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姓给日军送粮 汤恩伯几万人反被缴枪 历史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57:41
河南百姓给日军送粮 汤恩伯几万人反被缴枪
时间:2008-10-7 12:40:52  评论 1 条
灾难中的角色之媒体
1943:《大公报》与河南之灾
本刊记者 白伟志
媒体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灾荒的披露,打破了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他对三千万子民生命的漠视,最终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年,在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看来,这是他人生中的转折之年,也是“所有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年。
此前,他是蒋介石忠实的拥趸,称其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认为“中国想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必须在极权统治下再坚持一段时期才能成熟地步入民主社会”,并为此不遗余力地高调赞扬中国军队,呼吁美国对华援助;此后,他对蒋介石的评价变为:“这畜生……牺牲了无数个中国生命,我为此痛惜不已。”
这一年,心灵遭受重击,导致巨大转变的绝不止白修德一个人。这一切源于此年二月重庆《大公报》刊载的一篇报道。回忆起这篇报道,晚年白修德说:“1942年是大旱之年,我们在重庆得知,河南的农民正在濒临死亡。”
“饥饿的河南”
1942年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4岁的天津小伙张高峰,刚从武汉大学政治系毕业,就被《大公报》派往河南担任战地记者。从陕西入河南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
到了昔日繁华的洛阳街头,跃入张高峰眼帘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到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全身,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这些苍老的乞丐“一个个迈着踉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响的饿毙街头”。
离开洛阳继续南行,“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了”,饿狗畏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找不到食物……吃起了自己主人的饿殍”。
在叶县,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野草“霉花”、甚至是干柴……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麻痛。物价已经涨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子或女儿去做娼妓,而卖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我要评论  1条】
请您选择您看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调查结果






佩服
微笑
难过
愤怒
路过
恶心

相关报道
·龙归大海不回头 邓小平不回家乡的难解之谜.. 2008-10-7 12:38:15 ·林彪受命指挥辽沈 一天能发39封电报.. 2008-10-7 12:34:53 ·李谷一曾被指为“黄色歌女”.. 2008-10-7 12:30:11 ·历史上显赫非常的皇帝奶妈们.. 2008-10-7 12:33:27 ·钱钟书夫人谈往事:先生常闯祸 炖鸡汤很温馨.. 2008-10-7 12:31: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