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十二五”时期中国必将成为消费大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00:41
剑平:“十二五”时期中国必将成为消费大国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0-11-10 20:34:08  来源:和讯网
11月9日,“经济转型,谁执牛耳?”——解读“十二五”规划的投资机会暨嘉实主题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发表题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投资热点展望”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范剑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嘉实基金的邀请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研究“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经济,也包括证券市场投资热点的一点个人的心得体会,这儿要特别强调,仅仅只是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新环境,二是中国经济的新定位,新优势所带来的所带来的投资新热点。
首先,我们对“十二五”时期,中国的经济环境怎么看?
党中央对“十二五”时期的建议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判断。从“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在历史长河中间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有几个不变,也有几个变,从不变来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处于全面健康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必须紧紧抓住又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但对未来,除了要看到机遇以外,这次党中央特别强调,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这也是我们中国领导人提出来的。近几年遇到了百年未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对中国有很大的冲击,但最后算总账,“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1%,比我们原来预测的,规划的7.5%要高得多,大家就想,未来的五年还有什么样的风险比国际金融危机更大,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但是现在我们可能看不到不等于未来不存在,这难以预见的风险大家也做了很多风险,但这次在中央建议里点了一些,但都没有展开讲。党中央很明确地提出来,对未来,我们看到新环境的变化以后,关键要掌握这几个字:
第一,中国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新定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不像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我们在世界经济中间扮演的“旧角色”,我们恐怕要担任一个新的角色。这是我们的新定位。面对新定位我们又有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还必须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但新优势又在哪儿呢?这都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
中国经济在未来经济中所面临的地位我在这里不想展开讲,但中央在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以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我们大家必须要记住的。就是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最近,中国面临着很多事件,包括钓鱼岛事件、南海事件,周边矛盾事件,大国之间的事件很多,总体来讲,一个国家发展没有一帆风顺的,中国经济相比当时的日本环境要容易得多。日本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而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当年日本经济超过法国、英国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德国、英国心里面的滋味——一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超过了自己。
中国仍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不管中国有多么穷,但在政治舞台我们是有一席之地的,另外中国有周边国家的关系,与日本相比应该说还是要好得多,共同利益应该是主流,有一些小的摩擦难免。而且党中央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按照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同时又要积极有为的方针政策,这几年我们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的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当然,我们的国际责任和担当也在增大。
未来世界将在哪些方面展开剧烈的竞争呢?有很多方面,比如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人才的竞争,有恐怖主义的袭击,气候变化等等,在所有竞争当中第一位的,决定性的是科技,科技创新,所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是未来世界国际竞争的最大焦点。
从全球来看,我国在这样大的背景中间,面临着新环境,我们也认识到我们新的定位,就要积极创造新优势,而新定位和新优势又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年比较优势是什么?定位是什么?用了三十年,我们获得了四个字“制造大国”、“生产大国”,这就是中国过去的定位和优势。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要想走出这场金融危机,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努力。从供给方面来讲,科技创新是最大的竞争点,但从需求方面来讲,冷战结束以后,由于军备竞赛的消失,使得世界总需求少了很大一块。美国是靠泡沫经济弥补了这块需求,但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未来世界真正最具有潜力,最有希望的需求在哪儿呢?怎样创造总需求呢?世界上缺乏一个新兴、中等收入群体作为巨大的需求方来拯救世界。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瞄准了中国,包括印度。
目前中国的GDP从生产总量来讲,我们占到了8.5%,但消费仅仅只占世界的5.4%。“十二五”时期,我们不可能指望中国的消费市场一下子就提到世界的8.5%,但肯定会在5.4%的基础上大大提升,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定位、新优势。党中央这次明确提出,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将要达到全球前列。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间,我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而且这次交易永远不会还给美国今后新车市场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吃穿用等产品早就是世界第一。
总体市场规模要达到世界前列的是指哪些市场?这恰恰是我们在“十二五”要研究的,也是我们这个主题基金必须要研究的,因为这是中国的新优势所在。中国这次提出来,创造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大市场的新优势,这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一句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话,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国家要做很多工作,或者从长远来看,我国需要“三步走”。
首先,我们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十二五”时期,中国将会或必将成为一个消费大国,而且我们已经开始筹划,争取在“十三五”时期,中国将要成为世界一个金融大国。在这次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们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经营化水平。我们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尤其是当前我国制造大国、消费大国、金融大国,很多事情不是单独的一件事儿,是交织在一起的大事儿,有很多事情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比如说最近,随着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西方国家的流动性不仅没有回收,反而还在向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如果要进行主要特征概括,应该说就是以发达国家的“滞”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胀”两个结合在一起,形成当今世界的两个大的特点,这也是一种新的滞胀,非典型的滞胀。
巴西今年遭受外来热钱的冲击,他们的资产价格和CPI上涨远远超过政府能够控制的范围,尤其他的CPI早就超过两位数,外资流入已经使他们不堪重负,因此对外资流入要收托宾税,但依然抑制不住外资流入的速度,所以他们不得不提高托宾税。10月份印度、巴西的CPI是7%,按中国在6月21日之前人民币并没有启动二次汇改,所以A股市场在全球新兴市场中间处于价值洼地,我国平均市盈率处于A股本身历史平均水平的偏低水平,与别的国家相比就更低,甚至我们现在市盈率还有10%的股票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大量宽松政策,流动性流出,这些流动性为了套利,不愿意在发达国家待着(没有套利机会),所以更多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他们最为青睐的对象。最近一段时间,对中国来讲,如何让我们“制造大国”、“消费大国”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来发展我们的“金融大国”,不要紧紧巴热钱看成洪水猛兽。如果我们利用得好可以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壮大我国的资本市场,壮大我国的金融产业,而且让它不至于直接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这就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紧迫课题。
从中国来讲,要想获得新的优势,我们必须追求一种包容性的发展,这与过去将会有很大的区别,过去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让中国自己的发展和周边国家的发展,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能够形成更加共赢的良性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会有许多新的变化。从我们自己国内来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二年,今年年末以2000亿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人均GDP将会超过4000美元,这将达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规定的中等偏上国家的标准。这就意味着中国终于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将从中等收入国家开始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按照小平同志的说法,我们还回避“高收入国家”这个词,小平同志叫“中等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将会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从未来五年来看,党中央判断,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虽然我们的规划目标,根据过去的惯例就在7%—8%左右,但实际增长速度,根据我们现在的测算,按照我们现在潜在增长能力,2011—201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守估计在9%—10%之间。这样的增长速度,在2016年,我国人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达到6600美元,再经过五年,7%—8%的增长速度,我国将有可能在2025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就可以达到所谓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理论鼓舞的路径。
但是,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你是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多么成功,但从中等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却不可能简单复制过去的路径,曾经有过多少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并没有能够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掉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最关键的一条要以民为本,富民的基础上强国,让老百姓分享经济成长的好处,让老百姓红发展成果,这才能够真正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过去从世界历史来看,用十年时间完成这一历史时间的国家是少数,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反而是多数。我们国家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唯有一道路,那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在2020年能够超过1000美元,甚至我们能够将中国高速增长期延续到2020年。意思是,在2010年以后,我们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不仅在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邓小平同志,我们完成了他所说的“三步走”战略当中的重要不走,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可能成为小平同志讲的“中等发达国家”,因为小平同志把当时2050、2040年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用“中等发达国家”来描述,就是说经济总量远远超过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的人均收入却在100多个国家中中等偏上的位置,它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是中等国家。所以,小平同志没有把这个前景叫做高收入国家,而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中等发达国家。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迈上中等偏上国家行列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路径。过去我们所有理财观念,过去所有经济发展理念,不管过去多么成功,在过去都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充满着变数,充满着诱惑,这是一个谜,也是诱人之处。现在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技发展是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是主线,在这里面,我们有很多事情和过去大不一样。
党中央说要做到“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传略性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第二,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光有决心还不行,最后还是要靠科技进步才行。
第三,为什么要转变发展方式,根本还是为富民,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我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个过程中间,会遇到对中国人来讲,与别的国家不同的最大障碍,这一点与日本很相似,就是资源环境是我国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着力点。
第四,中国最后靠什么实现转变发展方式?我们除了一般国家所有的动力以外,中国还有一个额外的动力,那就是改革开放。说白了,有差距就有潜力,中国现在承认我们还在市场经济道路上,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但是中国人非常虚心,愿意向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去学习人类共同的遗产,只要把别的国家优秀经验学到手,加快改革开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一定能够成功,从这点来讲,我个人认为,中国刚刚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短期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比如说从6、7、8、9月份来看,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保持在百份之十三点几,但9月份和6月份的含金量完全不一样,因为去年9月份和6月份相比,工业增加值的基数要高3.2个百分点,今年9月份,我们仍然能够取得13.3%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就表明尽管我们采取了“国十条”短期房地产调控措施,尽管我们“拉闸限电”,那么强的节能减排,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制订了这么多规范性措施,但我国工业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PMI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稳定回升。PMI指数是一个经济的先行指标,过去大家都认为,一个月下降或上升没什么可怕,但连续三个月下降或上升那搞不好就是趋势。曾经一度,它连续三个月下降使我们很紧张,但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我们7、8、9月份连续三个月PMI指数逐步回升,尤其是9月31日那天,因为中国PMI指数一共有两家机构公布的最有影响,一是官方国家统计局物流协会公布的,二是汇丰银行调查。汇丰银行会在每月最后一天公布不,而国家统计局是在每月第一天公布,9月30日上午9点汇丰银行一公布,我国PMI指数第二个月回升,股市马上在9点半开盘做出反应,因为股市会打提前量,决不会等到已经三个月确认肯定回升它(资金)才进去。所以,要先知先觉,对先行指数比较敏感的,30日那天坚决进场,果然第二天国家统计局已经宣布回升。但黄金周,1号进去也来不及,只好等到8号以后,8号就赶紧进去,现在已经10月30日数据出来,现在已经是11月,已经连续三个月稳定回升。说明中国经济已经从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走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恢复稳定增长,或者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稳定恢复。中国经济今年有可能回升到10%,改革开放32年,我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是9.9%,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恢复到长期潜在增长的趋势线附近,下一步会怎么走,中国经济决不会向下走,而是向上走。斗胆讲,四季度GDP有可能还会继续回落,明年一季度可能我们GDP增长速度并不会太高,但从趋势来看(因为等到它确认就来不及了),我个人认为,重要经济即将迈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经济马上就要进入新一轮上升期,所以对中国经济来讲,这么大的金融危机都没有能够让中国经济受到多大损失,而未来五年,不管可预见还是不可预见的风险,都不可能阻挡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向好趋势。
面对这样长期好的趋势,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不是一个小行情,而绝对是一个大行情。大行情就应该有大战略。这样的情况下,完全只是用小行情思维去考验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更多的应该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间考虑有哪些新的机会,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这么一些新的关键词在这儿,我提出来,作为个人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这次党中央、国务院在我们“十二五”规划中间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大市场,我国的市场要走向市场前列。
这就意味着我国内需需求潜力是巨大的,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2008年美国内需比重高达92%,印度都高达88%,而中国内需比重只有72%。有差距就有潜力,所以,下一步中国内需的爆发力应该可以是很强很强的。未来内需的爆发力在哪儿呢?食品、服装、家电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一大市场,甚至我们中国未来爆发力决不会在房地产市场。
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消费热点应该在于吃喝,而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消费在于玩、乐,吃喝玩乐有顺序。中国未来的消费热点在哪里呢?
1、我对中国航(601111,股吧)空航天产业有很大的期望,从航空的角度来讲,我国在这次“十二五”规划中间写上了八个字,但这八个字意义重大叫“改革空运管理体制”。因为过去为了备战备荒,我国把空运管理始终交给空军去管理,在过去的五年中间,我国空运给民航只增长了百分之四点多,却支撑了我国民航客货运输量增长了29%,但潜力已经挖尽,现在老是流量控制,飞机老是晚点,而且搞不好要出安全事故。
下一步怎么办?我国将要改革空运管理体制,将空运管理权不再归军队和民航,而归国家所有,要成立国家空运管理委员会,空运一旦归国家管理以后,国家将把更多的空运交给民航来使用。因此,我国航空产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现在全国性航空客货运输公司未来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的航空公司,甚至经过几年以后,也许世界第一、第二、第三大航空公司都在中国。下一步全国连锁商业企业也会进一步在全国铺开,甚至向国外进军。我国汽车产业非常不幸,很难出现这种局面,但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将会先于整车企业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世界级大公司。我国未来新一代电子信息消费品将会有巨大的爆发力,而我国未来文化创意新产品也会有巨大的爆发力,因为现在的基数太低。所以,对于我国来讲,未来具有爆发力,能够成为世界级大市场的行业和企业应该说在“十二五”时期会有一大批。这就要从未来消费新热点去寻找。
未来扩大内需,在现阶段最大的潜力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次在党中央文件中间关于城市化出现的几个新的关键词——“城市群”、“网络化”、“新市民化”(把农村工逐步变成新市民)。
新市民化,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业比重的提高,而且农民工进城以后,会带来很多需求,而且它会有一些特殊需求。比如很多农民工原来在农村,它的收入不高,但它有自己的消费提高。进城以后,他的收入提高了,但消费习惯意识还改不过来。比如最近几年,我国白酒市场巨大的发展,就是我们农民工的贡献,因为他的胃仍然还是农村带过来,仍然喜欢喝白酒的胃。农民工进来造成我国白酒市场爆发性的增长原因就在这儿。
未来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将会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世界级大都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经济圈早就是党中央圈定的,但绝对不只这几个,未来中国有7—9个世界级的都市圈。这些都市圈会带来同城化的交通设施,轨道交通爆发式增长,相关高速机车、信息产品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规模市场。而且网络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在未来,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是不是应该依靠消费。但根据我们的测算,在未来五年,中国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变化,至少投资率在未来五年不会下降,消费率有可能上升,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进出口比重会下降。所以,在未来五年,除了消费要关注以后,要同时关注投资,甚至更要关注投资,只不过投资和消费结合点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过去三十年我们在建经济开发区,在海边建港口,在经济开发区到港口建高速公路,一切都是为了便于我们出口,贸易便利化,但这个时代,我们还有巨大的港口建设,还要为中国贸易出口提供便利化。但中国未来更大的投资需求是使投资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未来随着中国这么多人进入城市,城市化规模扩大,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所以,未来投资空间还非常非常大。
有的人说未来中国那些依靠投资的企业不行了,传统产业不行了,并不是这样的,这些企业仍然会有巨大的市场,只不过他们是为消费服务,而不是为投资服务的。
如何看待新兴产业?
我国未来在新兴产业方面确实要加大发展,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在“十二五”时期不要指望中国一下子在新兴战略性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未来我们新兴市场最大的优势是在我们的规模经济,我们要把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又能够被我们引进的,可以学习的,可以消化的,集成创新的技术引到中国来,同时通过大规模应用降低成本,形成进口替代或出口替代。这是中国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对最务实的一条道路,也是中国未来新兴战略性产业比西方国家可能还要挣钱的一大诀窍。比如火车,高速火车的科学家如果生在法国和德国,这是他们的悲哀,因为他们设计了半天,二十年了,他的图纸也没能使用,因为他们国家已经不造铁路了。但非常高兴的是,中国要造高速铁路,他们的技术在中国找到了用武之地,中国把各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拿来集成创新,现在学生超过了老师。现在我们一造就几百、几千公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实践者,以至于美国加州要造高速铁路,法国人、德国人说买我们的吧,我们是老师,我们的技术比较先进。加州说你们是在图纸上,人家已造了好几百公里,还是向中国学吧。未来我们的产业,也就是新兴经济上会有巨大的优势。
我国技术发展要进入“走出去”时代,就是中国不仅要出口我们的轻工产品,箱包、袜子,也不仅要出口我们组装的笔记本电脑,下一步中国将要出口技术装备。随着技术装备的出扩,我们需要大批有技术的工人到国外去占领市场。所以,中国的技术培训市场将不仅为国内培养技术人员,而且我们会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走向人才输出,文化输出,这在“十二五”时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未来我们要寻找什么样的公司呢?
在这儿我斗胆提几点建议。未来中国在“十二五”时期要打造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和跨国公司。“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来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将会集中力量建设几个世界级的石化基地,世界级的钢铁生产基地,而一些央企将会拥有这样的加快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别的国家只有小企业才有高成长的机会,在“十二五”时期,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大的央企仍然有高成长的机会。
“十二五”时期,我们也讲到,我国要有对外开放,出口以外资为主转为进口和出口,外资和吸收外资并重进口放在前面,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把吸收外资放在前面,这里面的含义大家可以自己去品位。未来拥有巨量进口能力和对外投资能力的央企将更有机会成为世界级大的跨国公司。这儿,我斗胆提这么几条——未来中国具有爆发力的企业特征:
1、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中的领军企业。
2、具有规模扩张为世界级生产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的各个行业前三甲。
3、已经在对外投资,对外贸易,特别是在进口量方面形成领先发展能力的企业。
4、承担着建设,为大都市圈,城市群服务生产和流通基地的企业。
5、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拥有明显财务利益大的企业。
这些企业是什么?大家可以积极地去寻找,这儿我可能讲的不对,因为党中央的文件刚出来,体会不够深的地方请大家谅解。谢谢大家!