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地沟油”五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0:09:27
地沟油可分为三类

  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

  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专家认为地沟油目前很难鉴别。虽然没有权威的办法,但辨别地沟油有几个小窍门:

  一看。透明,纯净,无色为纯正的植物油。

  二闻。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

  三尝。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五问。问商家的进货渠道,必要时索要进货发票或查看当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抽样检测报告。

  “地沟油”可以通过看、闻、尝等方法来辨别。业内人士介绍说,看,主要是看油品的透明度、色泽和沉淀物。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而“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会混入碱脂、蜡质、杂质等物,所以透明度会下降。纯净油无色,而“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将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纯净油中没有杂质,而“地沟油”虽然经过过滤,但仍旧可以看到杂质。闻,是将油滴在手掌上后,双手合拢摩擦直到发热。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则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食用。尝的过程中,如果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中山三院营养科医师说,“地沟油”是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酒楼的剩饭菜(通称泔水)经过反复加热提炼出的油。这个加工提炼的过程就是去掉肉眼能看见的“赃物”,通过反复加热,会把残渣过滤或沉淀掉。经过这些工序提炼出的油是清澈透明的,看上去跟正常的油没任何区别,可以说,大家从肉眼到口感根本无法判别,对于民间指出的辨别地沟油的方法,虽不准确,却能辨别出油的优劣。

  炒出的菜很粘稠

  这是再次利用油

  用二次(多次)油炒的菜,餐盘里的油看起来粘粘腻腻的,吃起来也有点腻口,等吃完了菜要刷洗这种油脂也非常困难。卞华伟说,这说明此油为未经过处理的再次油。

  再次油分处理与未处理两种。一般餐馆都会先把油处理一番,滤掉菜渣,反复加热去除杂质,提炼出的清清的那一层油用于再次烹饪,消费者完全看不出痕迹。如果使用过的油不经过加热处理,直接再次用于烹饪,炒的菜就看出油粘腻,粘盘问题。

  健康解读:

  在中餐中,不少食材很需要油炸,谁也不会在做一个油炸菜之后就把一锅油扔掉,而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把油倒出之后再放回锅中,这就势必带来油脂的反复加热问题。无论处理不处理,二(多)次用油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因为,液体的植物油并不耐热,油脂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多种反应,使其中的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逐渐损失殆尽,而有害的脂肪酸持续增加,增加脂肪肝、高血脂的几率。

  如果再次利用油没有经过精炼和过滤,还存在一层危害:油中会有食物残渣,难以避免地引入某些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我们烹饪时,偶然几次反复用油问题不大,长期就该避免。

  易“结冻”的油,不适多吃

  有的油特别容易变成固体,甚至不等放入冰箱,室温下就会起冻。卞华伟说,这种“半固态油”也不一定就是地沟油,跟烹饪油种有关。比如便宜的棕榈油虽为植物油,但结构跟猪油、牛油、黄油类似,以饱和脂肪为主,气温略低就会凝结成固态。还有生产商用于制作各种点心、饼干的氢化植物油(即人造奶油等)在常温下也常为半固态状。

  健康解读:

  饱和脂肪容易让人发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反式脂肪对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还会提高大家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几率。所以,这类半固态的油都不能多吃。

  有异味的油,坚决不吃

  有异味的油,口感带酸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已经被酸败。这是因为,食用油在开盖后,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易被氧化,氧化过度了,油发生质变,口感带酸味。毫无疑问,这种油是绝对不能吃的,因为氧化导致脂肪酸的结构发生变化不利人体吸收,失去了营养价值,还有一定毒性作用。

  健康解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好食用油的抗氧化工作,倒完油后就尽早盖上油盖,以减少油脂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要防止阳光直接照射装油容器。因为光线和温度会加速油脂的酸败速度,缩短油脂的保存期,同样道理,油更要远离炉灶等有明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