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沟油”是这样炼成的-贵州吴华-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40:44

揭秘“地沟油”是这样炼成的

2010-12-27 12:26

每当夜幕降临,拖潲水的三轮车,便出现在贵阳大小餐馆前,载满一桶桶潲水后,向市郊而去……

  日常生活里,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潲水到底作何而用,归宿又在哪里。近期,本报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那些臭气熏天的潲水,不仅被市郊农民用来喂猪,还被用来提炼半成品的地沟油。至于这些半成品的地沟油的流向,有种说法是被卖给工厂加工成饲料,也有一种说法是被提炼后卖给餐馆。

  巧合的是,本报记者以餐馆经营者身份买到的一桶“成品油”,比市面上的价格整整便宜了一半,高度疑似提炼好的地沟油。      贵阳街头

  有人忙着收潲水

  晚上9:25,一辆红色无牌照三轮车停在煤矿村一家火锅店门前,随后从三轮车下来一对男女,他们径直走进店里。大约5分钟后,他们拎着2只大号塑料桶走了出来,里面盛满残羹剩饭,是油腻腻的潲水。

  将塑料桶里的潲水倒腾上三轮车后,两人又来到另一家饭店。这家饭店平时生意很火,残羹剩饭自然也多,他们跑了三四趟,才将潲水全部倒进车上的空桶里。

  就在这时,又有两辆三轮车驶过来,停在了旁边一家饭馆门前。几个男子下车后,各往各的“地盘”奔去,从202公交站到巫峰路菜市场,他们一路忙着回收潲水。

  “你们帮饭店倒潲水,一个月多少钱呀?”记者趁机上前搭讪。

  “给我们钱那就好喽……”正在倒潲水的一名男子说,像大点的饭馆,他们每个月至少要倒给饭馆70至100块钱,饭馆才会同意他们收潲水。

  当被问及潲水回收后的用途时,这名男子称是“拉去喂猪”,便不再搭理记者。

  大约20分钟后,两辆三轮车一前一后离开煤矿村,记者一路跟随。但是,三轮车上的男子警惕性很高,不断回头看,行至在观水路时,他们索性把车灯关了,一起开进小巷子里。

  10分钟后,两辆三轮车重新上路,后面竟跟着7辆拉潲水的三轮车,浩浩荡荡地向水口寺方向驶去。一路上,这些三轮车走走停停,最终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

  他们是什么人?回收的潲水真的是用作喂猪吗?      养猪场里

  出现暗红色“废油”

  一天下午,记者跟随一辆三轮车进入水口寺附近的红岩桥,一条狭窄的水泥路通向村庄。

  “你们来这干什么?找哪家人?”冷不防,一个大汉拦住了记者的去路。

  “没干嘛,我是大学生来这里做社会调查。”听了记者的解释,大汉的表情才缓和下来。看到他家门口放着几个潲水桶,记者把话题引到了养猪发财上面来,这下激起了他的兴致,他说自己在这养猪已经好几年了,每年都能赚点钱补贴家用,不过最近要搬迁了,他可能要另外再找地方重操旧业。

  在大汉的养猪场边,土灶上放着一个大黑锅,里面煮着满满的潲水,还不停地往外冒热气。旁边地面上,摆放着10多个装着潲水的铁桶和塑料桶,桶上都蒙上一层厚厚的黑油垢。

  大汉说,每天他都要到街上去回收潲水,回家后煮开了再用来喂猪,村里像他这样的养猪户有10多家。

  不过,记者在养猪场边意外发现了半桶暗红色的“废油”,看上去像是半成品地沟油,但对于其来源,大汉不愿说,还借故把记者支开。

  那么,这半桶“废油”是不是从潲水中提炼出来的呢?不久,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村庄,却发现养猪户都已经搬迁,采访线索突然中断。      收潲水者

  出售初加工红油

  不过,在街上转悠了几天,记者很快有新发现。接连几天中午,一辆拉潲水的三轮车都准时停在兴关路,一名20余岁的男子从附近回收潲水后,开着三轮车继续往沙冲路方面驶去。

  “师傅,最近有油卖没得?”观察两三天后,记者主动搭讪。

  “没得,我们拉潲水只是用来喂猪。”年轻男子显得很警惕。

  “别装了,是你朋友介绍我来的,按行价280块一桶怎么样?”

  “是哪个朋友介绍你来的?”年轻男子有点迟疑。

  “哎呀,就是红岩桥的——老王。”记者打起了马虎眼,佯称自己在煤矿村开一家饭店,想买低价油。没想到,这一招立马奏效。年轻男子压低声音说,只有初步加工好的红油,一桶280元至330元,但要过几天才能炼出来,并给记者留下了联系电话。      红油抢手

  一月卖出两千元

  3天后,记者与年轻男子取得联系,他表示自己不在家,让记者到望城坡找他母亲。在望城坡绿苑小区转盘处,一个中年妇女把记者领到附近铁路边一农家小院里,这是一栋两层高的楼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臭味,楼房前方是个养猪场,显眼处,一个加热槽里盛满了收购来的潲水,旁边的塑料桶里装着一些废油。

  中年妇女说,七八年前,他们一家就从安顺搬到这里租房居住,平时,他们以养猪为生,回收来的潲水,除了喂猪外,他们还用来提炼半成品的地沟油。

  “现在有两桶是我们初步加工好的红油。”在中年妇女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不远处摆放着两个满是油污的塑料桶,打开一看,里面的红油呈暗红色,还夹杂着花椒子和黑色杂物,气味令人作呕。

  “红油是我们初步提炼的,280块一桶,但是你们得自己拿去再提炼一下才能用。”中年妇女坦言,平时常有人上门来收购这些红油,每个月能有个一两千元的收入。

  去向不明

  卖者估计多半流向餐馆

  难道,养猪场真的只是地沟油的中转站吗?

  “都有什么人来买,什么时候来拉?”记者问。

  “有的白天来拉,也有晚上来,时间都是由他们而定,其实有很多人就像你们一样开饭馆的,但是很少人承认。”中年妇女坦言。

  加工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者连续一周蹲守望城坡发现,每天晚上8点钟左右,又有一辆三轮车拉着满车塑料桶到后巢一带。

  难道那是加工点所在地?带着疑问,记者跟踪三轮车进入后巢一出租房里,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养猪场旁,两个大铁锅里热气腾腾,锅内的潲水经高温加热后,表面浮起厚厚的一层油,一名穿红色上衣的男子正用一根大木棍使劲搅动着,随后用一个大瓢把浮在锅里的油直接舀进身后的大铁桶内里,而煮开的潲水锅内,有剩饭剩菜,有餐巾纸,还有塑料袋、烟盒等杂物,怪味翻腾……

  见生人到来,被链子拴住的两条大狗狂叫起来,穿红色衣服的男子假装倒腾起猪食来,记者离开的时候,一名妇女低声嘱咐说:“小伙子,别做缺德的事,别把这些油拉回餐馆用啊!”

  记者走访发现,在后巢与望城坡一带,边养猪边提炼半成品地沟油的住户不下10家。记者扮成小贩进入后巢一养猪户时,一个中年男子立即很警觉:“我好像没见过你啊?”

  在攀谈过程中,中年男子称就在10分钟前,有人以每桶235元的价格,买走了他初步提炼的两桶废油。此外,他还向记者透露了行业隐情:平时,他都会把提炼好的半成品油拉往下坝一带的加工厂,由加工厂进一步提炼。“听说他们最终把好的油卖给餐馆,把差的做成了饲料。”

  潲水炼油

  利润非常可观

  在后巢,记者根据中年男子的指点,来到了新添寨下坝附近一家加工厂。里面的工棚里,一大个土灶上面架着一个黑糊糊的油锅,旁边放有几十个泛黄的大黑桶,油垢满地,臭气熏天。

  听说记者是来买低价油的,守门的阿姨热情地说:“里面确实有人在提炼食品油,老板还有个面包车,常常拉油出去的。”但当她带着记者找到老板时,老板却一口咬定:“只卖工业用油。”

  接连走访几家加工厂,记者都得到类似的回答。

  “也许这些老板不和你们这种陌生人做生意吧!”一位村民一语道破天机,他说,半成品地沟油如果加工后作为工业用油,一吨只能卖到2000多元,而作为食用油,其价格则要高出许多,利润非常可观。

  工序简单地沟油是这样炼出来的

  在望城坡一收潲水的养猪户家里,记者以买地沟油为借口,向其在家的母亲询问得知,地沟油的提炼加工十分简单,但地沟油的流向却迷影重重。

  “那提炼过程复杂吗?”记者问。

  “很简单,并不复杂,首先在桶口上放个漏斗,其作用是把渣渣挡在上面,油质往桶内流,然后,放到大锅中加热,受热后,废油中的残渣和杂质就被分离出来,沉淀在锅底。但是我们都是在煮猪食时,把浮在上面的油质用瓢瓢舀起来的,就这样积少成多,几天过后就能存满一桶。”中年妇女说。

  “有成品油没有呢?”

  面对记者的询问,中年妇女说,成品油最起码要半个月才能炼一桶,相对红油来说难度大得多,大家都不愿意炼。“加工成品油太费时间了,要加什么香精,又要进行二次过滤,挺麻烦的,所以我们不愿意做。”

  “味香色正”地沟油以假乱真极像色拉油

  为了取得中年妇女的信任,记者留下100元当押金,希望她能提炼一桶“成品油”。但是,两天后,中年妇女就联系记者:“油有了,是你们来拉还是我们送上门?”

  “怎么这么快就炼好了?”

  “油不是我们提炼的,是从另一加工点运过来的。”

  记者买下这桶所谓的成品油,花费330元。这桶油重约百余斤,其外观与市面出售的色拉油几乎一模一样,闻起来甚至还有点香,记者分析,应该是中年妇女所说的加了香精的功效。只是价钱足足比市面上的色拉油便宜了一半以上。

  当记者提出想看一下提炼过程,任凭记者费尽口舌,中年妇女既不告知加工点的地址,也不愿带记者去参观。并称,“抓到可是要坐牢的。”

  但她很有把握地告诉记者,“如果潲水桶里的残油多的话,七八桶就能提炼出一桶红油,少的话则要10余桶,你如果要红油的话,一周供应5桶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