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不排除两位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8:22:28

不排除两位数

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 2011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1日 财新传媒杂志订阅 未来几年通胀会在较高水平徘徊高善文

通胀不会很快下落

  最近,国务院出台一系列价格管制措施。随着加息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人们开始讨论通货膨胀是否可能快速回落。

  考察中国历史上大部分通胀由食品价格引发,而相关的政府管制措施每次都会出手。从结果来看,历次价格管制难以快速遏制通胀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绝大部分已实现市场化定价,而且通胀背后有更为根本的宏观原因,所以总表现为广谱的价格压力和层出不穷的新涨价因素。即使在初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价格压力,但由于更为深刻的宏观原因,广泛的价格上涨会在后续轮番显现。

  本轮通胀蔬菜价格的上涨是较为明显的。但观察粮食、猪肉、水果、杂粮、甚至中药材都有明显的价格抬头。宏观层面重要的原因是低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推动广谱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而这种效应在劳动力密集的蔬菜等农产品上体现最深。而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加强了价格上涨的趋势。虽然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扰动通胀预期,但成本推动的基本力量尚未改变。

  本轮通胀趋势尚未结束,存在总量上的通胀动量。

未来何种商品还可能继续上涨?

  虽然2010年全国粮食整体增产丰收,但11月份新粮上市以来,各粮食主产地的收购价快速上行,主要粮食品种一个月价格环比上涨约8%。如此涨幅在历史上较为少见,显示了粮食市场不小的价格调整压力。在猪肉市场,虽然相对2010年年中生猪价格已上涨接近40%,但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同比依旧为负增长,仔猪价格相对低迷,都彰显了生猪市场的后续供应问题。未来一年,肉禽类价格仍存在不小的上涨空间。在劳动力成本推动的背景下,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也将维持相对强势。

  非食品领域主要是中下游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存在明显的价格黏性。随着通货膨胀的全面兴起和全社会通胀预期的蔓延,中下游行业调价的机会成本开始下降,非食品领域价格可能开始上涨。近两个月的数据中,非食品的价格压力已有部分抬头,这会进一步增加未来通胀的强度。

  由于通胀和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整的原因,通货膨胀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有所走弱。但届时可能出现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复苏,带动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上涨。经济回暖和PPI上升,将通过成本加成和通胀预期的渠道影响食品价格。我们仔细研究了中国过去30年的通货膨胀,食品和工业品价格有密切的相关性,体现了经济冷热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如果2011年下半年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复苏,通货膨胀未必能显著走低,甚至有反复的风险。

偏冷经济下的通胀

  这是过去20年惟一一次在经济偏冷背景下发生的通胀。为什么?

  把通货膨胀的波动完全归结于单一的货币、炒作等因素会面临理论和操作层面巨大的困难。我们从中国的历史数据出发,从广谱的价格数据入手得出通胀成因的推断。

  图1的横轴是不同农作物由它们各自的生产技术所决定的劳动力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纵轴是2000年到2007年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累计价格涨幅。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统计指标也在非常高的水平。这说明过去几年,导致农产品价格此起彼伏连续上升的关键因素是低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他因素,比如洪涝灾害,农产品周期,货币汇率等都无法解释农产品价格涨幅与劳动力密集程度呈现如此强的相关关系。

  那么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是趋势性的吗?因为缺乏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我们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收益来推算低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图2显示过去20年中国低端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变迁。在2003年之后劳动力成本显示出趋势性的上升,而之前十几年则围绕固定水平的中轴摆动。这符合刘易斯理论关于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供需曲线和价格的变化规律。

  由以上数据结合其他证据可以推断,中国近期的通货膨胀,其根本原因是经济走过刘易斯拐点,低端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推高食品价格所致。

  随着中国经济走过刘易斯拐点、以及未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从而系统性地推高农产品价格;由于工业生产制造部门技术进步较快,以及国际竞争的存在,价格压力并不明显。实际上,在许多服务领域,由于技术进步方面的限制,也会呈现持续的价格上升压力。

  未来几年中国CPI波动的中轴水平将出现系统性抬升,从过去十年2%的均值水平上升到3%-4%。由于同期PPI的波动中轴大体稳定,CPI与PPI之间将形成明显的通货膨胀裂口。日本60年代初期经过刘易斯拐点,工资上升推高日本的食品等价格水平,从而使CPI中轴明显上升,而CPI和PPI之间出现长期的裂口。韩国和台湾也体现出类似规律。

  中国通货膨胀的上升是经济走过刘易斯拐点的自然过程,未来几年通货膨胀会在较高的水平反复和徘徊。一旦未来经济过热的,两种力量叠加不排除推高通胀至两位数水平。中国通胀时代已经到来。

  高善文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