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道正清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9 03:01:17

气,中国传统哲学概念,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

儒家尚正气。

儒学的核心思想:述古而非复古;尊君而不主独裁;信天而怀疑鬼神;言命而超脱生死;举仁智而统礼乐;道中庸而疾必固;悬生知而重见闻;宣正名而不苟言;重德教而轻刑罚;整旧典而开新风。

儒家提出“以和为贵”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每个民族群体中的成员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而且影响着每个成员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使人们认识到在维系社会群体和谐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而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一种亲和力,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综合实力。儒家提出“以礼为序”的理念,确立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为中华民族广大成员所认同,影响久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儒家提出“经世致用”的理念,强调在现实世界中提升道德品格,达到理想境界;主张在人生实践中自强自立、奋发有为,成就理想的人格,并由此培育出中华民族注重人生价值、敢于担纲、负重致远、刚毅进取、自强不息、谦恭有礼、不为人先、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求真务实、厚德载物、忠恕之道、利群爱国、乐观向上等一系列优秀民族精神。

道家尚清气。

道学在本体论上强调一个“生”字,主张宇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世界观上突出一个“化”字,即认为事物按照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时时处于变化之中,强与弱、祸与福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在促进事物向有利自己方向转化时贵在一个“因”字,即因任自然,因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夺取胜利。道学以“中”字为纲要,在治国平天下的用世之道上也巧在一个“中”字;在调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在一个“和”字;在个人处事应世上法在一个“忍”字;在人身修炼工程上诀在一个“逆”字。道学的精要在于参透自然、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以道术秉要知本,以“无为”为体,以“无不为”为用,贯彻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退为进、以不争为争的策略思想。道学是以“反”为“动”,以“弱”为“用”的哲学,因而是真正强者的哲学。进一步说,道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本身的超越性,反对人和社会的异化,以回归自然为目标。更进一步,道学体认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上本身的存在价值,将自然规律和个人命运握之于掌中,进而悟透生死,还虚合道,融身大化,最大限度地开发人体生命和心灵潜能,追求人同道的一体化。道学是一种既可学又可修的文化,丹道修炼是道学探索宇宙规律,参赞天地之化育的重要途径。如果谁能在刻苦研读道书中有了以上深切体验,并能按道的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便会将个人和天下过去未来的大势了如指掌,真正成为一个得道的人。

佛家尚和气。

佛学的核心思想:缘起因果,求智修善,平等慈悲,中道圆融。

缘起论认为事物是诸多因素的组合,凡事都是一种关系、一个过程。万物缘起共生的思想,逻辑上肯定世界的多样性、多极格局,提倡多边合作、和谐共赢,否定自我中心和单边主义。因果理论,强调因果相连,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考虑带来的后果,提倡做各种善因,以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善果,鼓励人心向上,人心向善。佛也是人,是“觉悟”了的人,他了解事物的真相,通晓缘起法则及事物的来龙去脉。佛就是要给人智慧,给人办法,去解决人生面临的诸多烦恼、痛苦,就是要启迪人们的智慧,去妄契真,使众生获得真知觉悟。众生与佛同具成佛的因“真如佛性”,也同能成就佛果,进入涅境界。由此又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同种类众生之间的平等,乃至众生与“无情”(山川大地、草木花卉等无情感意识的事物)之间的平等。佛教平等观体现了生命观、自然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慈悲是与平等观念直接联系着的理念,慈是给众生以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悲心,是维护众生平等、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心理基础。众生坚持中道必得解脱。中道圆融思想是佛教能够兼容并蓄、协和诸方、适应变化的方法论基础。

佛家这些提供了一个互为因果、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世界观,构成了中国佛学思想的精华,在世界观、个人修养、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价值。

中国(毗邻国家或东方)大道在于贯通并弘扬正气、清气、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