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7:30

编辑本段红颜薄命——一个哀惋凄沧的古代爱情故事

  唐懿宗年间,洛阳城出了个弱不胜衣,柔若无骨的美女步非烟。她生性娴雅、温柔多情。虽然只是小家碧玉,却才情横溢、美貌如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敲击一手好筑。  筑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音节与丝竹配合,颇能增加音乐的色彩,步非烟击筑之技,堪称当时一绝。  不幸的是她嫁给了一个武夫。虽然这个军人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不解风情,粗俗愚蠢,使步非烟常常充满了失望和郁闷。每当风吹庭竹、雨打芭蕉的夜晚,步非烟总是偷偷一人对窗落泪,落寞萧索的心情紧紧缠绕着挥之不去的激情。  这时候隔壁住着的书生赵象正在努力准备高考。他吟诗作对的声音犹如天籁,使步非烟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但立即又转念想到,自己已有归属,不能再有非份之念。  一个清晨,东方乍白,晓雾迷蒙,赵象正在院中舞剑健身,转身腾跃中不经意地从矮墙上望到邻家院中一位纤秀的少妇正独自一人赏花,那少妇的容貌却已胜过春花几倍。舞剑的赵象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只是尽量伸长脖子,从墙头上偷看那位美艳的少妇,越看越让他心荡神恰,只见她凝神立于花木丛中,柳眉微蹙,神情萧索,与她精致小巧的模样配在一起,真使人分外爱怜。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邻院的美人却已穿花拂柳飘进了屋中,她的那份轻灵飘逸,又让赵象呆若木鸡。自从那日惊鸿一瞥,赵象就朝思暮想,辗转反侧,一切都付之虚无。于是,他暗中用重金收买武家的守门人,求他代为转达自己对步非烟的渴慕之情。这个皮条客婉转向步非烟述说了隔壁赵公子的倾慕之意。步非烟一听颇为惊异,一丝喜悦掠过心头;然而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她不便对下人表露什么,只是带着难以察觉的一丝微笑未置可否。  在看门人的努力下步非烟写诗劝说这个少年面对现实不要自寻烦恼。然而赵象的答诗却表示一往情深,才气横溢。步非烟写诗答道:下妾不幸,垂髻而嫁,中间为婚妁所欺,遂匹舍于非类。每至清风明月,移玉桂以增怀;秋怅冬红,泛金微而寄恨。岂期公子,忽贻好音,发华缄而思飞,讽丽句而目断。所恨洛川波隔,贾午墙高,联云不及于秦台,旧梦尚造于楚岫。犹望天从素恳,神假微  机,一拜清光,九殒无恨,兼题短什,用寄幽怀。  封末同样也附上诗一首:  画檐春燕须同宿,兰浦双鸳肯独飞?  长恨桃源诸女伴,等闲花里送郎归。  最后赵象逾桓,两人一见如故,欣喜难言,牵着手悄悄潜入卧室,在幽幽的烛光  中,两人无言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团烈焰同时点燃了两颗相待已久的心。两个人顿时  溶为一体。这一夜的缠绵风韵,对两人来说,就象一股清泉流进了干涸已久的心田。  最后武夫终于知道了二人苟合的事体。  埋伏了几天,他还是没有抓住正在翻墙的赵象,而是手持那片撕下的衣角,冲进卧室,向妆扮整齐的步非烟大吼道:“下贱女人,看你做的好事!”步非烟一见衣衫就知事已败露,望着暴跳如雷的丈夫,她反而显得十分平静,只是淡淡地说:“生既相爱,死亦何恨。”武夫见妻子不但不否认、不道歉,反而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气冲斗牛,转身取来马鞭,朝步非烟劈头盖脑地打去。皮鞭下处,步非烟霎时皮开肉绽,她却咬紧牙关,并不讨饶,武公业愤怒不已,皮鞭一阵紧似一阵,一朵鲜花猛遭狂风暴雨的摧折,转眼就已凋零。纤弱的步非烟很快就气绝身亡。  事后,人们发现,十数年中每至薄暮之际,邙山步非烟墓上总有一位文弱的书生伏地而泣,似乎在与墓中人倾心相诉。岁月迁移,从此附近一个荒山古刹里就多出了一个悲哀的僧人,他心中永远埋葬着自己受伤的灵魂。

编辑本段红颜薄命——寿阳公主

  经史学家考证:明穆宗有七女,依次为蓬莱、太和、寿阳、永宁、瑞安、延庆、霞。其中,蓬莱、太和、霞三公主早薨,其余四女皆下嫁。《宛署杂记》中说:蓬莱公主、太和公主、霞公主俱葬金山;永宁公主的圹志,几年前在位于石景山区的北京工人疗养院被发现,志曰:葬于清良山之原。那么余下三位公主呢?史书中有“向臣恭谒寿阳、瑞安、延庆大长公主坟园,及观其宗祠其金册、衣冠宛然在列”,那么三位公主应葬于一处,这是史学家普遍认同的。但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陈康先生在《一溜边山府考略——明废帝后及皇室墓地考》一文中,推断“依例三主也应葬于金山”。果真如此吗?  从明史记载“神宗赉予过侈,求无不获”、“潞王、寿阳公主恩最渥”中可以看出,在六位公主中,神宗对寿阳另眼相待、恩宠有加。那么她是否会破例葬于别处?笔者的工作单位恰恰处在西山一溜边山府一带,与翠微山相望。前几天携妻儿到山下村落散步,偶然发现圹志一合,细读之下,大喜过望:这正是寿阳公主的圹志。该圹志为正方形,右上角处断裂,以水泥封住,尚可辩认的文字为:  “公主乃穆宗庄皇帝第三女,……皇太后所出,……今上同母妹也。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四月初九日午时,至万历九年二月十六日册封为寿阳长公主,下嫁驸马都尉候拱辰。万历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子时薨逝,享年二十有六。讣闻上哀悼,辍朝,恤典加优,倍逾常数,仍命所司卜得吉兆,以次年闰三月初八日葬于翠微山之原。呜呼!公主为国懿亲,而特膺宠渥,封有号,葬有仪,即寿祉弗长,而芳魂可永慰矣。儒臣奉诏爰志于石, 百世之下,其尚有征焉。”  墓志中对寿阳公主生平的描述与《明史》一致,但重要的是它填补了史书的空白,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寿阳公主葬于翠微山之原,而非史学家猜测的金山。再依据前引史书中的记载,笔者判断:瑞安、延庆二公主也应葬于翠微山之原。

编辑本段自古红颜多薄命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没有一生只跟过一个男人的,这也反映了美女的命运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强有力的男人(有权有势的男人)都想把美女占为己有,那各位想一想:一个美女一生怎会只嫁一个男人?所以真正的绝代佳人,一生当中往往跟过几个男人,很少有只跟过一个的,这在一方面反映了美女的命运不好。

编辑本段为何红颜薄命

  自古至今,文人们的诗文中几乎是一个腔调:“红颜薄命”。红颜,词典解释为“美貌的女子”,简称为“美女”。“薄命”,即所谓“命运不幸”。如果把“红颜薄命”理解为“美女的遭遇和命运是不幸的”,这样的解释,从文字的含义和逻辑的角度来评判是没有错的,但从现实和情理的角度来考证,就有些不妥了。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容貌平平的以及容貌丑陋的女人比美女的命运恐怕更其不幸吧?况且,所谓美女,古今中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在同一个时间的横断面上,谁也无法敲定这个国家中有多少美女?谁是美女谁是丑女?人们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凡是五官端正的女人,在喜欢她的男人的眼中就是美女。  “红颜”是修辞方法,代指女人。“红颜薄命”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女人的命运是不幸的。  红颜之所以薄命,是因为她的命运掌握在男人的手中。一个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夫一妻组成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既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又进行人类本身的生产。生产物质财富,是维系家庭成员生命的经济基础。在男权社会中,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由男人创造和掌控,女人离开男人就无法生存,于是男人就成了家庭生活的支配者,女人依附于男人受男人的支配。女人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也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也只能处于男人附庸的社会地位。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句名言,真实地反映了女人的社会地位:“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在社会下层男人的眼中,女人是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在上流社会,在大权大款们的眼中,女人是生孩子的工具更是供男人淫乐的工具。  当然这是就整个社会层面的状况来说的。上流社会的女人,受上流社会男人的掌控,下流社会的女人受下流社会男人的掌控。1949年前后民间流行一首歌曲:“旧社会好比是黑咕隆咚枯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在任何专制独裁的社会中,妇女永远处在社会的最低层,所谓“妇女解放”,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金字招牌而已。  孔子曰:“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的名言,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女人就像牛马驴骡鸡鸭猪狗一样,被主人所包养。过去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那“三千佳丽”都是皇帝豢养的,在老百姓看来,那是高高在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娘娘”,地位何其“尊崇’”,而对皇帝来说,那只是皇帝发泄性欲的工具,冬炉夏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