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究竟离中国人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31:16
诺贝尔奖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经济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因此诺贝尔奖除了文学奖与和平奖因其本身性质特殊,往往存在一些意见分歧外,可以说是在这几个领域内获得诺贝尔奖就代表了世界最高荣誉,因此也成为世界上在这几个领域有建树的“大家”的追求和向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5000多年灿烂文化映照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从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其震动了整个世界,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还有增无减,被世人所惊叹不已。当然,不仅此而已,目前我们中国仍有许多学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明大国、文化大国、人口大国、科技大国、经济大国,仍然没有人问鼎诺贝尔奖项(外籍华人除外),仅仅是几次中国人与其擦肩而过而已。我们姑且不讨论诺贝尔奖项评选的公正、公平性,而是应该好好探讨一下我们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不能问鼎诺贝尔奖项,是否直接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呢?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如此繁荣,发展到现在却让后来者居上呢?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的标志和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在维持生计的过程中,从所从事的行业中对一些现象的提炼、总结和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制约,也没有专门从事研究的条件。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我们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在讲创新、强调创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教育制度方面加以创新呢?当然,创新也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否则就失去了创新的真正涵义。包括目前的一些大学注重名人效应,为了院校在某个方面出类拔萃或提高知名度,以特招等方式招收一些名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人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应该为其弥补为国家争荣誉而耽误的学业,但是,也不能把此作为提升院校知名度的双韧剑,最起码这样的动机让人不得不怀疑。
中国教育改革之路在何方,关键是把深化教育制度改革落到实处,重点是把加强素质教育不当空话,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做表面文章,不以此作为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教师考评的主要指标依据,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有专长或特长的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学科有建树、有发展。同时,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科技发展创新的时代,教育体制要注重公平竞争,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生、自强的精神,不能为了照顾而迁就,切实为一些有能力、有智慧的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和空间。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我们中国人问鼎诺贝尔奖项,屹立在世界某个领域的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