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日子(一)启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34:52

                                                                          当兵的日子  (一)启程

      1962年7月初我在天津河东区人民武装部应征入伍(那一年我整二十岁),区武装部于7月8日在河东礼堂召开欢送新兵应征入伍大会。区领导、区武装部长讲了话,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并衷心地希望新兵到部队后好好干,为天津人民争光,新兵和家长代表也分别表了决心。会后,新兵各自到指定地点领取军装和有关用品。

     7月9日下午3点,我穿上了新军装背上了背包从家中出发(原址:河东区李公楼后街,1998年平改现为巨福新园一带),我的父亲、姐、弟、妹一直步行把我送到集合地点,即大王庄河东区一中心小学  ,才依依惜别。四点钟,全连新兵集合起来,由扬连长 (坦克兵中尉军衔河南人)宣布临时编制和任命班、排长。我被分配到二排五班,排长姓高(坦克兵少尉军衔河南人),班长在部队驻地等候接兵,我被任命为副班长。我们新兵班共有11人(郭俊祥、扬育坤、高锡山、刘承礼、姜春林、张金荣、张贺芬、王玉金、李瑞生、郑学明)。各班、排列队点名后,接兵的军医对所有新兵进行了面试和个别人的体检,结果有一名新兵因腿部有毛病而没有应征。晚上六点钟吃晚饭,七点钟由各排长向新兵宣讲新兵连离津赴军营的安排和注意事项,然后,各班练习行军礼和打背包,晚九点熄灯。

       虽然规定晚九点熄灯,由于青年人的好奇心,使这些新兵们都兴奋的不能入睡,有的围着连长、排长打听,当什么兵、去哪里(当时我们听说可能是去东北沈阳、四平、长春一线)?因为是军事秘密,所以,不到时候是不会告诉你的。有的练习打背包,看似简单忙起来却满头大汗,新兵之间互相帮助、指点,有的还比赛由排长看表,看谁动作快。当时夜间蚊子很多,虽支起了蚊帐,咬得大家都睡不着,直到凌晨一点多才静下来。规定六点半起床,而四点多大部分人都醒了。至今还记得,当时有一个叫王宝金的新兵和我在一起策划,想利用起床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回家看一看,是他先提出来的,因为他从很小就没有了父母是跟着姐姐长大的,他说他的姐姐对他太好了,她身体不好今天就不去北站送他了,所以要回家再看看她。他一个人走又有点害怕就让我陪他一起去,因为我们住得比较近,顺便我也可以再回家看看我的母亲。最终,由于接兵的首长总是站在学校门口,加之我们没有办法和胆量走开,所以只能留下这段别人不知道的记忆。
       早六点半哨声一响,新兵们开始洗漱、打背包、整理军容风纪。一个小时后整队出发,到大王庄七经路一个早点部吃早饭,大约九点全连分乘四部大解放卡车,前往天津北站。军用卡车过唐家口地道走新开路、昆纬路、右拐中山路直达北站凯旋礼堂。一路上,我们受到了父老乡亲的亲切送别,有许多新兵的家人就是站在马路边等着他们的儿子及弟兄,还有的父兄骑着自行车追在卡车后面一直到凯旋礼堂,这其中就有我的父亲,47年了此情此景仍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到了凯旋礼堂才十点多,距出发还有两个多小时,新兵们就在指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笑声笑语,心情不错。有家人来送行的,就和家人在一起说笑,似乎穿上军装的年轻人一下子懂事了、成熟了,以此让送行的亲人也有一个好心情。送行的家人们也知道当兵的孩子这一走,不知前景如何?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但,他们把难舍难离、忧虑的情感压在心底,和穿军装的孩子们一起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我们几个新兵和我的父亲及另外两个家长围坐在一起,虽不相识却亲热地唠起家常,就像一家人一样。当时无论唠什么都难掩盖父母、家人对我们殷切期望和美好祝福的心情,我们就是将带着这种期望和祝福踏上锤炼人生的美好征程。

       因为军事行动是机密,军列几点钟到达只有带兵的首长才知道,所以大家只有耐心地等待。中午12点过排长让新兵们随便吃了些东西,都把水壶灌满了水,就整队集合起来了。这时家长们站在一起无声地看着我们,从每个人凝重的眼神中看出,他们知道队伍快出发了。“呜、呜……”军列进站了,顿时,哨声口令声、呼喊声、锣鼓声,使整个礼堂沸腾起来了。二百多名新兵在连、排长的带领下迅速而有序地登上军列,此时,有组织的欢送队伍及家人们都涌向站台,有的家人在车厢前奔跑着寻找自己的亲人、有的在窗口前做临别前的嘱咐、有的父母靠不上前就在人群中和自己的儿子挥手告别,双方的表情、眼神在交换着,家长的内心有些酸楚但都很坚强,穿上军装的我们有些难舍但都很坚定,那些可敬可亲的家人里就有我的父亲。

      “ 呜……”一声长鸣,这一刻是1962年7月10日,军列载着海河之子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奔向军营。启程了,列车飞驰!启程了,年青人开启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