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的种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5:57:07

劝君会得真止观无上佛道弹指间

多闻分别乐。见法法喜乐。以善攻恶乐。无著阿罗汉。是名为最乐。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多闻 ”,即学问渊博,融会贯通。 “分别乐 ”,知识多了本会妨碍修道,但是能融会贯通则万法归一不会妨碍修道。 “见法法喜乐 ”,看到一种法即能马上得到佛法的法喜。所谓法喜,即得到法的利益。 “以善攻恶乐 ”,以善业攻击了心理上行为上的恶业。最后达到空的境界,一切无著、无祝无著、无住即是阿罗汉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阿罗汉境界,是名为最乐。

“从多闻人闻甘露乐,如教观察知道,远离坑陷,直去不回 ”,他说若想修道做功夫,必须先把修道的理论、方法先搞清楚,因此要从多闻而得到甘露。 “如教观察知道 ”,把佛经上的道理研究清楚。 “远离坑陷 ”,那么去修行做功夫即能脱开魔障。 “直去不回 ”,顺着这一条直路就可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发悦其情,是名随乐欲以观安心。 ”

上一段是讲修止的重要,这段开始告诉我们定中要有慧,是讲观的重要。因此要研究、要观察,因为没有慧的定是属于外道定,这是定与慧的差别。他说,经典上有一类用各种善巧方法、比喻来赞叹于观,即在定中自己要清楚这是什么样的境界。若不在止的境界上所理解的,就不叫慧观而叫生灭妄想,是没得用的。

因此,止与观相当于一部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例如,为何不能心念专一而得止,这个道理要研究出来,若真研究出来,懂得那个理,就马上可以得止。

大家也许会问,你为何不直接讲出来?其实早就讲过了,是你们没有听懂,听了等于没听。因为你们没有慧观,没有把所听到的道理会之于心,没有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要透过别人的语句、文字,直接把语意会之于心,就会听懂了。以上是观的第一种归类。

又善男子。月开莲华。日兴作务。商应随主。彩画须胶。杯不遇火。无须臾用。盲不得导。一步不前。行无观智,亦复如是。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无量功德之所庄严。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

“月开莲华 ”,在古书上记载,有一种莲花是在月亮圆满的时候开花。 “日兴作务 ”,太阳出来了,我们出来活动谋生活。 “商应随主 ”,到远方做生意要跟对一个好领队。 “彩画须胶 ”,作画的颜料须要胶合调色。 “杯不通火,无须臾用 ”,如果做陶器的东西没有用火烧过,它仍是泥巴所作成的模型,被雨一淋就坏了。被火锻炼过后才能起作用。 “盲不得导,一步不前 ”,瞎子没有人领路就寸步难行。 “行无观智,亦复如是 ”,心理的行为,起心动念的是非善恶,乃至做功夫的对与不对,自己也要有智慧来观察,光靠老师来指导是不够的。因此修定做功夫没有慧观的智慧是靠不住的。 “一切种智,以观为根本 ”,因此若想开悟得一切种智则必须(需)以观慧做根本。 “无量功德之所庄严 ”,前面讲修止有无量功德,这功德要让它庄严则需观慧。

比如说一块块的黄金譬如功德,但要把这些黄金材料变成了戒指、项链等,才算是把它庄严起来。同理,止是功德,要把功德庄严则需智慧。 “善巧方便,种种缘喻,广赞于观,生其功德,是名随便宜以观安心。 ”这是观的第二种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