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坛(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0:19
文化论坛(二) (2008-10-27 16:11:49)
标签:文化  分类:文化论坛
什么是文化
1.西方关于文化的现代意义
西方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1952年美国人类学家A. L. 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在《文化:概念和定义述评》(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中引用文化的定义多达164种,说法有“习得的行为”、“思想观念”、“逻辑概念”、“统计虚构”、“精神防御机理”,等等。而Kroeber和Kluckhohn以及其他众多人类学家更喜欢把文化称之为“行为的抽象”。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这是现代西方关于文化的权威表述。在这一定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禁忌、法规、制度、技术、艺术、礼仪、仪式等内容。
2.我国关于文化的现代定义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文化指一般知识的统称以及人们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在狭义文化概念下,我们常常把科学、教育、文艺、卫生、体育等等同文化相提并论。毛泽东非常重视文化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作用,早在1944年10月30日,他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所作讲演时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这里所讲的文化,主要是针对当时解放区文盲、迷信、不卫生等落后状况而言的,说的是狭义文化。
广义文化的定义可以引用我国的权威辞书中的表述。《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定义了“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并在具体的解释中将“物质产品”作为文化的要素,称“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这几本辞书的表述恐怕是目前我国关于文化的最权威定义了。
3.文化概念之我见
笔者对上述《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文化的定义不敢苟同。这里有两个起码的问题应该澄清:
第一,物质是不是文化?
第二,文化是否都是财富?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文化仅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物质不是文化。我们知道,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是人们可以触知的东西。也就是说,物质是具体的、有形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文化则是看不见摸不到,但又能为人所感知的东西。把物质当作文化,是错误地将文化和文化的载体混为一谈了。物质可以是文化的载体,并不能说物质就是文化本身。譬如一件文物之所以很昂贵乃至于价值连城或者是无价之宝,并不在于这件文物的具体物质构成,而在于它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包含着一定的历史典故,且只有当它的历史意义为人们所发现、所认可时,它才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所以说,物质不是文化,但物质可以承载文化。
关于第二个问题,毋需多加论证,用“财富”来定义文化显然是不妥的。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产物和历史积淀,必然有先进、落后、腐朽之分,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换言之,文化既可是财富,亦可是糟粕,财富并不是文化的特有属性。如果说文化一定是财富,那么就等于说文化都是好东西了,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譬如封建迷信绝对是一种文化,你能说它也是财富么?
此外,如果把文化定义为囊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天下凡是人类创造的东西都为文化,那么文化本身岂不就成了一部大百科全书,这样的文化定义又有什么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几本权威辞书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两点缺陷:一是错误地把物质说成是文化;二是片面地把财富作为文化的固有属性。鉴于此,笔者给出这样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产生的、能为人所感知的、影响一定社会群体的精神现象的总和。在这个定义下,文化包含语言符号、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文学艺术、戏曲音乐、生活方式、社会风气、习惯风俗、礼仪礼节、行为规范、名声地位,等等,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根本要义,是文化的核心。
(2008年10月27日下午于武汉,下一篇阐述文化的主要性质)
已投稿到:排行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