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4:01
日本关闭战后赔偿大门 首次拿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做文章,一天驳回5起中国公民提起的诉讼 2007/4/29 7:55:31 


  “此恨今生能否消?”现年78岁的原告宋继尧当年在西松承包的工地上摔成双眼失明,因日方医院拒绝救治,疼痛难忍的他最后自己用手把溃烂长脓的眼珠挤了出来。4月27日,宋继尧用这句诗表明对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的强烈不满。图/新华社

  4月27日,在东京日本最高法院外,一位日本老人手持标语对日本最高法院的判决表示不满和抗议。图/新华社

  据新华社电 日本最高法院27日任意解释《中日联合声明》,认定个人没有索赔权,驳回中国“慰安妇”、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受害劳工案等共5起诉讼请求。

  这意味着针对日本政府、相关企业的一系列战后索赔案事实上已告终结。中国二战受害者今后将很难通过司法渠道向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寻求道歉和赔偿。

  肆意解释《中日联合声明》

  在此前的战后索赔案中,日本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一般以“诉讼时效”已过和“国家无答责”、“个人没有索赔权”等各种理由,驳回原告要求日本政府和企业给予赔偿的诉讼请求。但日本最高法院在当天判决中首次以《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战争赔偿的条文为基本依据,驳回原告诉讼。

  审判长中川了滋在判决中承认,日本公司的确曾强征中国劳工并强制他们劳动,但判决书称,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已经解决了战后赔偿问题,中国受害者个体没有通过司法行使赔偿的权利。

  在中国“慰安妇”诉讼中,判决书采用同样说辞,称原告作为《日中联合声明》第五条所述的放弃请求权对象,不具有法律上的赔偿请求权。

  日本最高法院称,“索赔权并未消失,只是丧失了在法院(索赔)的权利”,但日本共同社指出,否认原告通过司法行使索赔的权利,意味着一系列战后索赔案事实上已告终结。中国二战受害者通过司法渠道向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寻求道歉和赔偿的大门也基本关上。

  中方强烈反对“非法”解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7日说,中方对日本最高法院任意解释《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放弃对日战争赔偿要求的条款表示强烈反对。

  刘建超指出,中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中宣布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是着眼于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作出的政治决断。我们对日本最高法院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对这一条款任意进行解释表示强烈反对。日本最高法院就《中日联合声明》作出的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

  刘建超说,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和奴役中国人民,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也是迄今尚未得到妥善处理的现实的重大人权问题。中方已要求日方,以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中国政府认为,国家放弃“战争赔偿”并不等同于民众受害者放弃了个人追索“受害赔偿”的权利。1992年3月,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发表讲话时说,二战中的“民间受害者可以直接要求日本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