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蒜 - 爱莲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4:51

石蒜

本草纲目——草部(一) 2010-11-19 10:42:43 阅读4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石蒜

 

 

【来源】为石蒜科石蒜属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 (L. Herit.) Herb.的鳞茎。

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广椭圆形,长4~5cm,直径2.5~4cm,上端有长约3cm的叶基,基部生多数白色须根;表面由2~3层黑棕色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色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色的芽。气特异,味极苦。地下鳞茎肥厚,广椭圆形,外被紫红色薄膜。叶线形,于花期后自基部抽出,5~6片,叶冬季抽出,夏季枯萎。花期8~9月抽出,高30~60厘米,着花4~12朵,呈伞形花序顶生;花鲜红色,简部很短,长约5~6毫米,裂片已狭倒被针形,向外翻卷。子房下位,花后不结实。喜生于林缘、河岸阴湿处。多年生草本,叶带状,深绿色带白霜粉。花葶在夏秋间叶枯死后抽出,实心,高达30厘米,伞形花序具数朵花;花红色,长约4厘米,花被筒很短,喉部具鳞片,有6枚裂片;裂片倒狭披针形,边缘皱缩,展开而反卷;雄蕊和雌蕊远伸出花被裂片之外。

石蒜原产于我国,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区,野生于山野阴湿的石隙岩缝处,因其叶和鳞茎(球根)酷似大蒜,故得名“石蒜”。名花君子兰、水仙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但从植物分类学上看,它们同属于以石蒜命名的石蒜科植物。有人戏称,石蒜是君子兰和水仙的“科长”,那是一点也没错的。

  石蒜有个有趣的生理现象,花开不见叶。叶是在花谢后,10月上旬迅速地从地下鳞茎抽出,破土而生,形如细带,颜色深绿,青翠诱人,经冬不凋,生机勃勃,翌年5月,叶方枯萎,进入越夏的休眠期。初秋,花茎突然从山地间冒出,继而竞放绚丽的花朵,花形优美而奇特,花开时花被裂片皱褶反卷成弧形,在花瓣中心喷泉似地向周围迸射出7条长长的花丝,好似节日夜空中的烟花,令人称奇叫绝。

鳞茎含淀粉,可提取植物胶代阿拉伯胶。全草含石蒜碱、加兰他敏等用于制药的原料,有祛痰、催吐、消肿止痛、利尿等效,但有大毒,宜慎用。

秋季挖出鳞茎,选大者洗净晒干入药,小者做种。野生品四季均可采挖,鲜用或洗净晒干备用。

「释名」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水麻。龙爪花、蟑螂花、野蒜、一枝箭[江西]、避蛇生[湖北]

「气味」(根)辛、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肿,杀虫。

「主治」外用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宜忌】体虚,无实邪及素有呕恶的患者忌服。
  【注意】石蒜碱有强力催吐作用,故有用石蒜治食物中毒者,催吐用3~5钱。除此之外,一般不作内服。
  【备注】(1)石蒜碱接触皮肤后即红肿发痒,进入呼吸道会引起鼻出血,操作时应注意。如内服中毒,症状为:流涎,呕吐,下泻,舌硬直,惊厥,手脚发冷,脉弱,休克,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急救方法:早期可洗胃,用浓茶或1~2%鞣酸,高锰酸钾亦可;导泻,饮稀醋酸、糖水及淡盐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有痉挛用解痉剂;休克嗅氨水,保温,针刺“人中”、“合谷”穴位及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花毒性较大,其次是鳞茎。食鳞茎后常引起恶心、呕吐、头晕、水泻,泻出物混杂有白色腥臭粘液,舌硬直、心动过缓、手足发冷、烦躁、惊厥、血压下降、虚脱,多死于呼吸麻痹。花食入后常发生语言障碍,严重者死亡[A-2,3,15]。鳞茎含粗淀粉约20%,用水反复洗涤可除去淀粉中的有毒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