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37:13

文韬武略——­刚柔并济——郑文宝

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字仲贤,宁化县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是宋朝右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其父从幼喜练武,力大过人,以勇猛闻名。在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官宦家庭里,文宝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加之他少时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又师从南唐吏部尚书徐铉,学业日进,才华横溢,因此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他考中进士,从此在政界、艺坛名声大振。

{{<徐铉(916一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吐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年)被贬滴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书法尤善篆书和八分,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等传世。徐铉为“二李”(李斯、李阳冰)玉著篆书风的杰出承继者,凭藉其显赫的地位与声名泽被有宋一代,故宋代的篆书几乎不出“二李”藩篱。郑文宝得徐铉真传,故其所刻“长安本”不免受时风影响。“长安本”与秦篆相比,显得纤细流丽、秩序井然。明显受宋初篆书书风和徐铉、郑文宝篆书“再创造”的影响。《宋史•徐铉传》:“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峄山刻石》经过徐铉的临摹,又经过郑文宝摹勒上石。其三代文字遗意必有所失,而近后世研美风貌。与李斯所书其它刻石相比,独具风貌。传世李斯所书的秦始皇刻石可靠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残,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余皆后人摹刻。现将“长安本”与《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相比较以凸显“长安本”的书法艺术特点。 清代侯仁朔《侯氏书品•峄山碑》: 宋人郑文宝摹《峄山碑》于长安,小篆风格得再见关中。碑字雄浑温雅,无一笔开后人恶道,《石鼓》后无可比肩,汉印之传于后者,皆步其轨蹰}>}

文宝从政,政绩卓著,仕途可谓步步莲花。历任修武主簿、大理评事、颍州通判、陕西转运使、河东转运使和工部、刑部、兵部员外郎等职,堪称一代名吏。而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为官体察民情,关心百姓。这可从以下五个史实得到佐证:一是淳化二年(991年)任陕西转运副使时,正遇灾荒,粮食歉收,百姓饥肠辘辘,流离失所,困苦不堪。文宝详查灾情后诱劝豪民富户:“出粟三万斛,赦活饥民八万六千口”。二是在四川、陕西整顿税收时,奏免 “到岸钱”,取消了一些杂税,减轻了商人负担,促进了商业发展。三是任工部员外郎期间,发现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七年未换防,有思乡谋乱之意。文宝了解实情后先发库银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此银由他偿还,得到诏免。四是宋咸平年间(998—1003年),西部边境常遭李继迁部落(党项族)的武装骚扰,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一次,李继迁率兵劫走宋朝粮草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并攻陷清远,围困灵武。宋真宗闻讯后惊慌失措,急召文宝商讨对策。文宝熟悉灵武一带山川形势,献出河西陇右图,提出灵武乃兵家要地,不可放弃。朝廷根据他的建议立即派大军援救灵武。并复任他为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他受命后轻装简从,冒雪抄小路奔袭清远,击溃李继迁部,解了灵武之围,得到朝廷嘉奖。五是他善于团结少数民族,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自任陕西转运副使后,他不畏艰难险阻,先后12次从环庆率粮队通过沙漠督运粮食到灵武境内。途中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融洽了民族关系,颇受当地酋长欢迎。勤政才能通民,爱民才能得民。正因为文宝为官政绩斐然,爱民如子,百姓感恩,所以深受百姓敬重和爱戴。

 文宝不仅是勤政爱民的好官,还是一个久负盛名的诗人。少时的文宝天资敏锐,勤奋苦读,加之良师徐铉的指教,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勤于著述,作品甚丰。有《郑文宝集》30卷,《谈苑》2O卷,《江表志》3卷,《南唐近事》1卷,等等。其中《江表志》和《南唐近事》已收入四库全书史部。最能体现文宝文学成就的是诗歌。他的诗歌轻盈柔软,小巧玲珑,清新隽永。内容上大多写离怀别绪、羁旅国愁。在形式主义的西昆诗派占统治地位的宋初诗坛别树一帜,因而得到宋代文学巨匠晏殊、欧阳修、司马光等的称赞。晏殊当洛阳太守时,经过缑山见到文宝《题缑山》诗:“秋阴漠漠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极为赞赏,并套用白居易的话在诗后写道:“此诗在处,有神物护持。”欧阳修对文宝诗《题绿野堂》中的一联:“沙暖凫鹥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中的对仗之工,词句之精,推崇备至,甚至认为“兵部风味不减少陵摩诘(杜甫、王维)”,并把文宝诗收进他编的《归田录》。难怪乎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评他为“宋初一位负有盛名的诗人”。拜读文宝《阙题三首》(其一)我们便可领略他的诗风。“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此诗写的是游子的离情别恨,羁旅乡愁。让人感受到委婉细腻、情真意切,清新酣畅之诗风。此诗被钱钟书《宋诗选注》所选录,得到他的好评。可惜得很,郑文宝的文集、《谈苑》已失传,许多诗作均已散失,难以查找,但文宝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名句,在民间广为流传,如“百草千花路,轻风细雨天”,“杜曲花光浓似酒,霸陵春色老于人”等等,受到百姓喜爱和历代诗评家的好评。

多才多艺的文宝从文诗文著称,从艺则技艺精湛。他善于篆书、工于鼓琴,其艺术造诣达到很高的境界。文宝学篆,同样得到徐铉的精心指点。淳化四年(993年),他根据徐铉所授摹本重新书写刻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秦铭刻文中的《峄山碑》(复刻本),成为后人学习篆书的楷模。凝聚文宝13年心血的《山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其书小篆用笔圆转,骨气丰匀,结体庄重匀称,笔画粗细划一,充分体现了李斯秦篆的风格特点。因此,一千多年来,文宝的小篆一直是后人学习的标准书体。他还向崔遵度学习鼓琴法,技艺达到“恐古有之,若今则无”的境界。……………………摘自:www.fjsen.com 2010-04-08 00:00  连允东 来源:《炎黄纵横》

《八闽通志S226;拾遗》载:郑文宝过缑山时,写一首《过缑山》诗:“秋阴漠漠秋支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大词人晏殊读后,取白居易的一名话题记其后曰:“此诗在此处处有神物护持”。 郑文宝的《题绿野堂》:“水暖凫翳行哺之,溪深桃李卧开花。”欧阳修读后,赞叹说“不减王摩诘、杜少陵。”郑文宝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现存西安碑林的秦铭刻文《峄山碑》即为郑文宝所书。郑文宝还精于鼓琴法。他曾投师于当时著名的鼓琴家崔遵度,并深得崔遵度的喜欢。崔说:郑文宝的演奏为“恐古有之,若今则无”;他把自己珍藏的一张“水泉”古琴送给了郑文宝。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写下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想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时期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倚重。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尔后,郑文宝又以类似小说体裁,富有史实的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
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后归葬宁化故里。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流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摘自网友

 

《郑文宝全集》

1. 《柳枝词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星沉会节歌钟早,天半上阳烟树微。

3.《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登临虽未立。

4.《句》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眼界入云中。

5.《寒食日经秀上人房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五绝

花时懒看花,来访野僧家。劳师击新火,劝我雨前茶。

6.《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髩间相似雪,峰外寂寒烟。

7.《题松滋东禅院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百花深处小危楼,千步苍苔到叶舟。一夜楚江寒食雨,离人白尽未归头。

8.《读江总传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律

行人慵过景阳宫,宫畔离离禾黍风。庭玉有花空怨白,井莲无步莫愁红。吟诗功业才虽大,亡国君臣道最同。争忍暮年归故里,纶竿回避钓鱼翁。

9.《绝句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一夜西风旅雁秋,背身调镞索征裘。关山落尽黄榆叶,驻马谁家唱石州。

10.《寒食访僧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律

客舍愁经百五春,雨余溪寺绿无尘。金花开处鞦韆鼓,粉颊谁家斗草人。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间新燕语逡巡。高僧不饮客携酒,来劝先朝放逐臣。

11.《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百草千花路,华风细雨天。

12.《送枝江秦长官罢秩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五律

众论才名外,亲人似古人。官嫌容易达,家爱等闲贫。解印诗权在,移风泽国春。政声交不得,惭见数乡民。

13.《送曹纬刘鼎二秀才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五律

旦夕春风老,离心共黯然。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手笔人皆有,曹刘世所贤。郴侯重才子,从此看莺迁。

14.《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旧井霜封仙界橘,双溪晴落海边鸥。

15.《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久欠游山债。

16.《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水暖凫鷖和哺子,溪深桃李卧开花。

17.《题缑氏山王子晋祠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秋阴漠漠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少右何处夜吹笙。

18.《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偷分暇日工。

19.《香木槽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沉檀香植在天涯,贱等荆衡水面槎。何必为槽饲鸡犬,不如煨烬向豪家。

20.《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人辞碧落春风晚,花老朱陵古渡偷。

21.《句 》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越绝晓残蝴蝶梦,单于秋引画龙声。

22.《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失意惯中迁客酒,多年不见侍臣花。

23.《爽约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吟绕虚廊更向阑,绣窗灯影背栏干。燕栖莺宿无人语,一夜萧萧细雨寒。

24.《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过关已躍樗蒲马,误喘犹惊顾兔屏。

25.《过信阳军白雪驿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得罪先朝出粉闱,五原功业有谁知。年余放逐无人识,白雪关头一望时。

26.《绝句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江云薄薄日斜晖,江馆萧条独掩扉。梁燕不知人事改,雨中犹作一双飞。

27.《绝句》 (27&1同)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绝

亭亭画舸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28.《双筍石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五绝

流水惊前事,清风似昔时。重吟金谷咏,如见岘山碑。

29.《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满帆西日催行客,一夜东风落楚梅。

30.《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

承露气清驹送日,觚稜古渡头。

31.《郢城新亭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律

每到新亭即厌归,野香经雨长松围。四簷山色消繁暑,一局棋所下翠微。冰片角巾簪涧月,锦文拳石砌苔矶。近来学得笼中鹘,回避流莺笑不飞。

32.《温泉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体裁:七律

潺湲嫩燎岭云阴,玉石鱼龙换古今。只见开元无事久,不知贞观用功深。笼无解语衣无雪,堆有黄沙粟有金。惆怅群邪负恩泽,始知夷甫少经心。

33.《

作者:郑文宝 年代:宋代

杜曲花光浓似酒,灞陵春色老於人。

现存著述仅有《江表志》三卷,有陈氏晚晴轩抄本、《四库全书》本;《南唐近事》三卷,有清抄本、《荥阳杂俎八种》本;《江南余载》二卷,有清抄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58录其诗16首。《全宋文》卷135收其文8篇。事迹见《宋史》卷277本传。……………………………………………

 

参考文献:

《宋史》277有人物传。宋史 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第三十六 作者: 脱脱等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掌煜子清源公仲寓书籍,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煜忠之。后补广文馆生,深为李昉所知。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州将表荐,转光禄寺丞。留一岁,代归。献所著文,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丁外艰,起知州事。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授陕西转运副使,许便宜从事。会岁歉,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民八万六千口。既而李顺乱西蜀,秦陇贼赵包聚徒数千,将趋剑阁以附之。文宝移书蜀郡,分兵讨袭,获其渠魁,余党歼焉。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迁太常博士。内侍方保吉出使陕右,颇恣横,且言文宝与陈尧叟交游,为荐其弟尧佐。驿召令辨对,途中上书自明。太宗察其事,坐保吉罪,厚赐文宝而遣之,俄又召至阙下,文宝奏对辩捷,上深眷遇。俄加工部员外郎。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先是,诸羌部落树艺殊少,但用池盐与边民交易谷麦,会馈輓趋灵州,为继迁所钞。文宝建议以为“银、夏之北,千里不毛,但以贩青白盐为命尔。请禁之,许商人贩安邑、解县两池盐于陕西以济民食。官获其利,而戎益困,继迁可不战而屈”。乃诏自陕以西有敢私市者,皆抵死,募告者差定其罪。行之数月,犯者益众。戎人乏食,相率寇边,屠小康堡。内属万余帐亦叛。商人贩两池盐少利,多取他径出唐、邓、襄、汝间邀善价,吏不能禁。关、陇民无盐以食,境上骚扰。上知其事,遣知制诰钱若水驰传视之,悉除其禁,召诸族抚谕之,乃定。朝廷议城古威州,遣内侍冯从顺访于文宝,文宝言:威州在清远军西北八十里,乐山之西。唐大中时,灵武朱叔明收长乐州,宁张君绪收六关,即其地也。故垒未圯,水甘土沃,有良木薪秸之利。约葫芦、临洮二河,压明沙、萧关两戍,东控五原,北固峡口,足以襟带西凉,咽喉灵武,城之便。然环州至伯鱼,伯鱼抵青冈,青冈拒清远皆两舍,而清远当群山之口,扼塞门之要,刍车野宿,行旅顿绝。威州隔城东隅,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又飞乌泉去城尚千余步,一旦缘边警急,贼引平夏胜兵三千,据清远之冲,乘高守险,数百人守环州甜水谷、独家原,传箭野狸十族,胁从山中熟户,党项孰敢不从,又分千骑守碛北清远军之口,即自环至灵七百里之地,非国家所有,岂威州可御哉?请先建伯鱼、青冈、清远三城,为顿师归重之地。古人有言:“金城汤池,非粟不能守。”俟二年间,秦民息肩,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修五原故城,专三池盐利,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不唯安朔方,制竖子,至于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诏从其议。文宝至贺兰山下,见唐室营田旧制,建议兴复,可得秔稻万余斛,减岁运 之费。清远据积石岭,在旱海中,去灵、环皆三四百里,素无水泉。文宝发民负水数百里外,留屯数千人,又募民以榆槐杂树及猫狗鸦乌至者,厚给其直。地舄卤,树皆立枯。西民甚苦其役,而城之不能守,卒为山水所坏。又令宁、庆州为水硙,亦为山水漂去。继迁酋长有嵬啰嵬悉俄者,文宝以金帛诱之,与手书要约,留其长子为质,令阴图继迁,即遣去。谓之曰:“事成,朝廷授汝以刺史。”文宝又预漆木为函,以备驰献继迁之首。又发民曳石碑石诣清远军,将图纪功。而嵬啰等尽以事告继迁,继迁上表请罪。上怒文宝,犹含容之。既而文宝复请禁盐,边民冒法抵罪者甚众。太常博士席羲叟决狱陕西,廉知其事,以语中丞李昌龄,昌龄以闻。文宝又奏减解州盐价,未满岁,亏课二十万贯,复为三司所发。乃命盐铁副使宋太都转运使,代文宝还,下御史台鞫问,具伏。下诏切责,贬蓝山令。未几,移枝江令。真宗即位,徙京山。咸平中召还,授殿中丞,掌京南榷货。时庆州发兵护刍粮诣灵州,文宝素知山川险易,上言必为继迁所败。未几,果如其奏。转运使陈纬没于贼,继迁进陷清远军。时文宝丁内艰,服未阕,即命相府召询其策略。文宝因献《河西陇右图》,叙其地利本末,且言灵州不可弃。时方遣大将王超援灵武,即复文宝工部员外郎,为随军转运使。至环州,或言灵州已陷,文宝乃易其服,引单骑,冒大雪,间道抵清远故城,尽得其实,遂奏班师,就除本路转运使,上疏请再葺清远军。都部署王汉忠言其好生事,遂徒河东转运使。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上曰:“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已久。”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先是,麟、府屯重兵,皆河东输馈,虽地里甚迩,而限河津之阻。土人利于河东民罕至,则刍粟增价。上尝访使边者,言河裁阔数十步,乃诏文宝于府州、定羌军经度置浮桥,人以为便。会继迁围麟州,令乘传晨夜赴之,围解,迁刑部员外郎,赐金紫。顷之,寇准荐其熟西事,可备驱策,因复任陕西转运使。尝出手札,密戒令边事与僚属计议,勿得过有须索,重扰于下。后有言其张皇者,诏徙京西,以朱台符代之。景德元年冬,契丹犯边,又徙河东。文宝安辑所部,募乡兵,张边备,又领蕃汉兵赴河北,手诏褒谕。未几,复莅京西。契丹请和,文宝陈经久之策,上嘉之。三年,召还,未至,遇疾,表求藩郡散秩。诏听不除其籍,续奉养疾,以其子郓州推官于陵为大理寺丞、知襄城县,以便其养。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上以其久疾,除忠武军行军司马。文宝不就,以前官归襄城别墅。六年,卒,年六十一。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晚年病废,从子为邑,多挠县政。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宋词鉴赏辞典》傅德岷、李元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收《柳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