定、秩序和效率等目标,结果却难以奏效甚至产生负面效应的被动循环。
综合我对上述五个问题的意见,归结到一点,就是抓住机遇,诚实地面对现实,为民族立生命;着眼长远,务实地面对未来,为万世开太平。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处理马英九执政后的两岸关系,必须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大势,共同努力,共创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作为负责任的一代领导人,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应该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