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货币没有超发 为何CPI节节攀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6:20:50

2010年12月18日 10:13红网

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货币超发的言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衡量货币供应量偏多还是偏少的标准是核心CPI。他说,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有这些举措不可能没有超调,关键是这个周期一旦进入拐点时,要及时转变方向进行调整,使其不太过分。

很显然,货币和CPI之间不是鸡和蛋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货币的发行量决定CPI的变化。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加速增加,CPI就会出现上涨的现象,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CPI就会出现恶性上涨。反之,则出现下降。

那么,2008年以来的货币有没有出现过量超发的现象呢?有关货币超发的言论,到底是庸人自扰呢,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而目前出现的CPI快速上涨现象,到底是货币超发的结果呢,还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经济现象?同时需要厘清的是,货币超发到底是不是计划经济的特有现象?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否也会出现货币超发的现象?

我认为,面对金融危机的强大压力和经济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迅速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避免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发行可以没有节制,更不代表货币可以随便发行、信贷资金可以胡乱投放。

很显然,在这一轮的货币发行和信贷扩张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其中,信贷资金被大量投放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以及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就是一种盲目决策、严重失误。这一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间接地承认了前一阶段货币和信贷资金投放方面出现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前一阶段投放出去的资金,并没有完全按照“保增长”的要求,全部投放到应该投放的领域,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了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的领域和行业。那么,为什么不能认为这部分资金属于超发呢?假如这部分资金没有投放,或投放到真正需要获得资金支持的实体产业、重点行业,效果是否会更好呢?经济复苏的基础是否也会更加牢固呢?

另一个需要厘清思路的问题是,近几个月来,以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生活必须品价格出现了疯涨的现象,也直接推动了CPI的快速上涨,10月份破4、11月份破5,实现全年3%的目标已完全没有了可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CPI的快速上涨呢?很显然,是流通中的货币过量所致,是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价格的上涨,是游资的炒作带动了价格的上涨。这不是货币超又是什么呢?

而事实上,今年以来,特别是近两个月来,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货币已经超发的事实。只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不愿或不想承认罢了。

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目标,即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这也预示着,明年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偏紧,货币政策也将由宽松变成稳健。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的是,稳健不代表紧缩,不紧缩也不代表信贷资金仍然可以按照前一阶段的方式投放。以审慎灵活的手段,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环境,才是明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如何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业过高的信贷资金规模压下来,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信贷资金闸门关好,则是对央行调控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否则,已经存在于流通中的过量货币,仍然会引发CPI的上涨,甚至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货币是否超发,要看核心CPI的变化。现在,核心CPI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快速上涨,说明货币已经超发了。如何把货币超发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降到最低点,这才是央行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希望央行不要再为货币超发的言论感到不服气了,更不要再做过多的无用辩护。而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消除货币超发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以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