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jo 美国报业积极调整迎接电子化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4:43:41
黄文:美国报业积极调整迎接电子化挑战
发布: 2008-8-07 20:53 | 作者: 黄文 | 来源: 富图网 | 查看: 15次
去年10月,我到美国东部去,有幸参加了APME和APPM的年会。会上,300余位与会者共同就美国报业的现状、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给传统纸 质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带来的全新挑战、如何加强从业者职业培训以及报业集团如何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拓展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首次通过电子投票 方式评选出上一年度美国传统报纸中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新技术进行业务创新的优秀报纸。这个过程很开眼界,从美国报业同行的谈论和实践,中国报人或许应当看 到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抓紧学习,以适应未来新的需求了。
美国报业积极调整迎接电子化挑战
根据美国报业联合会总编辑协会和美国报业联合会图片管理人(APME和APPM)网站发布的消息,在2007年10月举行的年会上,300余位与会者共同就美国报业的现状、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给传统纸质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带来 的全新挑战、如何加强从业者职业培训以及报业集团如何提供全新的服务形式、拓展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并首次通过电子投票方式评选出上一年度美国传统报纸中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新技术进行业务创新的优秀报纸。
数字化和网络化给美国传统报业带来的冲击是明显的。伴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和数字化、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主要通过纸质媒体获取信息的受众数量迅速减少, 报纸、杂志先后受到电视、网络、手机等电子化媒体的夹击。特别是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信息快捷、环境友好、即时互动、逐渐降低的成本以及不受 媒体传播形态限制等诸多优势,对传统的纸质媒体发起了全面进攻。当前,全美千余家报纸无一例外地受到读者减少、广告额下滑的严峻考验。数年来,包括奈特· 里德、论坛报业集团等大型报业集团出于降低经营成本、保证赢利水平的考虑,纷纷加入裁员行列,大批新闻从业人员被解雇或接受离职买断,报纸之间的兼并亦屡 见不鲜。
与此同时,媒体电子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浪潮则方兴未艾。在美国,消费者已经开始热情拥抱最新的技术,并以全新方式获取信息、服务和产品;反观报纸、杂 志等传统新闻机构,无论在制作符合受众需要的新闻内容、满足受众的特殊需求,还是制定富于创新的经营计划方面,其跟进速度皆不如受众快。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其 一,传统报人对经典传播方式和高品质内容的坚持及其对网络媒体海量、无过滤乃至低劣信息传播的抵制;其二,大批传统报业精英缺乏足够的新技术背景,面对新 媒体全新的传播手段和实践方法缺乏足够的掌握;其三,新媒体赢利模式尚嫌稚嫩,在绝对经营收入上还无法与纸媒势均力敌。
尽管如此,在这一由受众需求推进的变革过程中,美国的传统报业还是艰苦地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如今,美国每一家传统纸质媒体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的角色早已从先前纸质报的辅助传播手段,变身为主流的全新复合型媒体平台。
这种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型最先发生在影像采编部门。对于习惯了为报纸有限的版面拍摄固定瞬间照片的摄影记者来说,网络巨大的平台和多媒体呈现的可能性既 给了他们更大的自由,也对其新闻实践规律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有声幻灯"乃至活动视频图像节目在报社网络上的大受欢迎,让报纸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不将关注 的目光投向这些从前根本不属于报纸操作范畴的方法,并试图让它的工作人员开始尝试制作那些报纸根本无法承载、在网络上却游刃有余的新型新闻信息产品。新产 品形态固然首先是挑战,但实际上,网络无限的展示空间更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大、更自由的展示平台,新媒体对优质内容、特别是优秀的影像内容的绝对需求其实得 到了极大的扩充。
报纸传播形式变化同样带来了其经营模式的逐步转型。随着以网络阅读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年轻一代的成长,网络传播催生的报业新经济模式正逐步实现越来越有效的经济增长。
2007年2月,笔者在荷兰担任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委期间,与评委会主席、美国《纽约时报》负责摄影的副总编辑米歇尔·麦克耐丽女士谈及此事时,她告诉 我:"在《时报》的网站上,只要我们预告某天某网页上将发布图片幻灯或视频内容,那个网页的广告马上就能卖出去。"
位于纽约州长岛的《新闻日报》报纸网站www.newsday.com的 编辑乔纳森·麦卡锡在展示了该报网站的多媒体节目后告诉笔者,"《新闻日报》在线"目前每年已经能够给报社赚钱,尽管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资金流量与传统纸质 报纸的收入相比还不可同日而语,迅速增长的新媒体营销收入目前也还远远无法冲抵传统纸媒经营收入的锐减。但其增长趋势和速度却不可小视。
新工作岗位
弗吉尼亚州《罗阿诺克时报》摄影记者约什·梅尔策(Josh Meltzer) 在一个题为《在一次国家灾难中汲取多媒体报道教训》的演讲中提到:"新闻编辑部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新闻事件第一现场进行多媒体报道。不要等着文字记者赶到 现场时才做笔记,更不要因为摄影记者没到就不开始拍照。要让编辑部里的所有人都接受跨行业的新闻技能培训。不管每个工作人员的头衔是什么,都必须具备拍摄 视频和照片、做文字笔记和写作的基本功。"
报道形式的变化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技能要求,也催生了新的工作岗位。在美国一些先行一步的报社,一个全新的记者岗位--MO-JO应运而生。所谓MO-JO,是英文Mobile Journalist的简称,直译为"移动记者"。顾名思义,担任这一职务的记者在移动中对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其采访形式亦不拘一格,可以现场进行文字采写,图片拍摄和音视频新闻素材的全天候采集,并可以使用手机等快速移动通讯设备发稿,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后,当地报纸《罗阿诺克时报》(The Roanoke Times)就派出MO-JO,对事件进行多媒体采访和报道,以最快速度,在其报纸网站上滚动播出了事件发生和进展的全过程。
可以说,MO-JO是当今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时代全能记者的典型代表。而他们的诞生无疑与美国报纸努力顺应网络化及其多媒体化传播的要求密切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报纸网站上,除了文配图的传统报道形式,固定影像幻灯放映加现场音频,固定影像加活动音频的"有声幻灯"(英文为SoundSlide)、现场静态图片加活动视频或独立的新闻录像片已经成为传播常态,多种形式混合传播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上述改变中,报社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和方式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今天,美国很多报纸的摄影部已经变成了影像采集部(Visual Department),摄影记者不仅要负责拍摄固定影像,而且必须学会拍摄活动影像素材,传统的摄影记者(Photographer)变成了今天的视频摄影师(Videographer),乃至"视觉记者"(Visual Journalist)。不仅如此,很多报社还要求部分文字记者也担当起拍摄活动影像新闻素材的工作,作为视觉部记者拍摄素材的重要内容补充。
以目前看到的美国报纸网络上的影像新闻产品为例,那些"有声幻灯"更像一个个长篇影像故事,或者说是"凝固瞬间的纪录片"。要制作这样的新闻产品,需要大 量的影像,而不仅仅是若干精彩的"决定性瞬间"。在这个影像的序列中,展示过程的过渡性照片以及类似影像的必要重复要求摄影师在照片的拍摄阶段就必须予以 考虑。不仅如此,对于很多先前单纯的摄影记者来说,在拍摄大量固定影像的同时,使用一只小小的话筒去采集声音,成为一项全新的功课。而且,从产品在网络上 发表之后的传播结果看,音效对整个新闻产品来说极其重要。
影像采集和呈现方式的变化给报社增添了另一类型工作岗位,即视觉编辑。 与过去单纯考虑报纸需要、挑选供报纸版面使用的单幅或成组固定影像图片编辑不同,视觉编辑必须具有将固定影像、活动图像和声音效果综合编辑成新闻产品的能 力,他(她)们需要了解因特网运行及其受众阅读规律,能够制作多媒体新闻产品。根据美国报纸已有的经验,相对于视频摄影师的影像采集过程来说,视频报道和 有声幻灯的编辑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类全能影像编辑人才的稀缺,实际上已经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行业技能要求,而新一代传媒人在保持前辈职业 道德素养的同时,要接受的已经是不同于以往的职业培训。
新技能培训
为了适应报纸发展新需求,美国很多报社开始对自己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岗位轮训,培养记者的全新工作技能。作为美国报业管理人员的组织,美国报业联合会总编辑协会(APME)在推动全美报人接受全新职业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4年起,该协会组织了大约44场各类培训性质的讲座和研讨会,让3700多名全美各地的报纸新闻记者接受了新媒体方面的培训。2007年,该协会下设的"新闻培训"计划(NewsTrain)获得了30万美元的赞助,按照计划于2007年全年和2008年初举办12个相关培训班。
"新闻培训"计划进行职业培训的最常见方式,是与全美高等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像密苏里新闻学院、波恩特学院(Poynter Institute)、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 等老牌、名牌大学的新闻学院都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新媒体、多媒体新闻采编技能短训班,对在职记者进行培训,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像波恩特学院设置的"使用音 频和影像进行在线报道"、"在线写作:赢得点击的用词"、"使用视频进行多媒体报道"、"数字化照片编辑"、"多平台新闻学"、"在线领导策略"等等课 程,以其新鲜、实用的主题,为期3-5天的紧凑时间设置,极具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和方法,数百美元的较低培训价格,成为目前报业转型期非常"解渴"的职业速 成培训项目,吸引了全美各地大批报从业人员。
除了在新闻院校接受培训,一些报纸自身也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为记者"补课"。位于长岛的《新闻日报》网络部负责人乔纳森·麦卡锡介绍说:"我们报 社购买了一批价格低廉的摄像机,让全体摄影记者和数十位对此有兴趣的文字记者接受活动影像采集和编辑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大都能够胜任视频摄影 师的工作,而报社网站每天也可以收到来自他们的具有较高水准的新闻影像素材。经过编辑的活动影像一旦登上报社网站,很快就能赢得相当的受众点击。"
《罗阿诺克时报》管理层则从让报社记者在报社车库里拍摄一个宝时捷新车介绍的短片开始,展开了对本报新闻工作人员的多媒体技能培训。不仅如此,伴随着数字 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报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摄影记者不久将要遇到的最大挑战--视频截屏技术。因此,让记者使用每秒可以拍摄35帧画面的高清晰摄像机拍 摄影像素材,随后对其进行抓屏训练,成为该报记者技能培训的又一新内容。
美国报社如此,作为向全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新闻产品的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美联社同样面临着新技术环境下工作人员技能提高与更新的挑战。据美联社摄影部主 任桑蒂亚戈·莱昂介绍,美联社正对其摄影记者进行视频方面的深度培训,而这些视频摄影师拍摄的活动影像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被放在美联社的网站上,供用户下载 使用。而对20名美联社摄影记者"蛙跳式"的速成培训正在全美20个城市中同时进行。
新尝试探索
网络的普及给新闻传播机构提供了一个几乎无边界的低成本自由虚拟平台,使多种形式混合传播在当今世界新闻传播中争取到越来越主流的地位。利用网络空间的无 限性,报社网站的新闻信息来得更快更多,形式也更加多样,并且摸索出一些不同以往的创新型实践方法。一些报纸利用新技术,改变传统新闻采集方式,充分发挥 网络优势,进行全新的传播尝试。
自2006年10月起,《华盛顿邮报》在线(www.washingtonpost.com) 进行了一个关于当地黑人生存状态的长篇综合报道《身为黑人》,并于2007年10月获得了全美报纸联合会总编辑年会"在线报道年度奖"。该报道体现了纸媒 报道与在线报道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华盛顿邮报》纸质报连续发表了15篇图文并茂的相关深度报道,与此同时,"《华盛顿邮报》在线"记者则充分发挥了网 络优势,集有声幻灯、视频、网络聊天、博客、公众意见调查、在线受众互动调查和网络直播于一体,制作精良全面,内容生动深入,作为对纸质报传统报道的有力 补充,吸引了大批报纸读者、网络受众,乃至新闻界同行。截止到2006年底,《身为黑人》在线版报道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赢得了超过310万次的受众点 击。业内人士认为,该报道创造了报纸在线新闻的"新模式"。
除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报道形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美国一些报社网站还参照电视新闻滚动播出的方式,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制定信息随时更新计划,像电视直播 一样实行多媒体滚动报道。以弗吉尼亚州《罗阿诺克时报》为例,该报在报道2007年6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期间,不仅以全新的安排采访此事, 而且在新闻传播形式上也力求出新,远在当天的纸质报纸出版之前,报社网站就迅速介入事态的实时报道,并且大约每十分钟更新一次内容,以吸引网络受众随时在 线查看事件进展。
在2007年10月全美报纸联合会总编辑年会和摄影部主任年会上,与会者首次通过按动电子表决器的方式评选出当年美国报业"年度创新奖"。参与竞争的《亚 特兰大宪报》、位于佛罗里达州富特梅尔的《新闻信息报》和《罗切斯特民主记事报》三家报纸都是在报业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的进程中的佼佼者。
《新闻信息报》通过号召社区内普通公众大规模参与报社新闻采集与调查,不仅做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优秀新闻内容,更在当地民众中赢得了更加广泛的认知,报纸 通过鼓励公众对于新闻采集和制作过程的主动性参与,同时强化报纸专业工作人员的精英化操作,在"市民新闻"与"职业新闻"之间寻求平衡。
《罗切斯特民主记事报》则将其网站http://www.rocdocs.com/建 设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服务信息来源。不仅如此,该报还利用网络交流收集和分析数据,让记者进行受众行为分析,并利用社区邮件系统获得受众的反馈意 见,加强用户与报纸之间的联系。凡此种种,都为风雨飘摇之中的传统报业注入了活力,显示纸质媒体面向未来,力求创新,以获得生存乃至发展的希望。
新经验启示
美国报业目前积极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对从人员进行新技能培训、在新闻内容采编、呈现以及产品经营策略方面进行较大调整的经验,我们应当能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多媒体无疑是新闻传播业的未来,我 们最先迎来的是一个视频的世界。在国内,最先关注并采用视频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非电视媒体是各类网站,而传统报纸媒体则在开办了各自的网站之后,相对保 守。报纸网站更多地只是纸质版面的辅助性自我宣传手段,很多报社由于担心网络版完全刊登纸版内容会影响报纸的发行,而更多地将报纸网络版当成了报纸的摘要 和索引。与此同时,网站自身的多媒特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类拔萃互动功能发挥较为突出外,综合各种形式,特别是音频和视频形式进行传播的现象还不普 遍。
不过,南方一些先行一步的报社实际上已经在着手开始多媒体传播方面的建设。像《南方都市报》视觉部已经在其网页上开辟的视频专栏,每天播出广州都市新闻,并要求其部分摄影记者转行从事动态视频信息的采集。
这一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全新新闻产品需求的一个巨大增长点,而及时丰富新闻信息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要 具有提供全新多媒体产品的能力,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首先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因此,未来的记者应当远不止于能够进行文字和固定图片的采编工作,而应当是了解 并掌握最前沿的网络技术,能够以任何一种新闻采集工具进行采访、可以对不同形态的新闻素材进行综合编辑和发布的新型职业人。
考虑到中国高校新闻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的现状,新闻从业人员在岗新技能培训是一项重要的"未来工程"。让我们的记者和编辑逐步接受全新的新闻技能培训,以便胜任生产和创造用户需要的全新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迫在眉睫。
文章来自: 富图网(www.fotoweb.cn) 详文参考:http://www.fotoweb.cn/html/63/n-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